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很幸運,他生活在激蕩洶湧,除舊布新,造就英雄的時代,長於地大物饒、清明開放、尚武重謀的軍事強國,更幸運的是他出生在一個聲名顯赫、家學深厚、將星輩出的軍事世家。所謂“家學”就是家族內部專門學問的累代相傳,這在當時教育尚不十分發達、知識傳播還不迅捷的時代,乃是學問傳授、文化建設的主要方式。毫無疑問,孫子的“家學”積澱對於孫子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孫子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軍事傳統的優越家庭裏,或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或直接得到家人的言傳身教。在這樣的環境裏,孫子深受軍事學的良好熏陶,感化灌輸,他開始走進了軍事學的神聖殿堂,立誌承繼祖業,不辱家門,像先人那樣做一個縱橫疆場、立馬橫刀、頂天立地的大英雄。
孫武的家庭是春秋末期齊國的一個貴族世家。根據《史記》和唐、宋有關資料記載,其先祖為陳國人。陳國大約在今河南淮陽一帶,周武王滅商後,複求舜後,嗣舜之業,於是就分封舜之後裔媯滿於陳,建國立都,以奉舜祀。公元前705年,媯滿的後世子孫陳他喜得貴子,取名完,這就是孫武的祖先。
陳完的父親陳他在兄弟爭立的血腥廝殺中,聯結蔡人謀殺其兄及太子免,是為厲公。後來,桓公的次子陳林,又殺死厲公而自立為莊公,這樣陳完就喪失了國君的繼承權,屈居大夫之位。陳莊公死後,其弟杵臼得立,是為陳宣公。公元前672年,陳宣公廢嫡立庶,殺死太子禦寇,而立尚在哺乳中的次子款為繼承人。由於陳完和太子禦寇感情頗深,禦寇被廢殺後,陳完恐禍及己身,遂悄悄離開陳國,踏上了出奔齊國的征途。
陳公子完到達齊國後,由於他是應該繼立的諸侯,身份顯貴,再加上他一表人才、品德高尚,齊桓公當即欲命他為卿,但陳完自知無功受祿,易招他人妒恨,遂以“羈旅之臣”,不敢當高位而婉言謝絕。齊桓公無奈,隻好任命完做了個負責掌管官營手工業的官員“工正”。從此,陳完定居齊國,開始了人生新的旅程。或許為了忘卻不堪回首的往昔,因陳、田二字古音相近,陳完遂改姓田氏。
田氏家族在齊地紮下根後,幾經發展,家道複興,到了其四世孫無宇(桓子)時,已官至“上大夫”,他就是孫子的曾祖父。無宇生武子開和子乞,田乞事齊僖公為大夫。
本來,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田家得寵於齊,與公室關係親密無間。但是,到了春秋晚期,齊國統治者腐化墮落、荒淫殘暴,特別是齊景公執政期間,該君“好治公室,聚狗馬,奢侈,厚賦重刑”。當時政治家晏嬰批評他是”高台深池,賦斂如弗得,刑罰恐弗勝“(《史記·齊太公世家》)。老百姓勞動所得的絕大部分都被官府所盤剝,更令人發指的是齊景公酷好斷足之刑,竟使市場上的假足供不應求,價格昂貴。殘暴的統治造成“民人痛疾”、“民人苦病,夫婦皆詛”。不堪忍受的齊國奴隸和平民揭竿而起,反抗奴隸主、反對公室的鬥爭接二連三,舊製度的崩潰和公室的滅亡已成必然的趨勢。此時,眼光精明的田氏家族審時度勢,適應曆史發展形勢的需要,開始走向背離公室的道路,從而使齊國的統治階級形成了以國君為首的奴隸主貴族集團和以田氏為首的新興地主階級集團,並展開了長期劇烈的鬥爭。而田乞是一個頭腦敏銳、擅弄手腕的人,為了擴大自己的力量,給將來的政治鬥爭增加獲勝的籌碼,他采取施恩授惠的手段,與公室爭奪民眾。他在出貸糧食給民眾的過程中,采取讓利於民的做法“大鬥出,小鬥進”,以籠絡人心。結果果然是“得齊眾心,家族益強,民思田氏”(《史記·田敬仲完世家》),挖了薑齊政權的牆腳。
田乞去世後,他的兒子田常子(田成子)襲承了父親的爵位,相齊簡公。田常比起父親來則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繼續以“大鬥出貸,以小鬥收”的方法,爭取到民眾的普遍支持,齊人歌之曰:“嫗乎采邑,歸乎田成子。”(《史記·田敬仲完世家》)這樣就使得田常在激烈的宗族鬥爭中,不斷取勝,並殺齊簡公而立平公,自己擔任國相,掌握軍政大權,駕空平公。五年下來,齊國的政權完全成了他的掌中之物,並鏟除了自己的政敵鮑、晏等族。田常還分割了自安平以東至琅琊的一大片土地作為自己的封邑,麵積遠遠大於“平公之所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