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後,民主黨內便有其他6名候選人宣布加入這一角逐,上屆競選總統失利的艾爾弗雷德·斯密斯、眾議院議長約翰·加納和前陸軍部長牛頓貝克是強有力的競爭者。經過漫長的投票過程之後,我憑借著945張選票的絕對優勢成為了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結果出來的那一刻,我控製不住自己興奮的情緒跳了起來,家人和我的工作夥伴為我的勝利歡呼。在被提名後,我決定打破由來已久的美國政治慣例,去向全國代表大會發表提名演說。
7月2淩晨7時,我從奧爾巴尼乘坐一架三引擎飛機往芝加哥,羅森曼、莉諾和兩個兒子、利漢德等一同前往。飛機因風襲擊在中途兩次著陸並加油,我在機艙裏緊張地整理著演講稿,9個小時方抵達芝加哥。
在法利、莫利等人的簇擁下,我徑直走上大會前台,雙手扶住講台,先讓身體保持平衡,然後開始了熱情洋溢的演說。除了會場的民主黨代表之外,全國大約1000萬民眾通過收音機聽到這次演說。我演講的主題圍繞著“公民最需要的是什麼”這個話題展開,強調除了和平之外,還需要經濟穩定。演說中我一直保持著穩定的情緒,用平實的語言來講述自己的規劃。演說快結束時,我才變得激動起來,說:“人類在經曆各種劫難後獲得新生,並且會變得知識更淵博、情操更高尚、目標更純潔。現在世風日下,是自私自利的時代,除了責備政府,我們也要檢討自己。那些被政府遺忘的人,期待著在我們的領導下能更合理地對國家財富進行分配。鄉村也好,城市也好,美國億萬公民都希望保持過去的生活方式,也希望繼承過去的思想準則。人們的希望不會落空,也不應該落空。我向大家保證,我會執行新政,有利於每個公民的新政,讓我們在場的每個人都成為創建新秩序的倡導者。我需要大家的幫助,不隻是選票,還要在恢複美國自由和民主的戰役中取得勝利!”
然而真正的較量才剛剛開始,我的競選對手是是現任總統胡佛——他再次被提名。
為了排除外界對我身體和精力的各種非議,也為了讓更多的人真正地認識我,我決定進行巡回旅行的“樹樁演說”的競選方法。1932年9月12日,由6節車廂組成的競選專列從奧爾巴尼駛出,隨行的有埃莉諾和兒子吉米、利漢德小姐、莫利、法利、沃爾什、參議員基·皮特曼、記者、技術人員、保安人員以及“紐扣俱樂部”的成員馬·麥金太爾等。競選專列首先橫穿北美大陸,抵達西海岸的舊金山,然後調頭到洛杉磯、西雅圖、亞利桑那、新墨西哥、科羅拉多、內布拉斯加、衣阿華、伊利諾斯、底特律,最後我又去了南部諸州。根據不同的地區的情況製定了不同的演說主題,最後我做了一個統計,發現自己這次競選行程大約1.3萬英裏,總共發表了16次長篇演說和67次短篇演說。這個數字讓我自己有些吃驚,但我認為重要的不是我跋涉了多少英裏、見過多少民眾、發表過多少演說,而是通過身臨其境的方式去觀察事物的本質。
胡佛一連發表了9次重要演說,來推卸自己在經濟危機中所要承擔的責任,攻擊我提出的觀點,可是飽受經濟危機折磨的人們已經對這位在任者徹底喪失了信心,紛紛高呼他下台。
最終我在48個州中贏得了42個州的支持,獲得了22815539張選票,以絕對的優勢當選為總統。我緊緊地擁抱了我的兩位老朋友豪和法利,他們為我的競選竭盡全力。
1932年11月8日是我人生中最輝煌的一天,我奮鬥了22年的夢想終於實現了,終於成為美國第三十二任總統。我相信聯邦政府體製,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帶領美國民眾走出低穀,讓這個國家重新煥發出年輕的活力。
5.我要讓國家變換模樣
3月的華盛頓春寒料峭。1933年3月4日,這天是周六,我們一家驅車前往聖約翰聖公會教堂參加一次特別禮拜。我邀請了格羅頓公學的校長皮博迪博士來主持這次儀式。在走過了這麼長的路,經曆了這麼多磨礪和苦難之後,此刻我心潮難平,望著兩鬢花白的皮博迪校長,那句“為徹底的自由服務”的校訓在耳邊再次響起。
儀式結束後,我回到白宮前往國會大廈參加新總統就職儀式。40多萬華盛頓市民將國會大廈圍得水泄不通,都期盼著新總統能給風雨蕭條的國家帶來新的希望。
在莊重肅穆的宣誓之後,我轉身走向空曠的講台,霎時,廣場安靜了下來。我認真地剖析了人民陷入苦難的根源,用堅定和自信的語氣闡述了自己曾經承諾的行動綱領。我要用這短短的15分鍾演說讓人們重新振作,相信一個嶄新的時代就在眼前。事實證明我成功了,周末一天白宮就收到了50萬封祝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