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李鴻章傳·濮蘭德(1)(2 / 3)

當代的證據已經部分地證實了這個觀點,因為李鴻章曾在1855年出任合肥的藩庫,順帶著賺了一些錢。他在這方麵明智的作為吸引了知縣的注意,知縣便向上級報告,說李鴻章是一位前途無量的官員。按照這一報道,李鴻章好像受到了曾國藩的幾次接見,這位偉大的學者型軍人極力讚揚了李鴻章的文風和書法,結果這位年輕的翰林棄筆從戎。不管他接受這份任命的理由是什麼,都為他的事業打下了第一個堅實的基礎。

英國的讀者會發現,在中國,文官們除了擁有經典教育的授課能力外沒有其他資格,即使如此他們卻可以承擔高級軍事職位,並都以同樣的無知無畏去負責對外條約的談判,管理錢莊或治理大江大河。事實上,在一個無所不知的多才多藝的假設上,整個官僚階層都在指導高技術層麵的事務,而在英國政治家和公眾輿論把所有高技術的事務授予內閣大臣。所以,李鴻章從軍隊文書迅速提升為江蘇的總司令並不值得注意。有充分且可靠的證據表明,僅憑勤勉和才幹,他就得到了曾國藩的稱讚,而他的提拔就在於此。

在晉升為高級軍事指揮官的時候,李鴻章的文職也受到了提拔,因為作為一個翰林,參與軍事事務被看作是他事業的臨時脫軌。1857年,他被任命為浙江代理按察使,1859年又被委任為福建道台(他從未赴任該職,原因不明)。最後在1862年他當上了江蘇巡撫,在這一任期裏,他第一次在外交藝術和技巧方麵受教,並見識了外國政治的廣闊視野。1860年,由於他跟美國冒險家、“常勝軍”總指揮華爾將軍的關係,他開始研究歐洲的戰爭方法。在這一時期,由於英法聯軍輕鬆突破了大清帝國所有的北方防禦,包圍了北京,讓他洞悉了外國人的軍事優勢。

關於李鴻章在這一時期的事業,中國流傳著兩個有趣卻未被證實的故事。亞曆山大·密吉不僅是個能幹之人而且是個可靠的權威人士,在1901年李總督去世後不久,他第一個在一篇文章中宣揚了這個故事,並表現了對故事的可信態度。他宣稱李鴻章之所以在對付太平軍時取得了大多數的成功,是因為他在太平軍中被俘獲過一段時間,當時為了保住性命,他完全聽命於大字不識的造反首領,此他熟悉了太平軍的組織和作戰方法。這或許是個真實的故事,或許又隻是許多“合理卻不真實”的捏造之事,這種故事在東方國家由於反複的傳播而讓人深信不疑。所有的官方記載對這個故事都緘默不語,但這並不能證明它的虛假性;但他被俘的事情如果是真實的,也一定是在極短的時間裏發生的。

另一個傳說,從表麵來看,更像有事實的根據。這個傳說講的是清朝的程學啟將軍原本是太平軍的一位首領(他是李鴻章的屬下,曾與戈登一起英勇地襲擊了太平軍,在1863年收複蘇州的戰鬥中表現十分出眾),李鴻章巧妙地勸說了他,讓他投靠到了清朝一邊。在一份奏折中,李鴻章描述了這位英勇之士在1864年4月攻打嘉興時如何犧牲了性命,他證實了程學啟當過太平軍首領的事實:

“四月十五日,”(他寫道)“他戰死了。我萬分悲痛;所有軍事將領都失聲痛哭。每一個人,無論來自江蘇還是浙江,無論是官員,學者還是百姓,都哀悼他的逝世。於是我考察了程學啟之前的曆史,發現他出身於安徽的一個地方,在叛亂中被俘。程學啟看到叛軍欺壓百姓之後費勁地試圖逃脫……他來到朝廷的軍營裏並投了降。有人立即認出他是首領之輩,職位比至今為止所有投降之人都要高。此後他被委任為我們軍隊的指揮官,並參與到收複南京的戰役中。總督曾國藩那時把此事告知了陛下並保證了程學啟的忠誠之心。我親耳聽說過他的功績和智慧。”

這份奏折接下來還講述了已故程將軍的軍事才能和功績,並順便將戈登將軍取得的勝利全部歸結到了他的頭上。但是,如果這段流傳甚廣的傳說是真實發生的,那麼李鴻章對於程學啟的了解就大大超出上麵提到的官方調查。

人們通常都相信這位叛軍首領花了一大筆銀子向李鴻章買來了他在軍中的職位和晉升機會,而李鴻章則用這筆錢為自己的仕途鋪了路。這個故事中,有些情況是不可能發生的,因為這樣的交易在中國總是被當做高深兵法的一部分。人們說程學啟與李鴻章妹妹的婚姻就是這個協議的一部分,以此互相保證各自的誠意。

就本書的宗旨來講,我們沒有必要具體描述李鴻章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這場戰爭(1853-1864)的主要事件已經由道格拉斯教授作了簡單的記錄。讀者若要尋求更多信息,可以從弗雷德裏克·布魯斯、斯特夫利將軍和“中國人”戈登所發的公文和急電中尋找,這些材料被收錄在那一時期的《藍皮書》中,而且我們可以把這些材料作為打造曆史的實例解說,將之與曾國藩同一時期的奏折和上諭做比較,後者是一個官方文件集子,由英國駐華領事機構的翻譯官R.A.傑米森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