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3 / 3)

(1)沉默冷靜地觀察對手。在談判中,不要急於反駁,不要急於解釋,盡可能耐心聽對方滔滔不絕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和提出自己的要求,必要時甚至可以使談判出現冷場,並在雙方之間展開一場忍耐力的競爭。即使這時,自己仍要頭腦清醒,情緒平穩,靜觀事態發展,直到對方再次申訴自己的觀點。需要注意的是,這裏沉默不語不是絕對不說話,一定要把沉默不語控製在一個適當的度之內。這個度就是要使談判能繼續進行下去。因為人們之所以要采用策略,是為了使談判能獲得一定成果,而不是使談判宣告破裂。

(2)故意轉移話題。在談判中,有一段時間決不和對方直接交鋒,而是對方說東,我則漫不經心地說西;對方說三,我則若無其事地說四。在這種故意轉移話題的過程中,避其鋒芒,然後針對其失誤突然出擊。

(3)抓住機會提問。麵對趾高氣揚、盛氣淩人的談判對手,不必和他的言辭正麵交鋒,而是要在他目空一切,自以為是的高談闊論中,選準機會適時提問,請其回答。這裏的提問,可以是針對其發言中的自相矛盾之處,還可以是針對其發言中的違背常理之處等。每次提問實際都起到使對方降溫的作用,隻有當對方降溫到一定程度時,談判才能正常地進行。勇氣也是談判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談判者可以運用勇氣來創造權勢。談判時,如果你有足夠的膽識,並能衡量和承擔可能產生的後果,你就可以抱著不怕談判破裂的決心令對方讓步,這也是權勢讓談判轉弱為強的一種表現。

72.談判需要轉移話題

在談判進行到劍拔弩張、如火如荼時,再發展下去就是破裂的結局。這時間我們就需要轉移話題,讓雙方都冷靜下來。

日本鬆下公司的前任總裁鬆下幸之助是個極具智慧的商人,在他的領導下,鬆下公司日漸強大,成為世界上著名的電器生產企業。

一次,鬆下幸之助去歐洲與當地一家公司談判,由於對方是當地一個非常有名的企業,不免有些傲慢。雙方為了維護各自的利益,誰都不肯做出讓步,以至於談到激烈處,雙方大聲爭吵,甚至拍案跺腳,氣氛異常緊張,尤其是對方更是絲毫的不客氣,鬆下幸之助無奈,隻好提出暫時中止談判,等吃完午飯後再進行協商。

經過一中午的修整,鬆下幸之助仔細思考了上午雙方的對決,認為這樣硬碰硬地與對方幹,自己並不一定能得到好果子吃,相反可能談不成這筆買賣。於是開始考慮換一種談判方式。而對方仗著自己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絲毫不願做出讓步,打定主意要狠狠地殺一下鬆下幸之助的威風。

談判重新開始,鬆下首先發言。而對方各個表情嚴肅,一副事在必得的樣子。鬆下並沒有談買賣上的事,而是說起了科學與人類的關係。他說:剛才我利用中午休息的時間,去了一趟科技館,在那裏我看到了巨子模型,並且深受感動。人類的鑽研精神真是值得讚歎。目前人類已經有了許多了不起的科研成果。據說阿波羅11號火箭又要飛向月球了。人類的智慧和科學事業能夠發展到這樣的水平,這實在應該歸功於偉大的人類。對方以為鬆下是在閑聊天,偏離了談判的主題,也就慢慢地緩和了緊張的麵部表情。鬆下繼續說:然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並沒有如科學事業那樣取得長足的進步。人們之間總是懷著一種不信任感,他們在相互憎恨、吵架,在世界各地,類似戰爭和暴亂那樣的惡性事件頻繁地發生在大街上。人群熙來攘往,看起來似乎是一片和平景象,其實,人們的內心深處卻仍相互進行著醜惡的爭鬥。他稍微停了一會,而對方越來越多的人被他的話吸引,開始集中精神聽他談話,接著他說:那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為什麼不能發展得更文明一些、更進步一些呢?我認為人們之間應該具有一種信任感,不應一味地指責對方的缺點和過失,而是應持一種相互諒解的態度,一定要攜起手來,為人類的共同事業而攜手奮鬥。科學事業的飛速發展與人們精神文明的落後,很可能導致更大的不幸事件發生。人們也許用自己製造的原子彈相互殺,日本在二戰期間已經蒙受了原子彈所造成的巨大災難。

此時,人們的注意力已經完全被鬆下所吸引,會場一片沉默,人們都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隨後,鬆下逐漸將話題轉入到談判的主題上,談判氣氛與上午完全不同,談判雙方成了為人類共同事業而合作的親密夥伴,歐洲的這家公司接受了鬆下公司的條件,雙方很快就達成了協議。可以說,在關鍵時刻鬆下先生談判言語方向的轉移為談判走向成功做了鋪墊。

還有這樣一個案例:

某高級西餐廳有一位客人將餐巾係在脖子上用餐,在標榜西餐禮儀的高級餐廳中顯得十分惹眼,引起其他用餐客人的不滿,進而向該餐廳的經理抱怨,希望能夠製止這位不懂(或是故意裝作不懂)西餐禮儀的客人。經理將這個任務交付給一位服務生,如果您是這位服務生您會如何向那位客人反映呢?

這位聰明的服務生走近客人,對客人隻說了一句話,客人便自動地將餐巾拿下,大家猜服務生說了什麼這麼有用呢?原來這位服務生走到客人前麵,恭敬地問了一句:請問先生您是要剪頭還是修臉?那位客人一聽也知道自己的舉動明顯地與場所不協調,也就自動地將餐巾取下了。

這個案例主要是在說明,同樣的一個目的可能會有許多種的方式可以達到,最差的可能就是直接走過去糾正這位客人:先生,本餐廳不允許客人做出有違西餐禮儀的舉動,請你將餐巾取下否則隻好請你離開。稍微委婉一點的不過也就是卑躬屈膝地拜托客人,但很可能會遭到對方相應的不理會。這時不妨轉一個彎,用另一種方式讓對方明白自己的舉動並不適於該場所,進而想到如果不改變可能會有損自己的形象,也就會比較能夠接受對方要求。

延伸到談判技巧領域,愚笨的人會將自己和談判的對象擺在楚河漢界的兩邊,劍拔弩張、彼此壁壘分明,卻往往弄得兩敗俱傷,因此聰明的人會把自己和對方的界限模糊,使局麵變成是兩人共同麵對所存在於兩人之間的問題,如此一來彼此心理上的防線就不至於在溝通前便潛意識地築起圍牆,阻隔了原本可能達到的溝通目的。

其次,不妨將己方的利益先擺在一旁,或是想辦法將己方的利益與對方的利益相結合。簡單地說,要讓對方無條件接受己方的要求,這在邏輯上其實是行不通的,因此如果能夠巧妙地把己方的利益與對方的利益相結合,使對方在接受己方的要求同時也獲得利益會是比較容易的方法。用上述案例來說明,站在客人的立場,把餐巾係在脖子上是他個人自由的行為,如果服務生單方麵地以餐廳的立場要求客人解下,不僅客人容易感到自己的自由受到妨礙而不滿,甚至會覺得是服務生在取笑他不懂西餐禮儀而糾正他,那麼後果自然可想而知,服務生要想輕鬆交差恐怕也就很難了,甚至可能會引起客人與餐廳之間的言語或肢體衝突。因此服務生轉了一個彎,問客人是要剪頭還是修麵,客人一聽可能一下子會有點茫然,但是馬上就明白自己的失誤的確會引起他人的誤會;而服務生很技巧的問話,也為客人保留了顏麵,一件原本似乎頗為難辦的事,就在四兩撥千斤之下圓滿解決。

總之,談判不一定要將所有細節全部攤開來談,技巧性地將問題加以修飾,再從對方的角度來重新結合,會是一種事半功倍的談判溝通技巧。

73.如何戰勝強硬對手

當談判對手態度強硬時,自己這一方切不可輕易讓步,不然會給自己造成更大的被動。

如果你遇到強硬對手就需要談判中的一條重要的規則:你要以剛克剛,而不是以柔克剛。

如何對付強硬蠻橫的談判對手,這裏麵大有學問。

(1)反擊

如果談判者有足夠的信息來反擊對方的不合理要求,就可以突然爆發,出其不意地回擊對方的強硬態度,對方沒想到我們居然敢破裂,突然引爆衝突,大大出乎他們的意料。這種戰術的目的在於製造僵局,為後麵的談判累積能量。

要運用這個戰術有一個前提,就是必須有充分的情報,如果事前沒有充分的準備,怎麼可能胸有成竹地批評對方?

另外還可以配上黑臉和白臉。長官出來凶,凶完就退,然後由底下的人出來緩解。但是可以先燜一下,凶完,破裂,等幾天,看對方利用這段時間請示上級的結果如何(其實所謂請示總公司,也是在燜我們),再決定白臉是否出場。

(2)給他一堵牆

這包括三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沉默。美國人常用的方式是不講話,如果賣方對自己沒信心,就會陷入自己跟自己談判的泥沼之中,然後不斷降價。這時買方隻要用嗯……是嗎?或還是高了一點!這幾句話,就可以讓賣方持續往下降。

第二種方式是轉移話題,打擦邊球。話題可以是相關的,講著講著就扯到另一個話題了。比如,從價錢扯到空運或海運,或從買成套設備講到買零件,對方急個半死,但我們就是不轉回來談價錢。

第三種方式則幹脆跟對方說:我看以現在的氣氛,好像並不適合談判,我們先換個話題吧。然後跳到一個不相幹的話題上。等到耗掉一些時間,對方開始急了,我們再一下子跳回本題,這時對方很可能會在立場上展現一些缺口,有缺口就好談多了。

談判者也可以選擇這個時段跟對方去喝酒、打球或旅遊,培養一些私人感情,談一點兩人說不定還有點相同的生涯規劃,逐步讓他的立場軟化。

(3)發問

這跟前麵講的反擊有一點相同,那就是都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隻不過發問是比較內斂的攻擊方式。談判者可以不斷發問,然後從對方的解釋裏麵去找破綻,或者在發問的過程中,把自己所準備的專業知識放進去,讓對方不敢輕視我們。在這樣一陣過招之中,他們發現我們成竹在胸,可能就會找一個台階,做出一些讓步。

總之,談判是一種戰略的思維,習慣這種思維,凡事做好準備,如此在對方突然獅子大開口時,才不會措手不及,窘態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