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達到了預期的目的。由裏根製定的所謂“星球大戰”計劃,幾乎拖垮了包括蘇聯在內的華沙條約諸多國家的經濟。及至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蘇聯、東歐等國如同多米諾骨牌式地紛紛坍塌。隨著美俄核力量對比的變化,克林頓政府在1993年宣布不再繼續執行原來的“星球大戰”計劃。
裏根對付蘇聯的第三招是利用“談判”。尼克鬆“手裏拿著大棒而又和顏悅色地談判是對付蘇聯人的有效辦法”這句話對裏根影響很大。裏根上台後提出了“重振國威,以實力求和平”的戰略方針。這一方針要求在對蘇聯保持強大壓力的同時,與蘇聯保持各種渠道的對話,迫使蘇聯妥協讓步,促使蘇聯“演變”。
雖然裏根的外交謀略是要與蘇聯保持接觸。但他很注意選擇時機。他在美國“重振軍備”和“振興經濟”這兩個方麵未取得一定進展之前,是不願同蘇聯進行軍備控製談判或其他高級會晤的。此時,他隻能向蘇聯顯示強硬姿態,逐步改變美國在全球競爭中的不利態勢,並試圖憑借其優越的經濟和科技實力同蘇聯開展軍備競賽,迫使蘇聯在吃不消時主動提出與美國談判,這樣美國就可以爭取主動了。蘇聯方麵也似乎看出了裏根的謀略,針對裏根的這一意圖,蘇聯方麵頻頻發出“和平攻勢”。
蘇聯方麵自知在經濟上拖不起,不願與美國進行太空軍備競賽。極力主張禁止太空軍事化。在美國“星球大戰”計劃出籠後的幾年內,禁止太空軍事化問題一直是曆次美蘇首腦會議和核會談的主要議題,蘇聯要求美國放棄“星球大戰”計劃,裏根則始終堅持強硬立場,尤其是在SDI問題上毫不動搖則以此為“王牌”,迫使蘇聯在陸基洲際導彈方麵讓步,雙方對此爭吵不休,直至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談判地位大大削弱,美俄終於在1993年達成了對美有利的《進一步削減和限製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
裏根對付蘇聯的第四招是進行無孔不入的滲透。裏根充分利用其龐大的間諜網,大量向蘇聯打人,進行間諜活動,並不斷製定和實施瓦解蘇聯的秘密戰略,誘導蘇聯上當受騙,利用經濟戰謀略的種種暗器,嚴重削弱和破壞了俄羅斯的經濟軍事實力,促使其龐大的工業金融體係陷入癱瘓。20世紀80年代,裏根政府和中央情報局曾雇傭一大批專家,包括心理學、曆史學和國際政治經濟方麵的專家,擬定了美國瓦解蘇聯的“軟戰爭”謀略,千方百計迫使蘇聯經濟陷入困境,極力動搖蘇聯領導人對自身製度的信心。巧妙發動的政治、經濟、心理、外交、軍事等方麵攻勢。美國策劃的“軟戰爭”取得初步成效之後,又開始發動了“攻心戰”的第二階段,通過新聞媒介大肆讚揚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並於80年代後期資助了一大批蘇聯知識分子,前往美國考察學習西方政治經濟製度和理論。在戈爾巴喬夫開始進行改革的關鍵時期,美國秘密戰略發揮了更為重要和獨特的作用。其實,戈爾巴喬夫曾經麵臨許多的改革選擇,但他卻被美國精心誘導走上了毀滅之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前雇員彼得·施瓦茨撰文說,“前蘇聯垮台不是上帝青睞美國,而是裏根政府奉行的外交謀略所致”。他在書中透露,關於蘇聯“客觀上”是否具有生命力,裏根根本不感興趣,他提出的任務就是,“將這種生命力降低到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