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英雄暮年後繼有人(1 / 3)

福特公司在興建迪波恩的紅河工廠之時,亨利與道奇兄弟等幾家股東分家了,福特公司從此成為福特家族的公司。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起,亨利辭去公司董事長職務,讓位給年僅25歲的艾德索。

艾德索是亨利的愛子,但這份父子之情又是非常複雜的。

亨利從小就很喜歡他的獨生兒子,家業非他莫傳。當艾德索作為公司老板的繼位人時,亨利實際上對他又很不滿意。而這種不滿亨利也說不出道理何在,因為幾乎所有的決定都是他自己作的。但他又不想要董事長這塊牌子。首先這塊牌子使他不便於與道奇兄弟分家,其次這塊牌子有很多事務性的事他並不樂意做,或不善於做,使他分心於他想要做的事。亨利這種既要管事,又不想管事的態度極大地妨礙了艾德索的成長。終其一生,他不過是個在父親強大的陰影下忍辱負重的辦事員而已,沒有為福特公司的發展印下自己的烙印,盡管他在總裁的位子上長達24年。

當然,這並不是說他沒有自己獨立的思想。他雖屈從於父親,卻從未對索倫森、貝內特的管理方式表示過讚同;他反對父親的反猶偏見;他也不像父親那樣“從不做慈善之舉”,他一直是底特律公益基金最大的捐款人;很早他就看到了T型車必須改型;他為勞資關係的改善作過很大努力;他又是維勒蘭工廠的功臣之一。他被他自己懦弱的性格和意誌堅強的父親壓製得施展不開。

艾德索生性文靜,對人彬彬有禮,他的秘書從未看過他的臉色,受過他的斥責。他不發脾氣,不講粗話,感情細致,從不衝動。熟悉他的人都能感受到他有很好的教養,“像個真正的紳士”。某些方麵他繼承了父親的稟性。他和亨利的辦公室是緊挨著的,無論多忙,每天工作結束後,這兩個辦公室總是整整齊齊、幹幹淨淨的。無論在公共場所還是在家裏,他都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總之,他是個規規矩矩的人。

在公司,艾德索接手庫茲恩斯留下來的工作:經銷、市場、會計。也留意工程技術方麵的事。艾德索跟他父親一樣,對機械有強烈興趣,也很熟悉,從小亨利就為他創造了實踐機械的條件。但是公司的引擎部門是亨利的天下,艾德索很清楚,所以他隻將精力放在汽車的外形設計上。

亨利夫婦是以儉樸出名的,艾德索夫婦不一樣,他們從小就過慣了優裕的生活。

艾德索和伊林娜是1916年結婚的。伊林娜出身大家閨秀,性格活潑開朗,容易與人相處,亨利夫婦都很喜歡這個兒媳。

他們一結婚,伊林娜就勸艾德索搬出來,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們先是在印第安村居住,後來在格羅斯山甲花12萬買了幢房子,即使是在富豪區,這房子裝修也是相當時髦的。幾年後,又在底特律北郊買了棟別墅,名為“天堂”。伊林娜充滿生活情趣,冬天滑雪,春秋郊遊,夏天遊泳。他們生了4個孩子,這些孩子是:亨利·福特二世,1917年9月生;小艾德索,後來改名班森,1919年生;約瑟芬,1923年生;威廉,1925年生。

每年冬天和春天,艾德索一家人便到佛羅裏達去度假,他們在南方的海灘邊有一處房產。夏天,這一家人帶著馬匹、傭人到緬因州的海豹港去,這裏又是一處房產,建立在可以俯視大西洋的山岡上。

伊林娜的生活很講究,她日常用的東西一般在她父母開的百貨店裏能買到,但春秋的衣服,她就約了同樣是有錢人的女友,一起到紐約去買。常常是包下一節車廂,在車上歡快一晚,第二天到紐約,住進預訂的大酒店,買到她們想要的東西再回來。

伊林娜從小受過藝術教育,艾德索在這方麵也是頗有天分的。他們夫婦在結婚之初就開始收集藝術品,他們不但欣賞那些傳統的名畫,對那些還不怎麼有名的新派畫家,像梵·高、高更、馬蒂斯等,他們接受得也比別人要早。

亨利了解兒子的這份天賦,他很信任地把各種車的外形設計交由他搞。

亨利喜歡跟兒子在一起活動,他們有不少合拍的照片,在一起試車,在一起巡視工廠,一起參觀格林菲爾村……其中亨利最喜歡的一張是父子倆一起坐在高背靠椅上,臉頰被爐火映得通紅的照片。亨利將它製成賀年卡。這張照片反映的是亨利所希望的父子關係:親密、和諧的同伴關係。

從外表看,這對父子相處得親密無間,兩人每天都會花上幾小時在一起談話,如果不能見麵談就打電話。他們之間設有專線,一打就是老半天,艾德索的兒子班森回憶說,別人找他們,“幾乎每晚都占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