第十二章 知行合一(1 / 1)

王陽明那雙眼能看透江彬似的,並沒有繼續這個話題。之後幾人一同圍著吃飯,隨意說了些關於京城的事,正德皇帝也提到了他新開的酒樓,又問楊一清那些個鐵券可有收到,楊一清抖著胡子專心嚼米飯。

吃完飯後,正德皇帝便與楊一清等道別,楊一清又陪著他裏裏外外地走了一圈,行至書房,正德皇帝對著書架感歎:“哎呀!楊尚書的《文獻通考》竟有二百零二冊!不像我宮裏頭隻寥寥六十冊。”

楊一清胡子一抖下令將這二百零二冊打包了給正德皇帝帶著。

閑步曲橋,正德皇帝對著疊石假山感歎:“哎呀!楊尚書的這幾盆盆景真是巧奪天工!不像宮裏頭那些個歪瓜裂棗……”

楊尚書麵不改色地令下人將兩盆盆景打包好給正德皇帝帶著。

漫步花苑,正德皇帝對著一垂髫小兒感歎:“哎呀!楊尚書這侍童長得好水靈啊!不像宮裏頭那些個……”

“皇上……”楊一清輕咳一聲道,“那是我長孫……”

正德皇帝“哦”了聲,使勁揉了揉那垂髫小兒:“之前怎沒見過?”

“今日方來的。”

江彬心道楊大人必是知道正德皇帝愛折騰才將長孫藏了起來,哪想在這裏遇上,等正德皇帝一走,那沒管住孩子的奶媽可得被數落了。

正德皇帝搜刮了一圈後心滿意足地讓江彬和張忠替他捧著書和盆栽上了馬車。

回去的路上,正德皇帝把腦袋擱在江彬的肚子上:“你這些天可是在王繼那兒過的?”

江彬有些驚訝,正德皇帝怎知道他並非住在自己家中?但轉念一想,無論東廠西廠都是無孔不入的,正德皇帝若想知道誰的動向還不容易?於是點頭稱是。

“說說,都做了什麼?”

江彬看正德皇帝一副氣定神閑的模樣,心中卻仍警惕著,生怕他忽然問出王勳的名字,隻挑些日常事務說。

正德皇帝聽了會兒覺得沒勁,揮揮手打斷道:“想聽你說句可心的,怎的比登天還難?”

江彬閉了嘴,正德皇帝自覺無趣,歎了口氣道:“之前讓叢蘭遞的那題本,被扣在了內閣,說是朝中並無此人。”

江彬一愣,這才明白正德皇帝親自來找揚一清的用意。

關於之前那題本,內閣大學士們自然能猜到這所謂“威武大將軍朱壽”落款是正德皇帝的戲弄,但即使如此,他們也敢於明著裝糊塗,與正德皇帝打太極,這也難怪正德皇帝要“曲線救國”地跑來找尚在養病的內閣成員之一的楊一清當和事老,向同門師兄也即是如今的內閣首輔李東陽說情。但依照楊一清對正德皇帝的態度以及正德皇帝此時的唉聲歎氣來看,這事多半沒成。這也難怪,楊閣老這把年紀了,隻想致仕後過著含飴弄孫的清閑日子,他若摻和了此事,難保不會被秋後算賬。至於在楊一清府上召見王瓊、王守仁究竟是商議什麼,便不得而知了。但正德皇帝是不會就此善罷甘休的。

“你叔父的事,我也讓錦衣衛幫著查了。”

突如其來的一句,令江彬心中一緊。這好似關懷備至的話同時也暗示著,正德皇帝仍舊在使喚依舊是錦衣衛指揮使錢寧,這也就表示,錢寧對他仍有威脅。

正德皇帝一雙眼盯著江彬,捕捉著他臉上細微的變化,江彬感覺到那股探究的視線,忙換上恭敬的神色道:“多謝皇上!”

正德皇帝拖長了音“嗯”了聲,閉上眼道:“陽明先生方才問你的話,也曾問過我。”

江彬一愣:“那皇上答的什麼?”

正德皇帝笑了:“我道陽明先生不也曾深信朱子的‘格物致知’,連‘格’了竹子七日後方悟聖賢之言亦有差池?知行合一大抵如此,先生要我明賞罰、量情法、重綱紀,總先要允我有為己之心,有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可己,方能成己。”

江彬知正德皇帝這話是有意說給自己聽的,不禁釋然道:“皇上所言極是。”

便就摸著良知,悟這人欲與天理,何須在意世人眼光,百年後自有蓋棺定論。

“你我本殊途同歸,百官們既已替我想好了諡號,我又何必辜負‘武宗’之名?”

江彬皺眉,方要說什麼,馬車卻停了下來。

江彬警惕地坐直了身子掀開簾子,就見了著飛魚服的錦衣衛跪在馬車外頭:“稟皇上,韃靼王子巴禿猛可率兵五萬攻入宣府,殺守備趙瑛與都指揮使王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