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維利·勃蘭特(2 / 2)

勃蘭特上台後,麵對國內外的一係列棘手問題,雖說並無治國妙方,但也敢大膽探索。在內政方麵,他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計劃,為改變國內經濟的困難局麵提供了推動力,使聯邦德國從困境中走了出來,繼續朝著繁榮、發展之路邁進。與治理內政的成就相比,使勃蘭特個人形象大放異彩的自然要算他的外交活動了。作為聯邦總理,勃蘭特非常善於審時度勢、利用機會,尋找突破口。早在幾年前任外長時,他就清醒地認識到:基於哈爾斯坦主義的聯盟黨一貫推行的強硬東方政策,已經沒有出路。勃蘭特執掌政權後,對西德外交進行了驚心動魄的大調整,突出的就是改變舊的東方政策,緩和同東方國家的關係,特別是同蘇聯、民主德國的關係。有限度地承認民德,默認奧得尼斯河邊界。勃蘭特上任後,立即同民德政府商談,改善雙邊緊張關係,互設常駐代表機構,並同時申請加入聯合國。1971年,勃蘭特作為聯幫總理首次出訪蘇聯。這次訪問的重大成果是,雙方簽訂了和平友好條約,結束了這兩個大國之間的長期戰爭狀態。同時,他還同波蘭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實際上承認了德波間的奧得尼斯河邊界。不知是出自真情,還是一種手段,勃蘭特在波蘭訪問期間,當來到猶太人紀念碑前時,他突然雙膝下跪,在場的幾百人無不為之驚呆。

新東方政策,顯示了勃蘭特爭取現實主義的政治勇氣,緩和了二戰後的歐洲緊張局勢,也提高了德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與聲望。這位總理因此被西方人士稱讚為製造緩和氣候的先驅,在人們中被看成是一個偉大的和平締造者。為表彰他為此作出的貢獻,1971年挪威議會決定授予勃蘭特諾貝爾和 平 獎。作為聯邦德國的勃蘭特,為了德國人民的利益,向昔日的敵人伸出了和解之手。他熱誠地為歐洲的和平奔波,在奠定歐洲和平事業上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他找到了修複東西歐之間關係的橋梁——緩和政策。

對於德國的統一,勃蘭特是極其關注的,並為此進行了長期不懈的努力。他推行的新東方政策,就為兩德之間建立相互信任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他還到東部講演,創造緩和氣氛。他主張東西德兩部分應逐漸融合,“不要操之過急”。無論是作為總理,還是作為黨魁,勃蘭特的權威是巨大的。然而,他並未因此成為濫用權力的專斷者。

1992年10月8日,德國國家電視台向全國播發了一條令人震驚的消息:聯邦德國前總理、社會黨國際前主席維利·勃蘭特,因患癌症醫治無效,在家中逝世,享年7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