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的思想解放,更表現為重民尚德、禮法並用為主要內容的政治思想的長足進步。在當時隨著社會動蕩的加劇和兼並戰爭的激烈,更由於天命觀的沒落和普通民眾在社會生活中地位的提高,使得不少思想家以更現實的態度對君民關係重新進行認識,注重人事、關心民生成為當時政治思想發展中的主流,由此而形成了初步的民本政治觀念。孔子“仁者愛人”的思想就是這方麵的代表。同時,由於舊禮製的衰微,有關以法輔禮、禮法並用的思想也有所萌芽,大大地豐富了統治者的政治統治經驗。

顯而易見,中國古代社會思潮演進到孫子所處的春秋晚期,業已隨著社會條件的變遷而呈現出嶄新的氣象。軍事思想,作為整個思想文化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發生、發展、成熟與完善,不可避免地要與人類社會思想意識形態的總體發展演化相一致。一個時代產生的軍事思想,則肯定會打上它那個時代思想文化的深深烙印。

以上所述,就是孫子所處的春秋時代的大勢。經濟政治的激烈變革、戰爭演進的邏輯軌跡、社會思潮的澎湃浪峰,已經為一代兵聖孫武的誕生提供了堅實的土壤,創造了必要的契機。孫子是春秋社會的產物,《孫子兵法》迎合了春秋社會的需要!

首先,春秋時期相對發達的社會生產力,為軍隊人數的增加,軍事製度的革新,武器裝備的改良,創造了必要的前提,從而又使得戰爭規模的擴大、作戰方式的演進成為可能。這一切又呼喚著適應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軍事思想家的降臨,並以全新的軍事思想來指導新條件下的戰爭實踐活動。

其次,春秋時期連綿不斷的爭霸戰爭、新舊勢力爭權戰爭、夷夏攻防戰爭的實踐,使軍事思想家從事軍事理論的研究和建樹具備了可能性。同時,孫武所生活的春秋社會晚期,正是中國曆史上奴隸製向封建製過渡的時代。當時新興地主階級正在各個領域以各種方式向腐朽沒落的奴隸主階級展開鬥爭。其中在政治領域,戰爭乃是最重要的鬥爭方式,為了贏得戰爭的勝利,他們急切需要擁有本階級的軍事理論家,為自己提供從事戰爭的理論指導。因此,孫子的誕生,乃是時代的需要。

再次,春秋晚期官製建設上文武分職的初步萌芽和卿、祿世襲製度的沒落,為兵聖孫武一展曠世才華提供了重要機遇。很顯然,文武初步分職為孫武孜孜不倦鑽研軍事理論、施展軍事指揮才能創造了條件;而當時尚賢使能的社會環境,則為他身為普通的雲遊之士卻獲得吳王闔閭的賞識,出任將軍要職,撰寫並進獻兵書提供了保證。

最後,春秋時期社會思潮的長足發展、文化氛圍的良好改善,使得孫武在研究總結係統軍事理論時,能夠最大限度地汲取其他思想家的進步理論,從而確保自己的軍事理論建樹能反映時代進步思潮的特色,使其富有哲學的底蘊和實用的理性。換言之,是春秋社會的文化綠洲,培植了孫武兵學理論這棵參天大樹。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春秋是造就天才的社會,呼喚英雄的時代。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孫子是幸運的,他際會風雲,得展用武之地,勇敢地響應了時代的呼喚,睿智地承擔起光榮的使命,在疆場上縱橫捭闔,在竹簡上奮筆疾書,立足現實,回溯過去,瞻望未來,源於戰爭,高於戰爭,向曆史遞交了一份光照千秋的答卷——《孫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