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觀樓記60(1 / 1)

第五卷五味人生 第59章世紀日食觀感

今年7月22日上午八時許,我有幸在自家陽台觀看了“世紀日食”,成為有幸人之一。

所謂“食”就是一個天體被另一個天體或其黑影全部或部份掩遮的天文景象。發生日全食的原理是太陽、月球和地球這三個天體,在一個特定時刻,恰好運行到非常接近一條直線的位置上。此乃五百年才一遇矣!據天文資料載:這次日食是自1814年至2309年近500年間才發生一次。最長可達6分鍾之久,最佳觀察點是在長江中下遊地區。

縱觀曆史,在這500年內,且不說老百姓,又有多少帝王將相,達官貴人,社會名流……無緣目睹,他們雖然享受了榮華富貴,而我這個普通老百姓在衣食無愁的情況下,還見證了天體奇觀。與之相比,你說我等俗人是不是最有幸的人呢?再追溯到1814年以前500年的封建社會,老百姓缺衣少食,生靈塗炭,麵朝黃土背朝天,即算出現日全食,誰會關注蒼天呢?貧窮生怨,命運多舛生怨,世態不公生怨,因此出現了許多怨天尤人的故事,比如戲劇《六月雪》的民女竇娥蒙冤遭斬,就發出了:

沒來由遭刑憲受此大難,

看起來老天爺不辨,

良善家為什麼反遭天譴,

作惡的為什麼反增永年。

天啊!天,你良莠不辨枉作天!

即算老百姓當時看見了日全食也認為是天狗吃月,不明就裏。

欣逢盛世,現在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觀看“日全食”是萬人空巷,為什麼有這麼多人觀看呢?我認為大體有以下二個原因:

一是欣賞自然。

“日全食”是一種自然現象,而人類是本能地熱愛大自然的。人類有兩種本能,一曰“愛美”,二曰“好奇”。所謂“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愛奇之心,人皆有之”。日全食現象宏偉而壯觀,就是“美”的,日全食現象非常罕見,它又是“奇”的。生活在今天的人們是堪稱幸運的,所以觀測日全食可以極大地滿足人們的“愛美、好奇”之心,以及表達對大自然的熱愛。

二是體驗科學。

在遠古時代,人們對天體不甚了解,滋生了許多神話故事,如“盤古開天”、“誇父追日”、“女媧補天”、“後羿射日”、“嫦娥奔月”等等。根本不知道日全食的成因,更不能預報日全食的發生。

今天當廣大的社會公眾看著手表,在預定的時間,屏住呼吸,開始愜意地欣賞日全食之際,不是體驗到了科學的力量,以及科學是什麼,什麼是科學嗎?

五百年才能看到一次日全食,多麼想重睹這一奇觀啊?但這是萬萬不可能的,美好的生活使我的想象翅膀飛向了蒼穹,耳邊廂響起了《康熙王朝》“向天再借五百年”的歌詞。

我站在風口浪尖,

緊握住日月旋轉。

願煙火人間安得太平美滿。

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

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

2009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