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龔澎(1 / 2)

新中國外交界最傑出的女性、外交部建部44年來任期最長的司長龔澎女士出身安徽名門望族。不過到了龔澎的父親龔鎮洲(原名龔振鵬)那一輩卻很窮了。

龔鎮洲是辛亥革命時期安徽著名的革命黨人,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龔鎮洲被任命為陸軍第35旅(即“鐵血軍”)旅長,統率江淮500子弟,轉戰在長江流域。“鐵血大將軍”的美名傳遍江淮大地。

1913年“二次革命”時,安徽都督柏文蔚武力討袁,出任討袁軍部司令。龔鎮洲聞風響應,在蕪湖發布《討袁檄文》,痛陳袁世凱十大罪狀,“願與天下共棄之”。“二次革命”失敗後,龔派“湖鵬”號魚雷艇送柏文蔚去南京,自己因遭袁世凱明令通緝,乃於1914年初偕夫人徐文和剛滿月的長女龔普生亡命日本。

1914年10月10日,龔澎在東京灣西岸、日本最大的海港橫濱出生。因為出生在舊中國的國慶節,她最初起名“慶生”,後來改為“維航”,直到大學畢業。繈褓中的龔澎在母親的懷抱裏度過許多難忘的日 日夜夜,那個時候的龔鎮洲常常奔波於日本與南洋諸島。

1928年,龔澎和比自己年長一歲的姐姐龔普生在同時進入上海聖瑪利亞女中就讀。

1933年夏,龔澎考取了北平燕京大學曆史係。這對龔澎一生而言,也是極為重要的,她翻開了自己曆史的嶄新一頁。

1938年9月,龔澎打起背包,紮好綁帶,告別延安,跟著彭德懷將軍在垣曲渡過黃河進入太行山區。本來她是去沁縣後溝村華北《新華日報》社工作的。但是到了八路軍前方總部駐地——屯留,龔澎就停留下來——她被留下了,分配到總司令部秘書處工作。

龔澎於1940年8月底奉黨中央之命離開晉東南前往重慶,來到了被費正清幽默地稱之為“共 產 黨人和國民黨特務交錯組成的三明治”——曾家岩50號“周公館”,來到了周恩來身邊。從那個時候開始,一直到她不無遺憾地告別這個世界,龔澎在周恩來身邊工作了30年!據費正清稱:“黨的領導原來打算派她出國,後因皖南事變發生而耽擱。”無疑,這樣卻使龔澎更加輝煌。在山城重慶,龔澎曆任《新華日報》記者、中 共駐重慶代表秘書等職。但是她的最主要、最有成就的工作就是“周恩來與外國記者招待所的聯絡員和新聞發布員”。龔澎還是周恩來的秘書和第二任英語譯員。

1945年春,直到已故資深外交家、前外交部副部長、駐美大使章文晉來到重慶成為周恩來第三任英語譯員時,龔澎方卸去此任。龔澎在重慶的工作駕輕就熟,卓有成效。她的外表形象和精湛一流的工作奠定了她作為“寰球新聞界最出類拔萃的婦女”和後來光彩照人的外交生涯的全部基礎。

1941年“皖南事變”後,有的西方國家擔心國民黨的這破壞行為可能導致日本侵略者的大規模進攻。駐重慶的英國大使克拉克·卡爾——這是一位對中 共頗為友好的外交官——對於國民黨的這種做法頗不以為然。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卡爾大使明確表示了自己的態度。湊巧龔澎在場,立刻抓住這個有利時機,用大量事實揭露了事實真相和國民黨的陰謀。結果,龔澎無形中成了這個記者招待會的中心人物,回答記者們一個接著一個的問題,闡明了中國共 產 黨人的一貫原則和立場,取得了極好的宣傳效果。愛潑斯坦饒有感慨地說,龔澎“善於利用一切機會來做工作,她往往實際上是在給輿論以正確的引導,但並不使你感到你是在被人引導。”這是爐火純青的藝術!這就是龔澎的魅力!

1943年11月,龔澎和喬冠華毫不聲張地悄悄結婚了,沒有驚動任何同事朋友。

1944年秋,龔澎在山城重慶一家簡陋的醫院裏生下了第一個小孩,他就是現在繼承父業的中國駐朝鮮大使喬宗淮。

滿月不久,龔澎就投入了緊張的工作,有時就把宗淮丟在“周公館”,由周恩來、鄧穎超夫婦幫忙照看,哭了抱,饑了喂,忙得不亦樂乎,同誌們都說這個“仔仔”福大命大。

經過八年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抗日戰爭終於勝利了。隨後毛 澤 東應蔣介石之邀赴重慶談判。作為中 共代表團外事組的成員,龔澎比以往更為忙碌。張彥先生在龔澎逝世12周年寫的一段回憶,反映了龔澎當時的工作狀況和精神風貌:

抗戰勝利以後,喬冠華、龔澎這對珠聯璧合、相得益彰的夫婦在中 共對外事務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他們是周恩來麾下的兩員得力幹將。作為唯一的女性,龔澎和夫婿喬冠華(研究處處長)、章文晉(秘書處處長)、陳家康(聯絡處處長)成為以周恩來掛帥的中 共代表團南京辦事處(中 共中央南方局)外事委員會的四員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