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1 / 3)

談判的目的就是能讓對方心服口服,這樣才能達到雙贏的目的,獲得進一步合作的可能性。在談判中想要說服別人,如果不講究方法,不掌握要領,急於求成,往往事與願違。找到能夠說服他人的關鍵對他人說服,才能事半功倍。在談判中要想讓對方心服口服,我們必須掌握談判中的說服技巧。

45.說服對手要有準備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談判中說服前若能做一定的準備工作,則成功說服的幾率會倍增。

你曾經有過要怎樣做才能說服那個人?的困擾嗎?這大概是因為沒有事先在腦子裏整理出具體說服的大綱,準備不夠的原因。

試想一下你被說服的時候,是不是有條有理地說服容易理解與接受?

在你的周圍,有那種不知他究竟在說什麼讓人非常納悶的人嗎?造成這種情況的最大原因,就是沒有事先在腦海裏描繪出要說的大綱。因此,無法完全將自己要表達的意見,明確傳達給對方。可是天馬行空的說服,反而會造成對方思維的混亂,這樣也失去了使其理解的意義了。

為了要讓說服的對象充分理解說服的內容,應事先將要說服的內容逐條列出。當然,由於說服對象的不同,所描繪出的內容也不盡相同,但是基本的原則還是沒有什麼大變動。

(1)時間的設定

太冗長的言談,不容易抓住真正的重點。所以,開頭的部分要占多少時間?重點的部分占多少時間?結論需花多少時間等?這些時間上的安排需恰當,不宜過長或過短。

(2)決定說明事項的排列順序

①對方已知的部分到未知的部分。

②重點說明那些重點的要點。

(3)說明內容的因果關係

為了要深切了解內容,簡單扼要的說明其因果關係是必要的。總之,原因、結果、根據照著此順序做重點說明。

說服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對方是否能理解?是否能接受?真正的決定權還是在於對方。

由於個人的價值觀、思考模式、見解、能力或是環境的不同,即使是相同的說服方法,對象換了一個人,其結果也會不一樣。

(1)對方的能力如何?

①有你所期望的行動力嗎?

②有如你所想的才能嗎?

③經濟力如何?

④擁有決定權嗎?等等。

(2)對方的環境如何?

①有此事的決定權嗎?

②對於被說服的內容,有不了解的嗎?

③對方對於說服的內容感興趣嗎?

④信譽如何?等等。

(3)對方的個性特質如何?

①男性?還是女性?

②是悠閑自在?還是性情急躁?

③較理性?還是較感情用事?等等。

凡有重要的會晤之前,最好的方法就是預先摸清對方的底細,做到知己知彼。一時來不及預先研究對方,也應在第二次會見前,竭力搜集對方的情報,尤其是對那些細微的瑣事要仔細地觀察和分析,交談時就能處於主動的地位。

凡是要說服或想控製的人,你必須仔細分析和研究他們的特點、性格、能力、興趣、愛好等,要善於從中尋求應付他們的辦法。要掌握這些並不困難,隻要注意搜集有關他們的材料和情況,加以認真分析,以及在適當機會與他們交談或向他們提出問題,從中便可獲得有關他們的信息。但必須注意有關情況的可靠性。

因為有時他們會把他們的真實想法和計劃隱藏起來。光靠第一印象未必可靠、完整,應多了解,多分析,多觀察,盡可能準確掌握對方的真實情況,才能確定采用什麼有效的策略來對付或控製對方。下麵這個例子就是很好的典型。

在一個小鎮上,一位年輕的商人正在和別人商談出讓礦產的生意。

這位小商人後來成了許多公司的領導人,其中最大的一家公司,便是自動電話材料製造公司,全世界80%的自動電話材料都由這家公司提供。這位商人就是戈萊。

戈萊為了出讓那礦產,花了兩年的時間進行整頓,本來那些礦產隻值4萬美元,最後他以40萬美元的高價售出。同時,借著出售礦產的機會,戈萊和許多人來往、結交,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為他往後開創的事業奠定了基礎。

這位年輕商人和那些有勢力的人經常來往,他常去拜訪哈立曼、赫爾、享汀多,這些都是經營鐵路的企業家。這些企業家後來也都成了他的知心朋友。不久,他又同13家銀行攀上了關係。

年輕的戈萊是如何在極短的時間裏獲得這麼大的進展呢?原來他搜集了許多人的資料,考察這些人的習慣、見解、特性、愛好。他還調查他們所讀的書,並把這些書買下來,記在心裏。此外,這些人對於時局的意見他也一一牢記在心,並把他們的意見搜集起來,以作見麵時備用。總之,他常以別人的立場彼此對應,常以別人的語句彼此交談,常以別人的條件彼此共事,無怪乎他接二連三地製服了那些重要人物。

46.說服的關鍵是會話

有些人能在閑談時說話滔滔不絕,且條理清楚,內容紮實正確,聞者動容稱道。但是這種人若讓他們試著去解決或評說工作場合所引起的問題,卻往往不是很成功。

這是因為他不重實際,不明了具體、個別的條件,純粹隻是賣弄原則,也就是缺乏會話能力的緣故。

會話精練需要三個條件:

(1)盡量要求一致

改變環境後的談話,以及和陌生人之間的談話,一開始時是無法聊得很親密要想拉近兩人的距離,首先得選擇較易獲得讚同或是共通性較高的話題。這也是為什麼天氣常被人拿來當話題的緣故。天氣漸漸冷起來了!是啊!這裏不比市中心冷嘛!嗯,大概有三四度之差!但是無論如何冬寒總是令人受不了!說的正是。每當有了共通性,彼此間的距離就會漸漸地縮小,而逐漸親密起來。

(2)偏向對方所關心之事

利用假日去打打保齡球如何?唉!我對它沒有興趣!但這是個很難得的假日啊!不,堵車的情形太嚴重了!如此不能協調的談話,怎能聊得起勁呢?

這時候,實在不宜再提出自己所關心的保齡球了,應該先問問對方:假日做何消遣?本想在家好好休息的,但被兒子百般央求,所以,不得不陪他出去玩!由此,對方所關心的事也就不難知道了,很明顯地,他是想帶著兒子到外麵去玩。父子一道出遊,真令人感到父子情深啊!話雖如此,車子卻是相當擠啊!是啊!假日裏到處是人潮!憑著車子這話題,你們就可順利地達成會談的目的。至於和不熟的人交談,一開始最好能提出兩三個問題探出他所關心的事。

(3)盡可能改變不愉快的氣氛

如果氣氛不甚愉快,應立即轉移話題,以求氣氛的暫時緩和。假如放手不管的話隻會增加彼此間的不快,匆匆分手而留下不愉快的回憶。

要使你的會話吸引人且帶有說服力,其第一要點是內容豐富。如不能帶別人說話,就會使人掃興地坐在一旁說:我隻喜歡聽。其實真正的聽眾,並不都是沉默的。

例如,在早晚上下班時乘坐的公共汽車裏,隻要你稍加留神,就將會發現多事情。年輕人彼此間輕鬆地談話;女士們穿著時髦的服裝;看起來令人厭惡男人,出乎意料地讓位給老人家;口裏說著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不像話的漢子纏著鄰坐婦人不放;用報紙遮住視線佯裝睡覺的生意人等等。活生生的場景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展開著,這些都是適宜融入會話中的話題。

試著用自己的話題和對方交談,然後借著對方的反應,接受對方的回饋,如此變換話題會更加豐富的。因為交談一事,也是產生話題的過程。

語言猶如魔術,全憑你這位魔術師怎樣運用,如果能運用得當,技藝高超,你就成為說服高手。下麵所要談的魔力詞語,事實上也是極普通的詞語,然而它是被人喜愛的,因為它具有說服的能力。

(1)感恩的詞語——真好、感謝幫助

對鼎力相助的夥伴說:你這樣做是不行的!真糟!時間緊迫,難道你就不能做快一點嗎?像這樣不但沒有感謝的意思,反而盡挑毛病,會使得下次的說服產生困難。因此不管怎樣,都應先表示你的感謝之意,至於夥伴的做法錯誤,或延誤了事情,可留待以後再予批評。

如果時間緊迫,但還不至於來不及的話,這麼說是最妥當的:哇!真幸運,我還以為來不及了,挺擔心呢!

對方聽了,肯定以百倍的努力去完成任務。

(2)道歉的詞語——對不起、抱歉之至

道歉的詞語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況下,是沒法坦率地說出口的,所以在這時候常會自己找借口來保護自己,或是把該負的責任推給他人。明明是錯了,但卻又死不認賬,這對說服力而言,無疑是個大損失。相反的,有人麵對此類詞語來緩和對方的抵抗力之故。

(3)慰勞或嘉勉的詞語——辛苦了、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