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班的戰士們感觸最深的,就是雷鋒對同誌時時處處無微不至的關懷和關心。
有一次,戰士小周收到家裏來時來信後,情緒一直不高,雷鋒覺察後,幾次找小周談心,小周卻不肯說出原因。
星期日,雷鋒洗衣服時,照例捎帶著把大家的衣裳也拿來洗,無意中發現了小周的那封家信,才知道小周的父親病了,想讓小周寄些錢回家。
小周平時是個大大咧咧的性格,手裏存在不住錢,又不願向別人張口,所以很犯難。
雷鋒便利用出差到沈陽的機會,用小周的名字代寫了一封信,和十元錢一同寄往小周的家。
過了一些日子,小周接到父親的來信,說他寄的錢已收到,買了藥吃,病情現已好轉……小周大為驚奇,心想:“我什麼時候往家寄過錢?”
後來終於了解到是雷鋒寄的錢,他感動得不知說什麼好,隻是更加努力地工作來表示他的感激之情。
還有一次,部隊上山搞秋收,上山時帶一盒飯作為午餐。
一到山上,大家就投入了緊張的勞動,班裏有個大個子戰士身強力壯,幹得最猛。
中午休息時,大家都取出飯盒進餐,惟有大個子蹲在一旁不動,細心的雷鋒一猜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大個子的飯量是全連出了名的,準是他還沒上山,就提前“完成任務”了,現在隻好看著別人吃了。
一上午大強度的體力勞動,不管是誰也都消耗得差不多了,再空著肚子幹一下午活怎麼行?
雷鋒知道自己就這樣把飯送到了大個子麵前,他一定不會接受,便想了個主意。
“喂!大個了,幫我個忙吧。”雷鋒來到大個子麵前說。
大個子問:“什麼事?”
雷鋒把飯盒送上去,說:“我胃疼,吃不下去,你飯量大,幫我消滅了它吧!”
大個子還沒明白是怎麼回事,飯盒已塞到他手上,望著雷鋒轉身離去的背影,他好一陣說不出話來。
有一名戰士剛調到雷鋒的所在班,忽然就病倒了。雷鋒發現後,馬上去請來衛生員給他看病,轉身又去打開水,讓他吃藥;然後又把洗臉水給端到床前,幫他擦臉、擦身。吃飯時間剛到,雷鋒就端著一大碗熱氣騰騰的病號飯出現在他麵前……
這位戰士感動得熱淚盈眶,拉著雷鋒的手說:“班長,來之前我就聽說過你是個關心體貼人的好班長,可也想不到你會這麼好……人心都是肉長的,我再不好好幹,就太對不住你了……”
第四天,這位戰士病情剛見好轉,就去連隊的菜地裏打豆子。一早上就打了一麻袋背了回來。
雷鋒的星期天總是緊緊張張、忙忙碌碌的沒個閑,下麵一段,是他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五日的日記:
今天是星期日,我沒外出,給班裏的同誌洗了五床褥單,幫高雲奎戰士補了一床被子,協助炊事班洗了六百多斤白菜,打掃了室內外衛生,還做了些零碎事,……總的來說,今天我盡到了一個勤務員應盡的義務,雖然累了一點,也感到很快活。班裏的同誌感到很奇怪,不知道誰把褥單洗得幹幹淨淨的,高雲奎同誌驚奇地說:“誰把我的被子換走了……”其實他不知道是我給他補好的呢!我覺得當一名無名英雄是最光榮的。今後還應該多做一些日常的、細小的、平凡的工作,少說漂亮的話。
在雷鋒的影響下,不僅在全班,而且在全連的戰友之間,形成了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的風氣。特別是在日常的小事上,如掃廁所,打開水,洗衣服,為別人排憂解難……常常是有人搶著幹了,卻沒人知道是誰幹的。
後來雷鋒成名之後,最被人稱頌並且被人學習效仿的,恰恰就是這兩點:一是做平凡的小事,二是甘當無名英雄。
在雷鋒之前,人們總是把“英雄”同槍林彈雨、英勇犧牲聯係在一起,自從有了雷鋒,人們才真正懂得了什麼是平凡中的偉大。雷鋒精神的價值,及其所產生的影響,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的,也是無法用任何尺度所能衡量的。
也許,可以用雷鋒自己的四句話,來對雷鋒精神作一個概括:
對待同誌要像春天般的溫暖,
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的火熱,
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
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