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身邊的感動 第22章記憶驚人的彭老師
長沙市老幹部大學“名著賞析”班的彭複旦老師可說記憶驚人,有教案而不看教案,古典名著內的詩、詞、曲、詔書、判語……全能背寫下來。一堂課且罷,而每堂課如此,使人嘖嘖稱奇。他不僅記性好,而且板書規範,講課時聲情並茂,抑揚頓挫,引人入勝。
我在“寫作”班學習多年,為貴以專攻,沒有報其他班,我是慕名來到這個班的。下課後我請教他:“彭老師,你對四大古典名著滾瓜爛熟,在原大學教哪門課啊?”“我在某大學是教散文的,記憶好是興趣和職責使然。”我頓時心中一亮,寫作老師就在眼前。我將自認為寫得好的三篇散文請他斧正。他回家看完後,給我打來了電話,提出了一些中肯意見。並聲明下課休息時需要靜養,故打電話給我。好一個“靜養”,這分明是為下一堂課凝神思考,強記也是增強記憶之一吧?
下一周上課時,他送我一本省作協主辦的《作家天地》雜誌,內有一篇他發表的散文《弟弟的亮罾》。我讀畢,拍案叫絕,主題鮮明,結構嚴謹,具有真實性和趣味性。其主題是呼籲保護湘江河,卻沒有一句空洞的大道理,而是從弟弟捕魚的亮罾說起,原來湘江的魚很多,弟弟的捕魚技巧又多麼高超,後來就捕不到魚了,捕魚工具“亮罾”束之高閣,弟弟的捕撈技術也無用武之地。結尾他引用莊子“匠石運斤”的寓言,耐人深思,像“豹鞭”一樣有力,真乃上乘之作。事後知道,他寫文章不是投稿,而是編輯部主動約稿。我為認識這位大手筆的文學老師感到榮幸。
今年下學期他講《紅樓夢》第五回,使我在寫作上受益匪淺。他還傳授了記憶技巧,譬如:講“金陵十二釵”,他又用工整的板書背寫下了黛玉、寶釵、史湘雲、王熙鳳、巧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李紈、秦可卿、妙玉十二個女子的名字。他說:“我怎麼能記住這十二釵呢?我是這樣記的,與賈寶玉有愛情關係的是黛玉、寶釵、史湘雲三人。王熙鳳是有名的鳳辣子好記,巧姐是她的女兒,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命運不好,根據諧音可念為原(元)應(迎)歎(探)惜。李紈、秦可卿、妙玉,可記為李家的秦王非常妙,因為李世民是秦王。這就是彭老師獨創的記憶法。”
魯迅在《中國小說的曆史變遷》說道:“自有紅樓夢出來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打破了。”對於魯迅的話我難以理解,經彭老師解釋方知其意。因為傳統的章回小說都講究“懸念”,這樣才能吸引讀者看下去。而曹雪芹不要“懸念”,在判語中就將金陵十二釵的悲慘命運全告訴你。這些女子在《紅樓夢》中時隱時現,具有“草蛇灰線,伏脈千裏”的寫作特點。
聽彭老師講課,不僅欣賞了四大古典名著,而且對我的寫作有很大的幫助。正如他所言:“文、史、哲是不分家的,學文如同鳥兒的主體,左右兩翼則是查閱史料和領悟哲理要義。”他心目中的鳥兒就是用犀利的眼光叨魚的“魚鷹”。對學習寫作來說,這何嚐不是我心目中的“魚鷹”啊!
2011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