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喬冠華(2 / 2)

現在,歐洲大陸的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匍匐在希特勒的馬蹄之下,希特勒已經快要變成資本主義社會的拿破侖;我們不知道曆史是不是會重演,不過,可以斷言的是:未來的莫斯科將和過去的莫斯科有著本質上完全不同的劃時代的意義。

莫斯科是曆史上一塊奇異的地方。喬冠華的國際政論文章尖銳潑辣,在恢宏的氣勢中又常夾雜著詼諧幽默,明快而活潑,同時,為了說明複雜,危急的局勢,他總要列出許多真實的細節,讓讀者自己判明真相。所以,他的文章讀後往往使人拍手稱快,過目難忘。

喬冠華當年撰寫的國際評論文章影響廣泛,其成功一方麵是由於其反法西斯主義的原則性、堅定性、在重大問題上總是與國內爭取民主、團結進步、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鬥爭密切呼應,以及他留學歐洲期間所掌握的廣博的國際知識,另一方麵,他在聯係撲朔迷離,瞬息萬變的國際局勢寫作時,有膽有識,也付出了很大心血。

喬冠華自1937年至1946年寫的這些評論文章當時曾編為文集《爭民主的浪潮——1939年的國際》、《形勢比人強》、《向著寬闊光明的地方》、《從戰爭到和平》、《從慕尼黑到敦刻爾克》出版。他在33歲以前寫的這些國際述評文章,以其廣博的知識,立論的嚴謹,優美的文字,精辟的見解,代表和平、民主、進步、正義的聲音,在三四十年代,贏得了不小的聲譽。

1946年初隨周恩來到上海,參加中 共代表團的工作,同年底赴香港,擔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曆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外交部部長助理、外交部副部長(19643~197411)等職。

1950年10月,作為顧問,陪同中華人民共和國特派代表伍修權出席聯合國安理會,控訴美國對中國領土台灣的武裝侵略。

1951年7月,擔任中國代表團團長李克農的主要顧問,參加板門店朝鮮停戰談判。1954年4月,隨同周恩來總理出席日內瓦會議。

1961年10月至1962年8月,陪同陳毅外長出席第二次日內瓦會議。在外交部日常工作中,經常起草或組織領導撰寫重要外交文件,如:1962年11月周恩來總理就中印邊界問題致亞非國家領導人的信,1970年毛 澤 東主席為支持柬埔寨人民反對美國侵略鬥爭而發表的五·二聲明等。

70年代初,作為主管美國事務的外交部副部長、外交部長,協助周恩來為打開中美關係開展了一係列外交活動。

1972年尼克鬆總統訪華時,負責與基辛格談判、草擬中美聯合公報。

1971年11月,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恢複後,第一次率中國代表團出席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並在大會上發表講話,全麵闡述了中國的外交政策。

自此至1976年,均以中國代表團團長身份出席曆屆聯合國大會。

1973年5月,陪同鄧小平訪問法國。

1976年10月,以外交部長身份再次訪法。

1976年後,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顧問。主要著作有:《國際述評集》、《從慕尼黑到敦刻爾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