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兵場上失去了兩名愛姬的吳王闔閭,回到寢宮後仍然餘怒未消,好幾天“不自怡悅”。他心裏十分惱怒孫武做事過分頂真,毫無通融商量的餘地,真想派人傳令讓孫武卷起鋪蓋滾蛋。可是一想到孫武的確是個難得的將才,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自己要實現爭霸天下的夙願,少不了孫武這樣的人的輔佐,便又下不了逐客的決心。

正當闔閭為孫武的去留頗費思量、沉吟不決之時,伍子胥入宮來開導他了。

伍子胥見闔閭悶悶不樂的神態,知道闔閭還在為那天演兵場上發生的事情而憋氣,於是便以溫和的語調,沉著誠懇的態度向吳王進諫道:“下臣我聽說兵者凶事,不可掉以輕心,所以在治軍上,軍紀軍法不嚴肅執行,就不能造就一支強大的軍隊。如今大王您正渴求賢明之將為己所用,希望借此大興王師,征伐暴楚,進而稱霸天下,使眾諸侯俯首歸附。在這種情況下,不起用孫武為將還能有更合適的人選嗎?那時若要想遠涉淮泗,征戰千裏,也不免是一廂情願而已。”

闔閭畢竟是位英明的君主,他不甘心於碌碌無為,他要實現自己的誌向,所以一經伍子胥的點撥,頭腦立即清醒了,終於沒有讓感情蒙蔽住自己的理智,而是懷著對孫武將才的器重和賞識,親自去孫武下榻之處挽留這位曠世之將。

就這樣,孫武和闔閭在館舍再度見麵了。自經曆吳宮教戰這番周折後,這次會麵的氣氛顯得鄭重和嚴肅。闔閭這邊已打消了對孫武才能的懷疑,而孫武這方麵則也為闔閭寬容豁達的襟懷所折服,打算銜命以報答知遇之恩。

孫武首先向闔閭表示了一番歉意,接著便申述當日殺姬的緣由。他說:“令行禁止,賞罰分明,這是兵家的常法,這是治軍整眾的通則。用兵莫貴於威嚴,威行於眾,嚴行於吏,隻有三軍遵紀守法,聽從號令,才能克敵製勝。”闔閭原本就有挽留任用孫武之意,聽了他的這番話,覺得很是在理,於是便最終下定決心,任命他為吳國的將軍,擔當起軍國重任。

孫武從此走馬上任,開始他人生旅途上新的跋涉。

在孫武、伍子胥等人的輔佐治理下,吳國的內政、外交和軍事都大有起色,走上了富國強兵之路。吳王闔閭極為倚重孫、伍兩人,把他們視同自己的左膀右臂,經常在一起謀劃治國治軍的大計,議論古來帝王治國平天下的經驗教訓,分析當代各諸侯國政事的利弊得失。

有一次,闔閭情緒很高,同孫武談論起治軍之道。孫武根據自己對史實的廣博了解和深刻見識,侃侃而談,向闔閭介紹了黃帝伐赤帝等曆史經驗,並發表自己的看法:“在遠古的時候,黃帝坐鎮中央,據要津,當時四方首領作惡肆虐,為害天下。黃帝決心拯民於水火,致天下於太平。他先是與民休息,廣積糧穀,赦免罪犯,在取得了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麵的優勢之後,才大興義師,南伐赤帝,東伐青帝,北伐黑帝,西伐白帝,終於先後將他們擊敗,使得四方擁戴,天下歸心。後來,商湯順從民心,伐滅夏桀,據有九州。周武王吊民伐罪,鏟除商紂,四海歸一。這一帝二王,全都是既得天之道,地之利,又得民之情,才無往而不勝的,實為後世君主所垂鑒仿效的典範。”闔閭聽了深以為然,從中受到治軍平定天下的不少教益。

又有一次,吳王闔閭興致勃勃,同孫武討論起治國之道。交談之中,他們不約而同聯係到中原霸主晉國的政事。闔閭很想知道孫武的政治識見,便詢問道:“晉國的大權實際上為範、中行、智、韓、魏、趙六家世卿所掌握,他們各自掌管晉國的一塊地方,相互爭權奪利。依將軍之見,長此以往,六卿之中誰先敗亡,哪個家族能夠強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