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身邊的感動 第12章老夫也是追星族
誇父追日,老夫追星。我追的星不同於年輕人的歌星,而是民以食為天的福星。
2011年9月6日是我一生難忘的日子,我見到了心目中的大明星袁隆平。
袁隆平院士為我們的雜誌《楓葉見證》題寫了刊名。為表敬意,十五位文友經預約拜訪了他,我還寫了一首頌袁隆平的詩。上午九點大家如約而至,來到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在掛著大型水稻攝影的接待室,我們見到了這位年過八旬、精神矍鑠、身體硬朗的大科學家。他對我們的到來非常高興,逐一握手,還拿出香煙招待。其實大家都不抽煙,唯我一個煙民,在這種場合我豈敢接這位大人物的煙啊!他看著文友柯益成畫的肖像說:“畫得好,隻是畫年輕了。”大家都笑了起來,心中在說:“祝您永遠年輕,您是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福星啊!”隨後他與我們集體合影還自組合影。談興正起時,在秘書的催促下,他不得不匆匆離開,去參加上午十點國際雜交水稻培訓班的閉幕式。
留下辦公室朱主任陪我們,她簡述了袁隆平的事跡,特別提到了他的為人:“袁院士很平易近人,工作雖忙,在打網球休息時,連沒有編製的保安都喊來合影。他很關愛小孩,從國外歸來,還要帶一些糖果給院內的小孩吃。本單位有困難的職工,如子女沒有就業,他還寫條子……”聽到這裏,方知袁隆平院士不僅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大科學家,而且是一位仁慈的老人啊!
此時我不禁向朱主任提出一個問題:“袁院士外出有隨身保鏢嗎?”“沒有,隻有秘書,沒有人會搞他。”是啊!誰會搞他呢?壞人也要吃飯啊!不行!對這位國寶級的人物應該重點保護,萬一有個閃失,可是人民的損失啊!
朱主任還帶我們參觀了袁院士的家,其夫人鄧哲從家中出來熱情地迎接,還與我們合了影,隨後又參觀了農科院雜交水稻試驗田。
此行是我最愜意的一天,也是我最榮幸的一天。在回家的路上我在思考著一個問題:“為什麼大歌星都有保鏢,而這位國寶級的燦爛之星卻沒有保鏢呢?”孰重孰輕,使我茫然。縱觀現實,現在年輕人追的是歌星,歌星到哪裏,粉絲就到哪裏,上千元的門票都有人去買。尤其是女粉絲,家中掛滿了這些歌星的靚照,倘若被男歌星擁抱一下,簡直是受寵若驚。正如奇誌、大兵的諷刺雙簧:“張學友,張學友,握了你的手,三天不洗手……”還有香港八卦新聞,某女粉絲放言,如果劉德華不見她,就要上吊自殺,到了極其瘋狂的程度。
像袁隆平等一些大科學家又有多少追星族呢?又有多少人在家中張貼他們的畫報呢?難怪袁隆平沒有配保鏢,無須阻當蜂擁而至的粉絲。
在“讀書改變人生,文化鑄就城市”的讀書活動中,今年夏天,我參加了省圖書館舉辦的散文競賽頒獎會。到會人數寥寥無幾,使人感到寒心。我認為當下的年輕人在“科學價值觀”上出現了問題。所謂“科學價值觀”就是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看待某一事物所具有的價值。這些年輕人沒有分清價值取向,因為他們是蜜罐裏長大的,認為現在吃飯根本不是問題,故將吃剩的飯大團大團地倒掉,且不知“粒粒皆辛苦”。崇洋是時尚,但在筵席中吃不完的菜又不學洋人打包。反而保持中國人的陋習,死要麵子。於是有些沒吃完的雞、鴨、魚、肉全被倒進了潲缸,真是暴殄天物啊!
目睹現實,我忽發奇想,變成一位“超人”,用魔法帶領這些年輕人穿越時空,回到吃不飽的“苦日子”年代,餓他三年,再問他追哪一顆星?然後帶他們騰雲駕霧去中國最貧困地區走一圈,再問他們的感慨?罷!罷!罷!這是我自作多情的空想,美其名叫浪漫主義吧!我認為現實主義的做法,是要響應市政府的號召,組織“五老”(老戰士、老模範,老教師、老幹部、老專家)采用做報告、傳箴言的方式向年輕人開展黨的曆史、形勢政策、思想道德、公民意識的教育,進一步明確科學價值觀。中國有句俗語:“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五老”不同於七十年代貧下中農的“憶苦思甜”,而是在新形勢下由具有文化、專業知識、覺悟、豐富閱曆的“五老”,回顧曆史,展望未來,從而引導這些年輕人實現自己的價值觀。
星星是要追的,不追就會茫然,但要分清是光芒四射的恒星還是稍縱即逝的流星。偶像是要有的,因為他是學習的榜樣,但不能像學雷鋒一樣,“三月來,四月走”。更不可以貌取人,本末倒置。什麼都不追的人就會失去目標,沒有目標的人就會頹廢。我心目中的明星就是那些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有巨大貢獻的人。
在顛簸的汽車上,我的思緒還停留在被袁隆平院士接見的瞬間,默念著寫給袁隆平這顆福星的詩:
民生自古食為天,誰可為之當鐵肩。
院士隆平驅饉患,湖湘父老得春先。
雜交水稻驚寰宇,蓋世神農耀史篇。
當代文壇歌穗聖,隻緣祈福勝龍仙。
2011年10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