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楚國的國君楚平王派大夫費無極到秦國為太子建迎娶新婦,那曾想費無極這個奸佞小人無事生非,惹出了楚國的一場腥風血雨。因為,費無極發現那位秦國女子風姿綽約,美豔絕倫,心中就開始犯起嘀咕:不如把這一女子讓楚平王娶了,討其歡心,自己也就可以得寵於平王,撈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官位,豈不妙哉。於是就先行入城,告知楚平王秦國女子如何漂亮美麗,好色的平王聞聽其言,不覺心動,待見到秦國女子時,果然是貌若天仙,色冠六宮,竟顧不得禮義廉恥,將其納為妃子,而另外從秦國陪嫁的侍女中選出一人與太子成婚。太子建平時就本不喜歡拍馬溜須的費無極,在知道費無極幹出如此無恥卑鄙的勾當後,更是對其厭惡至深。費無極心裏也很明白,太子建將來一旦掌權,豈能饒過自己。遂心生毒計,向楚平王遞上諂言:“大王,因為那件事,太子對我恨之入骨,這對我個人來說算不得什麼,可是如果他對大王您怨恨起來,大王就要有所戒備了。大王您知道,太子手握兵權,外有諸侯呼應,內有老師伍奢謀劃,恐怕哪一天就要發動兵變了。”
兒媳變成自己的妃子,楚平王本來心中就有點不安。現在一聽費無極如此說詞,更是覺著恐慌,便立即下令殺死太子的老師伍奢、伍奢的長子伍尚,進而又要捕殺太子,太子和伍奢的次子伍員隻得逃離楚國。
伍子胥懷著喪父失兄的痛苦和報仇雪恨的大誌逃離故國,流落四方。他首先逃奔到宋國,不久又避難於鄭國,最後輾轉乞食,來到吳國,時間大約在公元前522年左右,比孫武自齊奔吳略早幾年。
伍子胥來到吳國後,先是投在吳國宗室公子光的門下做了賓客,並通過公子光見到吳王僚,建議吳王僚發兵伐楚,然而卻為公子光當場否定,說他提伐楚建議的動機是出於報父兄被害的私仇,此刻攻伐楚國凶多吉少。公子光的這番梗阻,使得伍子胥有些難堪,可是並沒讓他沮喪泄氣。因為他從中覺察到了公子光的隱秘,圖謀刺殺吳王僚而自立為吳王。於是他就把自己所結識的勇士專諸薦給公子光,讓專諸去為公子光完成刺僚奪位的大事,而自己則暫時隱居在野,從事農耕和讀書,以等待吳國政局的變化。
據宋代談鑰《嘉泰吳興誌》記載,在烏程縣(今浙江吳興縣南)伍林村有伍子胥宅,“昔子胥逃築室於此,舊基尚存”。如此則伍子胥當日的隱居之地,當在吳都西南百餘裏處。它與孫武隱居著書之處——羅浮山東相毗鄰。
由於史料闕如,我們今天已無法重現當年孫武與伍子胥結識訂交的具體場麵了。但有一點卻可以肯定,他們倆都是從異國客居於此,均是血氣方剛,年輕力壯,有理想,有抱負,又都學過軍事,懂得兵略,因此交談非常投機,很快成為莫逆之交。他們的訂交,真可謂是“他鄉遇知己”這句成語的最好注解。伍子胥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他勇於策謀”,韜略出眾,並有軍事著作傳世(班固《漢書·藝文誌》中,著錄有“雜家類”《伍子胥》八篇、“兵技巧家類”《伍子胥》十篇及圖一卷、《越絕書》中收錄有《伍子胥水戰法》的少量佚文)。孫武在與他的交往過程中,領略了楚國軍事文化的風采和魅力,進一步開拓了自己的思路。尤其是楚國軍事文化的權譎應變特色,使得孫武對中原軍事文化中崇尚“禮樂”的傳統進一步開展反思並予以否定,從而完善了自己的軍事思想體係,使之更能適應現實軍事鬥爭的迫切需要。應該說,他們兩人的軍事思想恰好形成了一種互補的關係,相輔相成,從這個意義上說孫武與伍子胥的結識,值得在中國古代軍事思想發展史上大大書上一筆!
在與伍子胥交往過程中,孫武多少暗暗覺察到吳國政壇業已處於“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前夕,一場大變故正在醞釀之中,而它不但同伍子胥的前途休戚相關,而且也和自己的命運不無糾葛。因此,孫武和伍子胥一樣,也在急切期待著行將發生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