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喬冠華(1 / 2)

中國曆史上的三國時期,有與天下英雄孫權、周瑜的名字聯係在一起的“江南二喬”,她們是“風流姿色天下聞”;在20世紀的中國共 產 黨內,也有“二喬”並世而出,不過,他們是“風流文采天下聞”。一位是卓越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曾擔任毛 澤 東秘書25年之久的胡喬木;另一位即是曾任共和國外交部長,活躍在國際外交舞台上的喬冠華。

1913年,喬冠華出生於江蘇鹽城東喬莊的一個地主兼工商業者家庭,父親算是開明士紳。他幼年天資聰穎,有過目成誦之譽。早年在鹽城第二高等小學、宋村亭湖中學、鹽城淮關中學上學,由於學習成績優秀,他在初中高中時幾次跳級插班,16歲高中畢業即考入清華大學哲學係,成為大學同屆中最年幼的學生。

1939年他由廖承誌、連貫介紹加入了中國 共 產 黨。

1940年6月9日,德軍向法國馬其諾防線發起全麵進攻。在香港一家咖啡店嘈雜的地下室裏,一大群中外記者對戰局作各種猜測和設想。喬冠華大口吸煙,一言不發,傾聽大家爭論。忽然,他起身揮手打斷眾人話語,說:“6月9日是法軍最黑暗的一日。剛才聽了諸位的許多高見,似乎還抱著很大的希望,實在大局已定……我可以告訴大家,三天以後,巴黎將不戰而降!”一語驚四座!愛因斯坦、根塞·斯坦、羅吟圃等名記者搖搖頭,不以為然,“決戰正在進行,勝負未見分曉……”有的人則忿怒地質問:“你怎能這樣說?!”喬冠華掐滅煙頭,自信地說:“這不是一句話可以回答的,諸位請看以後的報紙好了。”就在眾人爭論的第四天,6月13日,法國投降,德軍開入巴黎。6月22日,德法停戰協定簽字,6月24日,法意停戰協定簽字。戰局的發展,證實了喬的預言。這位青年國際評論家受到了普遍的讚譽。1941年,喬出任香港《華商報》編委,《大眾生活》編委。

1942年秋季喬冠華到重慶《新華日報》工作,主持“國際專欄”,直到抗戰勝利。

在這國內外局勢大變動的時期裏,喬冠華的工作幾經變動,但他一直沒有從事所學的專業——埋頭於深奧的哲學研究,而是緊密聯係如火如荼的鬥爭實際,寫出了一係列膾炙人口並有重要影響的國際述評文章。

喬冠華的這些國際政論文章,其一大特點是文章的標題就很有特色,其文章標題見諸於報刊後,總是先聲奪人,而後必欲對其文先睹為快。例如《曆史的報複》、《報複的曆史》、《斯大林的大手筆》、《站在勝利的門前》、《沉寂不是和平》、《時代終究是變了》等等。在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局勢中,他的政論文章的標題“往往是用抽象的或形象化的語言,指出或暗示當時國際局勢的要害,以期對讀者有所幫助”。喬冠華後來如是說。

喬冠華的國際政論文章的內容,在廣博的歐洲及世界地理、曆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知識的前景敘述中,向人們議論,透析著時局的焦點,思想集中、內容深刻,給人們以很大的啟示和教益。

他的文章總是以其把握問題實質的鮮明性和戰鬥性,給予人們以信心和鼓舞,在希特勒初期獲勝不可一世時,喬冠華這樣寫道:這是今天的形勢。

全世界的眼睛在盯著希特勒,有人將他比成拿破侖;但是人們忽視了;拿破侖是資本主義社會的上升期的英雄,希特勒是資本主義社會沒落期的怪傑,希特勒的迷信並不是建築在他的飛機和坦克之上,而是建築在全歐洲資產階級的沒落、反動和腐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