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8)(1 / 3)

大會已開得氣息奄奄了,巴克利發表了一篇演說,但內容陳舊而又冗長重複。在發言到一半的時候,他提到了我的名字,倡議大家推選我為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會場頓時鴉雀無聲。代表們麵麵相覷,不知所措。突然間,從四周擴音器裏雷鳴般地迸發出一個聲音:“我們需要羅斯福!”

第二天,我的名字列入了候選人提名名單,並最終贏得提名。

現在我既然已得到民主黨的提名,便立即轉而決定副總統人選。在這以前,我一直沒有宣布選擇誰作為我的競選搭檔,盡管我已選定了華萊士。我認為華萊士是一個可靠的自由主義者,他在孤立主義情緒比較強烈的那些農業州裏是有號召力的。但我決定的人選卻使黨的領袖們大為吃驚,他們抱怨說,華萊士是一個神秘主義者,一個拙於辭令的哲學家,一個前共和黨人,而政治上則是一個笨蛋。

我堅持己見,毫不讓步。真正的困難並非華萊士,而是在芝加哥大會上已經有大批人搶著當副總統候選人。大會的情緒一度變得難以控製。在激烈的發言中,班克黑德贏得提名,並有人附議。觀眾席上坐滿了為其他候選人捧場的人,凡是支持華萊士的發言都遭到他們的一片噓聲和嘲笑。在芝加哥的大會上,唱票正在進行。華萊士和班克黑德兩人的票數彼此起伏不定。貝爾納斯從這個代表團竄到那個代表團,氣急敗壞地直嚷:“看在上帝的麵上,你們究竟是要總統呢,還是要副總統?”

在橢圓形房間裏,我等待投票結果。我的心弦越繃越緊。雙方票數一直保持接近;班克黑德最後領先,但原來負責唱票的幾個工業州的代表們這時全都投票支持華萊士。最終華萊士以626票成功當選為我的競選搭檔。

7月的天氣是酷熱的,汗水浸透的襯衫貼在了我的身上,我的樣子看起來有些狼狽。但我還是得振奮精神,發表了我的提名演講:

“今天晚上,時間已經很晚了;但我感到大家寧願讓我現在對你們講話,而不願等到明天。今天晚上,我以十分激動的心情向你們講話。應該承認,此時我的心情是複雜的——因為,正像每個人在他的一生中遲早會碰到的那樣,我發現自己正處在兩種矛盾的心理之中:一方麵,我個人深切希望退休,另一方麵,那個不聲不響的、看不見的叫作‘良心’的東西,卻又不允許我這麼做……

“在目前這樣的時期——局勢異常緊張、危機四伏的時期,世界的一切問題都壓縮為一個簡單的事實。這個事實就是武裝侵略,這是一個誰也不再懷疑,誰也無法忽視的事實……就像大多數和我同年的人一樣,我也有我自己的計劃,我想享有自己選定的、自己感到稱心如意的私生活,希望這種生活從1941年1月開始。可是,這樣的計劃現在看來卻是那麼遙遠……人民已經向我發出了召喚,我將繼續貢獻出我全部的才能和力量為你們服務……”

這是我為參政所進行的第9次競選活動,但這注定是一個非同尋常的競選運動。不管對民主黨還是對共和黨來說,要贏得這次大選都不容易。美國的人口已經達到1.3億,經濟危機的陰影還籠罩在人們的心頭,歐洲硝煙彌漫的戰場更是讓大家感覺到世界大戰的威脅。我知道,這個時候人心惶惶,人們沒有興趣關注候選人的演說,但是我還是決定今晚就把我準備好的演說進行下去。

1940年10月23日,我的競選活動從費城開始展開,先後在5個工業城市發表了長篇演說。我不喜歡共和黨那些憑空捏造的說法,我喜歡和對手堂堂正正地較量。霍普金斯已於2個月前辭去商務部部長職務,全力協助我的競選。

威爾基外貌盡管有幾分土氣,卻是一個溫文爾雅、見聞廣博的人。他能言善辯、才華橫溢,經常給著名的報刊撰寫書評,還在當時電台上最受歡迎的節目中大出風頭。眼前的這位人物顯然不是尋常之輩,我深深地感覺到威爾基和他的搭檔麥克納利是不容小覷的對手。

然而,隨著危機的加深,我的群眾威信也扶搖直上。千百萬美國人懾於外來威脅都本能地支持我,不再關注、反對三次連任的傳統了。

1940年11月5日是大選日,總共有近5千萬選民參加投票。選舉結果出來,我獲得2724萬張選票,占總選票數的55%;威爾基獲得2230萬張選票,占總選票數的45%。我以領先對手不到500萬張選票的差距獲勝。這可以說這是一場勢均力敵的競選,也是一場具有曆史意義的競選——我成為美國曆史上首位三連任的總統,打破了美國多年流傳下來的政治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