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觀樓記55(1 / 1)

第五卷五味人生 第54章胎毛記

乙酉仲秋,吾孫滿百日,按慣例要剃發。剃去者乃胎毛也。縱觀古今,人們對毛發之看重無與倫比,食生血,血生發,發牽心,一發之動,心靈搖蕩,吾故作文以記孫之胎毛也。

昔者,魏國曹孟德割發代首以鎮軍心;南宋嶽飛麵對山河淪喪怒發衝冠;《琵琶記》趙五娘賣青絲而葬公婆均有用意。近代孫逸仙驅除韃虜,力舉剪辮是順民心;和尚“剃度”尼姑“削發”乃出家人脫卻凡心。

詩言誌:李白有“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等名句。至於現代,頭頂文化更是多姿多樣,異彩紛呈;女人頭發之長,男人胡須之長均有達吉尼斯記錄者,老者白發染青,少者青發燙黃,男留長,女剪短,時尚發型形成一道人文景觀。嬰兒百日胎發源於父母精血,猶為珍貴。胎發剃掉,不可再有,極具珍藏價值。早在唐朝,就有胎毛製成毛筆之風俗,傳說可以避邪。吾以為原始胎毛,經過藝術處理予以保存,尤具意義。兒赴遠方,父母有思念之物,兒攜遠方能不忘父母養育之恩,萬物變遷,惟血緣永恒矣。俟兒長大,亦可作愛情信物,永定終身,非金銀俗物可比也。

載弄之璋,其泣喤喤。吾孫剖腹麵世正值盛夏,生於乙酉五月廿九日申時,落地七斤四兩,雙腿修長,麵色紅潤。欣逢盛世,國泰民安,故取名靖。吾家道貧寒,祖籍湖南祁東,世代白丁,隻望子孫發奮讀書,有益家門、社會。“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龍耶?蟲耶?修行在孫自身也。書之囑孫,是為記。

附“示孫”詩一首:

何以雞年烈日紅,原來佛祖賜孫童。

眉清目秀聰明相,但願是龍不是蟲。

2005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