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伍子胥的介紹,闔閭讚歎不已,連連叫絕,恨不能立刻見到孫武,共商伐楚大計。
道理很簡單,闔閭本人就是指揮過千軍萬馬克敵製勝的軍事統帥,所以深知兵法對於用兵作戰的指導意義。然而,精明的闔閭可不是頭腦簡單之人。他看到伍子胥滔滔不絕、不遺餘力,近乎眉飛色舞地向他介紹其好友孫武及其兵法,警覺之心頓然而生:“這個伍子胥果真厲害,寡人歎口氣,他就能測知我的心思,並借機向我推薦他的好友孫武,看來,他的舉薦多半是為了呼朋引類,在朝中樹立自己的羽翼而已。”想到此處,闔閭心中閃過一絲不快之意,剛才的興奮之情悄然間已蕩然無存,他不再言語,若有所思地起駕回宮了。
正在興頭的伍子胥,發現闔閭的表情前後判若兩人,他立即明白闔閭是對自己舉薦身邊的好友產生了戒心,一片赤誠之心遭到誤解,伍子胥的心情當然有些沮喪。
然而,“心底無私天地寬”,鑒於自己對孫武的深刻了解和對吳王事業的忠心,伍子胥還是鼓起勇氣,“舉賢不避親”,借後來同闔閭談兵論武之際,前後七次舉薦孫武,反複盛讚孫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軍事人才。
闔閭見伍子胥如此鍥而不舍地建議自己任用孫武,倒也滋生出一種好奇心理,想知道能夠獲得伍子胥如此器重賞識的孫武到底是何許人物。要知道伍子胥可非尋常人物,他所心折的人當然也該是不簡單的。於是他明確告訴伍子胥:“您所一再薦舉的孫武,出自將門之,又著有兵法,看來的確不簡單,寡人有意繼續了解情況。如果一切屬實,自當擢以不次,委以重任。現在煩先生派人去羅浮山請回孫武,讓他暫居都城館舍,並將其所著兵書送呈寡人一閱。”
伍子胥見闔閭終於作出了召見孫武的決定,內心自然激動不已,辭宮回府後,急忙修書一封,差遣心腹星夜馳往羅浮山,邀請孫武火速出山,前來都城共襄大業。
孫武接讀伍子胥的書函,心情激動萬分,他多日冷靜觀察的結果,認定吳王闔閭是位賢明英武的君主,是自己可以為之效勞的理想對象,今日好友來函邀自己出山,這無疑是大幹一番事業的機會。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此時不行,更待何時。於是他匆忙檢點打理一番,便攜帶家眷隨同來人上路,朝著都城姑蘇方向逶迤進發。
很快,孫武一行來到了吳國都城。老朋友重逢,分外親切,在互訴別後之情後,伍子胥便將孫武一家安頓在官府館舍稍事休息,自己則帶著孫武所著兵法十三篇簡書,匆忙去吳宮晉見闔閭。
伍子胥向闔閭通報了孫武到達的消息,並將兵法十三篇呈獻給吳王閱覽。闔閭收下兵書,當即攤展在案幾之上認真閱讀起來。每看罷一篇,他心中就暗自讚歎其思想之深刻,戰術之精妙,口裏情不自禁地嘖嘖稱好,大有相讀恨晚之感。
闔閭一口氣讀完十三篇五千餘言,意猶未盡。此時他已初步認可伍子胥舉人得宜,覺得這位孫武果真頗不簡單,或許正是自己夢寐以求的統帥人才。可是他心頭還存有一些疑慮:這兵法講得頭頭是道,可真的完全適用於實戰嗎?而且孫武還是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他有足夠的膽魄堪當大任嗎?他覺得在委任重用孫武之前,還是再考察一下他的真才實能為好……於是他沉思片刻後,便吩咐伍子胥說:“三日之後,寡人去館舍見見孫先生,至於其他事情,待寡人見過他後再說。”
誰也不曾料想到,三日之後吳宮中會發生“教戰殺姬”的戲劇性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