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3 / 3)

如果你想成為一位雄辯家,你就要像這樣的熱心觀眾一樣,隨時注意並牢記別人所說的較有份量的話,或有以深刻印象的話和成語,這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亦即,倘若你覺得某句話講得很好,你就一定要記住,並將它用之於人。但這並不是指要你一味地去模仿別人而失去自我,而是希望你對於這類的話語更加注意,養成習慣,以幫助自己建立屬於自己的新語言。

54.如何尋找共同話題

在談判中要想雙方談得攏,找到雙方均感興趣的話題非常重要。那麼在談判中如何才能找到大家的利益共同點呢?

愛好攝影的人都知道,直接拍攝被聚光燈照得發亮的演員,會曝光且完全看不出被拍攝的人物。要拍攝出清楚美麗的照片,必須采用部分受光的技術,配合被拍攝物體的曝光程度而拍攝。

說服他人也是同樣的道理,必須找出適合說服對方的方法。換言之,必須想要以怎樣的角度去接近對方較好。預先探查對方是個什麼樣的人,收集一些關於對方的資料,就能在事先準備如何接近他的方法,事先準備的話,就比較不會慌亂。

如果要說服的是個人,那麼須事先搜集有關其興趣、簡曆、家族成員、出生地等資料;如果是公司的話,其經營狀態、往來客戶、其他的特色等,都要充分了解。若能多留心的話,應該可以收集到很多,將這些信息記錄下來,活用到實際的狀況上,這有助於了解對方,也可以借此引導對方理解我們。

有一位作家曾憤慨地說:不少出版社的編輯向我約稿,可是他們卻從未仔細看過我的書,他們常常這樣要求我:拜托你!寫什麼都可以。我如何會答應他們?

有事相求對方的時候就該仔細收集任何有關他的資料,這是一般的常識。

比如說:讀了您的《×××》,實在令我大受感動,特別是其中關於粵北農村的描寫,讓我仿佛回到了童年……如果這樣說的話,對方會認為這個人下工夫看過我的書。雖然並不一定是如此,但是至少表示了對這本書的興趣,而且這樣一來,與這位作家的溝通也會順暢很多。

在收集資料的同時,也一並找出和對方共通之處,一旦話題接下去,還有可以繼續交談下去的材料可以說。

有一位業務員曾經與某公司的生產主管就推銷風機一事數次交涉。雖然試著想找出雙方都能滿意的條件,但是總覺得還是差了那麼一步。

大概在交涉了七八次後的某一天,由於長時間的商談下來,雙方都感到疲倦,於是換了場所,到就近的一家茶館內。

主管是一個愛好打保齡球的人,而業務員也較喜歡這個運動,所以坐下來時,業務員先開口提到:

上個周日,我到保齡球館打球,可是手風很不順,沒什麼戰績。

話一說完,觀察對方的反應,果然不出所料,主管便興致勃勃地問:

什麼?你也喜歡打保齡球嗎?

我常常去打,雖然不擅長,不過卻很熱愛這種休閑活動。

哈!哈!其實我也蠻喜歡這玩藝,幾天不摸球就手癢癢。

戰績如何?

最高分是248。

嘩!這可是專業水準了。

一談到感興趣的話題,情緒就越來越高漲,不知不覺中互相約定下次一同去打球。幾天後,雙方便簽訂了風機購銷合同,而且是大致按照業務員所希望的條件訂立的。

在交涉的最初階段,應該是以己方的條件為先行考慮的原則,但是事實上,往往無法就如此達成協議。無論如何都務必要互相試探彼此的真心話;這時候,彼此如果有共通點的話,就能夠突破僵局,往前跨一步。

在談判會話時要想找到共同話題需要避諱以下情況。

(1)切勿自我陶醉

相互交流是會話的本質。一個人如果孤立在旁一直不說話總是不太好,但若老是獨占全局不讓他人有發表意見的機會也會令人不快。

講話充滿自信、表現欲很強——這種人很容易獨占整個的談話。冗長、誇大,且喋喋不休,或從中插入他人話題繼續述說,不讓人有插嘴的餘地,整個談話的過程就如在進行個人表演,無可諱言的,這將使人感到厭煩。

某人說:前麵那一位是技術科的同事。馬上就有人接著說:是他呀!他身上有不少趣事呢!然後就準備滔滔不絕了。這是村婦所為,談判者應力戒之,而要注意傾聽對方在說些什麼,才是正確的。因此有必要多注意談話的功能。

對於沉默的人,應以征求的口吻問他:你的看法呢?讓他打開話匣子。

(2)批評不可過分

公司職員間的談話,最容易涉及有關上司或同事間的事情。最初還隻是很含蓄地就品行、人格方麵加以討論,比如:他實在是個好人,但就是毛躁了點。等等。然而,這種情形往往會演變成人身攻擊,也就是捕風捉影,無中生有。

當然,人非聖賢,要做到完全不道人長短實在不容易!但要避免為了發泄心中的憤懣所做的激烈批評,因為,聽的人不可能完全保密。萬一壞話傳到當事人耳朵裏,造成雙方人際關係的裂痕,結果隻會使說服的工作更為困難。

(3)要留意易招致對立的話題

足球賽深受大眾喜愛,就是公司裏的職員也相當關心,盡管如此,如果不經心就把它當話題來聊,也會招來不快,為此雙方鬧翻臉的例子並不少見!一般說來,有關政治、宗教、競賽的話題比較容易引起對立,所以有關此類的話題,在談論之前有必要用心思考一下。

(4)不要老是談同樣的話題

越是陳年的老酒越是受到歡迎,但在會話時,如果老是繞著陳腐的話題打轉,旁邊的人不感到厭煩才怪呢!所以在談話時,應該選擇新鮮有趣的話題。

55.相互理解有助說服

我理解你這短短四個字,就是你能向他人說出的最體貼、最溫柔的一句話。換句話說,就是對方最樂於聽到的一句話。

人可以不辭千裏跋涉,隻為了與知心的朋友共聚一堂,做一次徹夜長談。但是,很不幸的是有許多人卻認為自己沒有談話的對象。也沒有可以依賴的朋友,沒有訴苦的對象。而在這孤獨的想法的背後,往往是有事實根據的。相反地,這世界上也有許多並不孤獨的人,但是他們喜歡替別人亂出主意,或一開口便牢騷滿腹,甚至喜歡改變別人,好管閑事。其實這兩種人都並非人們所需要的人,一般人所需要的是可以了解他、理解他、喜歡他、安慰他的人。

我理解你當你對人說出這句話時,表示你能體會他的心情及他說話的意思,而對他來說,你便具有強大的魔力,足以吸引他。

任何人都可以培養起了解他人的能力,隻要他能自如地掌握有關技巧。最重要的一點,是使對方和自己同時發展的力量,即能看透對方內心的力量。比如說,當對方遵照你的意見做事而覺得疲憊不堪,因此向你發牢騷、抱怨的時候,如果你能夠洞悉人心,便能立即察覺到他一定是心有不滿或不服氣,因為倘若隻是由於肉體的勞累是不會發牢騷的。當部下在精神上感覺疲倦時,隻有兩個原因:一是他在做不想做的事;二是他不能做想做的事情。如果你了解這一點,你便能幫助這些精神上疲倦的人,從精神的桎梏中解脫出來。

所謂感情移入,就是以我心換你心的將心比心的態度。它能使你具有了解對方的情緒與心意的能力,使你具有支配他人的力量。這裏要列舉的就是說明由於體諒之心的感情移入而獲得人們的感激與歡迎的例子。

美國洛杉磯的一位牧師,當地人們每當遭遇困難時,經常以電話向他訴說,並請他發表建議。他說,每當電話一響,我就盡快拿起話筒。我這樣做是有心理學的依據的。因為大部分的人如果有問題要問我,都會有點害怕,害怕打擾我,破壞我的日常生活的寧靜,所以他們在撥電話號碼時心裏已經感到不安了,倘若此時我接電話的時間長一點,他們會更不安,如我立刻拿起電話,往往就在這一刹間,便能消除他們的不安。也許打電話的人並沒有很明顯地意識到這一點。但是當電話立刻接通後,我相信他們一定會比較安心的。

像這類小事情,由於感情的移入,於是這位牧師便能受到眾人的喜愛與尊敬。

當對方情緒不佳或正在發脾氣時,利用感情移入的方法最為有效。因為對方正經曆著這種痛苦狀態。因此他會迫切需要能夠緩和這種壓力的人。無論有意識還是無意識,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希望能夠避免不安,不安是對心靈痛苦的折磨。因此,每一個人都希望能盡全力逃避它。

在這個世界上,可以造成奇跡的最大力量就是你的心,如果心中沒有引發事物的欲望,則這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可能發生,也不會發生,你應該探尋一下你的心與開拓成功之路的計劃究竟有什麼關係。

心當然包括態度在內,態度可以決定一個人的行為,而行為的結果,直接決定成功與失敗。因此,每一個人都必須明確地表示他自己以及他對別人所應采取的態度。

一位事業非常成功的企業家經常對下屬說:曾有一位專家告訴我,說我的能力是足勝任現在10倍以上的工作。當時我以為是在奉承我。現在,我才了解這句話的真正意義。它是絕對真實的,我在商業、社交上都證實了它的真實性。這位企業家對部下講此番話的用意就在於激發他們用心發掘自己的潛力,去實現更大的目標。

不論是金錢、愛情、心靈的平靜或其他任何東西,隻要充分努力,你就能得到現在所有的10倍,換言之,如果你能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你便能改變現有的人生,使它更輝煌燦爛,這個事實並非是你自己希望的事實,而是百分之百的事實,而這項偉大的事實也正等著你去發掘。

向他人伸出援手,這個動作的內在意義在於提高自我的價值。你對他人愈有幫助,你就愈能滿足自我。所以幫助這兩字並不隻是對單方麵有益,而是助人者與被助者雙方共受其益,愉快便是雙方共有的感覺。心理學家認為,世界上最不幸的人,就是妄自菲薄的人,也就是認為自己是沒有用的人,將自己的存在視為是他人累贅負擔的人。而快樂的人,就是知道自己是對他人有益的人。

人常常會有許多自相矛盾的觀念,其中最不可思議的一項是:知道自己需要別人的幫助,但卻不能意識到別人也同樣需要自己的幫助。如果你能針對這一點仔細想一想,我相信無論什麼情況下,你都會采取各種行動與態度,自動地幫助別人。如果你明白別人是多麼迫切地需要你伸出援手,我相信你一定會以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勇氣,將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而去幫助他的。凱撒曾經說過:世界上沒有比朋友的要求更悅耳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