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拗的人自以為擁有觀點,其實是觀點擁有了他!這句話值得深思!
遇有觀點差異或人事困擾時,便要強調人性化的互動,而不是權威的屈服或強悍的抗拒。因為,贏得一時的爭論,卻換得每日上班見麵時的痛苦,又有何益!
任何說服,並非為所欲為,一吐為快,必須依規則來進行。
人性化的互動,至少涵括五個內容,下麵我們分別進行闡述。
(1)表達誠意
不玩文字遊戲或耍機巧手腕。有的人隻要不合乎其意,就顛倒是非一味抹黑;或賭氣冷戰;或製造小圈圈,喪失應有的誠懇,使得辦公室淪為鬥雞場。
要拿出誠意來與人溝通,這絕不是流於一種口號——說說而已。兩個都贏是強調先把個人解決問題的誠意,讓對方了解,要確實使對方接受到你的誠意。
(2)保持禮貌
說服時,仍需保持應有的禮儀風範,或體製中應遵循的規則,而不是自以為是的興師問罪,咄咄逼人,藐視或刻意挖苦他人。進退要得宜,不隻解除他人的防衛,而且給予對方有思考的空間,如此反而強化其說服力!
(3)維護尊嚴
有尊嚴,才能真正的溝通。沒有尊嚴的維護,就談不上溝通,而尊嚴必須包括雙方的尊嚴。
每次在說服時,上司總是口無遮攔、冷嘲熱諷,或以高傲的語氣貶損部下,借以突顯其觀點,結果隻是醞釀更大的紛爭與憤恨。
在說服過程中,每個人的尊嚴都必須維護,不得有人身攻擊。不論是冷嘲熱諷的字眼,輕蔑鄙視的挑釁式肢體語言,咆哮怒吼的爭吵方式,都必須絕對禁止。
(4)平等尊重
當對手尚未說完時,自己不僅頻頻打斷話題,搶先發言,更以其不屑的語氣,用食指數落別人,這種威權的作風,令對手們深感不是滋味。
在說服中雙方不僅要輪流發言,並且不可有強勢與弱勢之分,或威迫、恫嚇等不平等待遇。若有違反此規則,便可運用暫停法,中止溝通的進行。
(5)營造氣氛
有分歧,就是需要放輕鬆的時候。觀點不同並不需要帶有肅殺之氣,反而可以擁有愉快的氣氛,這不隻是一種人格成熟的表現,也是一種高超領導能力的象征。
一個過分嚴肅的說服,隻會造成下次分歧時更大的敵意表現。氣氛的營造,非常重視以柔性化的自我,表達出誠摯、禮貌的態度。在語氣及肢體上,充分的傳送善意給對方,如此,使得雙方減少不必要的防衛,而能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下,創造出說服的高超藝術。
欲達到雙贏關係,還須懂得以下協調的技巧。
(1)肯定表達法。直接表明個人的觀點,使對方了解你的位置(重點在於陳述性批判)。
(2)肯定互動法。征求對方的看法,借以產生平等互動。
(3)澄清法。了解對方真正的意圖或讓對方更清楚自己。
(4)引導法。邀請對方展現理想化(責任化)的自我。
(5)同理化。反映對方的感受。
(6)三明治化。有技巧地提出修正。
(7)延宕法。延遲個人當時情緒性的反應。
(8)建議法。誠懇邀請對方的合作。
(9)回應法。誠意回應對方的觀點。
(10)安撫法。以柔克剛的策略。
(11)暫停法。中止討論(宣布暫時休會,以免擴張情緒)。
(12)察知法。提醒此時此刻的互動狀態。
(13)提醒法。指出自己有的事實或有一致。
身為談判者必須學會協調技巧彈性運用的藝術。讓以上的每一個技巧自然運作在談判藝術中。
放棄同樣也是雙贏哲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有一方不會贏,那麼這一方很可能會選擇放棄。不管你在其中是屬於贏還是不贏的一方,你都要選擇放棄。雙贏是不能夠允許任何一方受傷。
雙贏是一種和諧的自然法則。它不能保證會有人愛你,也不能保證你能從其他人那裏得到你想要的東西。它所能帶來的就是給你最好的機會。
51.到什麼地說什麼話
俗語說:到什麼地說什麼話。說服必須看對象,要針對不同對象,采用相應的說服方式。
如果不了解說服的對象就倉促上陣,猶如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雖有取勝之心,必然事與願違。例如,知識高深的人,對知識性辯論抱有極大興趣,他們往往不屑聽膚淺、通俗的話,說服他們時應充分顯示你的博學多才,多作抽象推理,致力於各種問題之間的內在聯係;文化低淺的人,聽不懂高深的理論,說服他們時應多舉明顯事例;剛愎自用的人,不宜循循善誘時,可以用激將法;愛好誇大的人,不能用表裏如一的話使他接受,不妨用誘兵之計;性格沉默的人,要多挑他發言,不然你將在雲裏霧中;脾氣急躁的人,討厭喋喋不休的長篇宏論,用語須簡要直接;思想頑固的對手,對他硬攻容易造成僵局,形成頂牛之勢,應看準他最感興趣點進行轉化。
從語言了解對手,是取得說服的關鍵。我們可以從言談的微妙處觀察對手性格特征和內心活動。《孟子》中對此有過論述:邪避、偏於一邊的言辭,他一定受某種思想所蒙騙;運用誇大史實之辭,多方維持他的主張的,他正深受某種思想的支配;強詞狡辯、存心文飾的,他已不顧真理;言詞閃爍不定,已窮於應付。《易經》中也有類似的論述:說話不自然,而呈羞愧之色的,他心裏有對不起你的事;話不集中,又軟弱無力的人,對事缺乏堅決主張;不亂說話,此人善良完美有分寸;說話如連珠的人,性格急躁;作偽的人,言語遊移不定,虛浮不實;論證站不住腳的,開口一定不能理直氣壯。
性格剛強自信的對手,很少使用嗯……,這個……之類的口頭禪;小心謹慎,神經質的人常用這類詞彙。日本語言心理學家三村認為,在談吐中常說出果然的人,自以為是,強調個人主張。經常使用其實的人,希望別人注意自己,他們任性、好強、自負。經常使用最後怎麼怎麼一類詞彙的人,大多是潛在欲求未能滿足。
對說服對象的了解,不要停留在靜觀默察上,還應該主動偵察,采用一定的偵察對策,去激發對方的情緒,才可以迅速準確把握對方的思想脈絡和動態。比如,說服開始前,與對方閑聊一些哲學、經濟,甚至時裝、住房、社會等話題,以觀察對方的興趣、愛好、知識、經驗等情況。如果對方表示厭倦,你也毋需顧慮,這除了擾亂他的心情外,沒有別的不利之處。運用對方有興趣的事物,誘導對方開口,觀察對方神情變化及心理活動的一般特點。在說服中適當運用一連串刺激性的問題,激起對方興奮,進而失去情緒控製,向你表露其內心世界。當尚未吃透對方性格之前,可讓他誤認為你怯懦無力。
要說服一個人,首先要弄清楚情況,摸準個性。包括這個人的興趣、能力、氣質和性格等。孔子根據學生們的不同脾氣、秉性特點,分別采取不同的說教方法,對我們的談判者來說有其廣泛的借鑒意義。隻有把接受者變為發動者的立場,接受者才會較容易被說服,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稱為被說服性。
當接受者體會出發動者的立場後,如果能積極地參與跟主題有關的討論時,就可以提高被說服性。這是因為接受者會提高自我參與心態的緣故。
而且,接受者的性格,甚至說服的可能性,也會出現差異。也就是,有些人容易以接受者的心理傾向被說服,而有些人則不容易被說服。下麵就特別容易被說服的人,也就是以被說服性高的人來討論。
(1)自尊心較低的人
所謂自尊心,就是認為自己有價值存在的心理狀態。過去經常遭遇失敗的人,自認為自己是無用的傾向相當高,這種人可以說是自尊心弱的人。
(2)權威主義的人
這種類型的人,雖然崇尚權力,但卻又服從權威,而且非常重視上下關係。會以權威為中心,改變自己的態度。因此他們有容易被說服的傾向。
(3)喜歡幻想的人
這類型的人,幻想力豐富,亦即賞罰能力很高。這種能力與說服的立場有關時,就容易引起態度上的變化。
(4)女性
因為性別的不同,所以男女在文化方麵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男性對於要求改變態度的壓力時,具有柔順的對應傾向,而女性麵臨要求改變態度的壓力時,被說服的傾向相當高。
世界上任何人,無論男女,都不願意自己給人的印象是一個難以接近的人。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你在使用你的說服力之前,必須先認清這一點。
事實上,難以接近的人,他們的內心一方麵是恐怕如果不采取反抗性的態度,則會永遠屈居人下。但另一方麵,他們也在不斷地尋求自我解脫之道,隻是他們無法找到一個正確的辦法罷了。由這兩方麵不難看出,難以接近的人也在為自我矛盾的化解而煩惱。
即使是被認為難以接近的人,他們的欲望也與一般人一樣:希望受人信賴,希望得到誇讚,希望他人能夠原諒他無心的過失。總之,他們希望人們了解他,也許這種願望比一般人更為迫切些,因此他們比一般人更需要說服。
有疑心病的這種人一般被認為是最不好應付的人,其實正好相反,這種人比想像的容易對付。因為他的毛病隻是不信任他人而已,所以說服這種人的方法也隻有一個,就是一定要以大膽及深具信心的態度對待他。因為猜疑心強的人,比較缺乏明確的判斷力,所以他容易相信有信心、有判斷力的人,隻要滿足他們的要求,他不但會成為你的朋友,同時還會感激你,死心塌地為你效力。
恐懼和敵意總是攜手而來的。的確,情緒不安的人,往往容易發怒,並喜歡為自己辯解,因此不要將對方十分的敵意,就當成十分而接受下來,因為事實上,他並不是真正在攻擊你,主要是在向周圍的人發脾氣。恐懼心理常以各種形態出現。例如,吹毛求疵的人,是因為害怕受人責難,所以往往先下手攻擊對方;優柔寡斷的人,則因為害怕對判斷的結果負責,故而難以下定決心;懶惰的人因為怕失敗,所以他不能成功;說曾經被許多男人追求過的女人,其實是不打自招地承認自己從未被真正追求過。
既然知道了對方的恐懼問題,那麼應該如何解除這種情緒呢?
英國著名小說家斯維福特於所寫的一部諷刺小說《格列佛遊記》,曾經流傳甚廣。這本書的內容是敘述一位名叫格列佛的人,誤入一個小人國,被如拇指般大小的小人們所俘虜,由於這些小人們害怕這座活動山會把他們都踩死,或拆掉他們的果樹、房屋,於是使用鎖鏈把他銬住,使他不能動彈。換言之,小人們由於畏懼格列佛的巨大力量,所以無法對他伸出友誼與協助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