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10)(2 / 2)

今天,我們要同樣運用政府的力量來達到同樣的目標。

4年來的新經驗並沒有使我們的曆史直覺落空。這4年清楚地展現了一條希望之路,即地方政府、州政府和合眾國政府都能按時代的要求行事而無需放棄民主。我們過去4年的任務並沒有迫使民主去休假。

我們幾乎所有的人都認識到,由於人類關係日趨複雜,支配這種關係的權力也必須加強——包括抑惡的權力和揚善的權力,我國的基本民主和人民安全的依據不是不要權力,而是通過誠實和自由的選舉製度,把權力交給可以由人民定期更換或連任的人。1787年的憲法並沒有使我們的民主軟弱無力。

事實上,在過去4年中,我們使一切權力的行使都變得更加民主;因為我們已經開始使私人專斷的種種權力恰當地服從於大眾的政府。所謂它們不可戰勝——淩駕於民主程序之上而又超脫於民主程序之外——這個神話已經被粉碎,它們遭到了挑戰,並且已經被擊敗。

我們擺脫蕭條所取得的進步是顯而易見的。但是,那還不是你們和我所說的事物新秩序的全部,我們的誓言並非僅僅用舊材料做些修補工作。我們已經在用社會公正這種新材料,開始從原有基礎上建立更持久的結構,以便未來幾代人更好地利用。

在這方麵,我們已經得益於思想和精神上所取得的成就。古老的真理得到了重溫,假話虛話遭到了拋棄。我們一直知道,無動於衷的自私自利是不道德的,我們現在還知道,它是不利於經濟的。經濟繁榮的建築師們曾自詡這種繁榮符合實際,但隨著繁榮的破滅,人們都已經深信,從長遠來看經濟道德才會帶來效益。我們正在開始消除實際與理想之間的界線——通過這種做法,我們正在為建立道德更高尚的世界,製作一件力大無比的工具。

這種新的認識,打破了以追名逐利為榮的傳統觀念。我們開始不再容忍某些人濫用權力,這些人為了利潤而背棄了起碼的生活準則。在這個過程中,以前得到認可的歪風邪氣不會那麼輕易地得到寬恕,冷靜的頭腦不會那麼輕易地原諒冷酷的心肝。我們正在走向一個好心腸時代,但是,我們認識到,除非在有善良願望的人之間,否則是不可能存在好心腸時代的。

出於這些原因,我理所當然地認為,我們所目睹的最重大變化就是美國道德風尚的變化。

在有善良願望的人之間,科學加之民主,為個人提供了日益豐富的生活和日益增大的滿足。隨著道德風尚的這種變化,隨著我們重新發現了改進經濟秩序的能力,我們已經踏上了持久的進步之路。

我們現在就停下來,從前進的道路上向後轉嗎?我們要把現在的美國稱為希望之鄉嗎?或者,我們要繼續走自己的路嗎?有句話說得好:“每一個時代都是一場夢,不是在消逝,就是在誕生。”

我們在麵臨重大抉擇時聽到了許多聲音。貪圖安逸者說:“歇一會吧。”機會主義者說:“這是個好地方。”膽小怕事者問:“前麵的路有多難走?”

不錯,我們已經把蕭條和沮喪的日子遠遠甩到了後麵,我們維持了活力,我們恢複了勇氣和信心,我們擴大了思想和道德領域的疆界。

但是,我們目前的成績是在超常形勢的壓力下取得的。在恐懼和痛苦的刺激下,前進是迫不得已的,當時的形勢也是有利於進步的。然而,今天要堅持進步就比較困難了,麻木不仁、不負責任、冷酷無情的自私自利已經重新抬頭。這類繁榮的症狀可能成為災難的征兆!繁榮已經在考驗我們進步的決心能否持久。

讓我們再問一問:我們已經達到1933年3月4日那天憧憬的目標了嗎?我們已經找到快樂之穀了嗎?

我看到一個偉大的國家——地處遼闊的大陸,天賜富饒的自然資源;它的1億3千萬人民和睦相處;他們正在使自己的國家成為各國的好鄰居;我看到一個合眾國,它能夠作出示範,即采用民主管理的方法,可以把國家財富轉變成日益廣泛的、聞所未聞的人類生活情趣,可以把最低生活標準提高到遠遠超過僅僅糊口的水平。

但是,我們的民主正麵臨種種挑戰:在這個國家,我看到幾千萬公民——占人口總數相當大一部分——此時此刻得不到按目前最低標準所規定的大部分生活必需品。

我看到幾百萬個家庭以微薄收入勉強度日,日複一日處於家庭災難的威脅之下。

我看到幾百萬城鄉居民,他們的日常生活仍處於半個世紀以前被所謂上流社會稱作的不體麵狀況。

我看到幾百萬人得不到教育和娛樂,得不到改善自己及其子女命運的機會。

我看到幾百萬人無力購買工農業產品,而他們的貧困又使其他成千上萬人無法投入工作和生產。

我看到全國三分之一的人住不好,穿不好,吃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