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英雄暮年後繼有人(2 / 3)

亨利二世把他家人的資料銷毀了一部分,在目前所存留的為數不多的資料中,大多是他們父子間的信件、電報、明信片。內容談的都是天氣、旅遊觀感、健康狀況、孩子們的學習等等。這些信的內容充滿了家庭生活的樂趣,與別人家的沒有什麼不同。

但是,如果你想到了他們是掌管著世界最大企業的家庭,他們是一對汽車工業王國的發號施令者,那你就感覺得到,這些信裏少了一種東西,少了嚴肅地討論問題的話題,而這在任何一個企業的領導層之間都是必不可免的。雖然人們經常看到他們父子在一起聊天,手挽著手談笑,有時對一些話題還特別感興趣,但是,在這親情當中,卻有一塊真空地帶,他們不知道如何交流真正重要的看法。兩個人哪怕大吵一場,也算交換了真實的看法,遺憾的是連這也做不到。於是那種表麵的親密成了窒息他們父子感情的毒素。

在T型車逐漸失去市場的歲月,為了改革T型車,艾德索曾不得不借外人在場的情況下,向他父親提出建議,結果亨利叫他“給我閉嘴。”如果換成別人,都可以在私下的場合做自己父親的工作。當然,亨利後來還是給了艾德索麵子的,換成別人提這樣的問題,下場更慘。威爾斯就是為此辭職的,納森也是。

所有的人都很清楚,福特公司真正管事的是誰。亨利對外人說,艾德索是個很好的董事長。有哪些好處呢?懂藝術,A型車、V-8車的外形是他設計的;是個文靜的孩子;“每當要作重要決定時,仍請我以最高負責人的身份來參與決策”;熟悉勞工運動。這是亨利對他的評價。顯然,這些素質離“好董事長”差得很遠。這就是父子悲劇的最根本症結。亨利不願意放手,又不願堂而皇之地掌權,而艾德索不知如何接手,又不知如何推卸,也不可能推卸。

艾德索完全屈服於亨利的意誌,並非出於愛戴或崇拜,而是他性格懦弱。這一點亨利也看得到。亨利自然不喜歡這孩子頂撞他,但也確實不願意看到他那樣窩囊,他覺得有責任使他變得堅強些。他認為是小時候對艾德索保護太過,太遷就了,所以現在要用相反的辦法,刺激他、摔打他,才會使他變得堅強些。

因此,亨利後來經常為難兒子。當艾德索在紅河廠建新的焦炭爐時,亨利沒有反對,私下卻對貝內特說,等他一建好,我就把它給拆下來。後來他果然是這麼做的。他本來可以當麵跟兒子講清反對的理由,但他不這樣做,而要以那種方式來增加艾德索的痛苦。

還有一次,因為行銷部和會計部的人員增加,艾德索決定新建一棟辦公室給這兩個部門。當時亨利不在,等他回來時,看到新的辦公室正要動工興建。

“怎麼回事?”亨利指著門外的工人問。

艾德索說明,因公司人員擴充,需要更大的辦公麵積。

“增加的麵積給誰?”艾德索回答:“給會計部門。”他如果回答給行銷部門也沒事,亨利了解這個部門的重要性,而會計部門卻是他所不喜歡的部門。因此,不等兒子說完,他就將公司經理索倫森找來,吩咐如此如此。

第二天一早,會計部門的人站在樓下的操場上,他們無法辦公。原來,他們在4樓的辦公室在一夜之間,被工人把所有的桌椅、櫃子都搬走了,會計部門被撤除了。亨利把艾德索找來,笑著說:“如果你需要增加更多的麵積,4樓現在有不少。”事後,艾德索費了很大勁,才把會計部門的人安插到其他部門。

整個20世紀20年代,亨利經常這樣給他難堪。艾德索愈屈服,亨利愈不滿意,亨利愈不滿意,艾德索愈屈服,父子之間愈來愈不能理解溝通了。

早在T型車銷售處於巔峰狀態之時,福特公司的問題就已顯露端倪。那時不但車子已顯得老式過時,公司的管理方式也有明顯的缺點。那幾年,通用汽車公司采用現代管理手法,根據周密的研究,製定目標,他們建立的決策指揮機構具有最大的權威性,而決策又具有科學性,因此,他們的公司蒸蒸日上。而福特公司本來也是有製度有係統的,但是它成功得太炫目了,權力也太集中了,亨利自己越來越聽不得批評意見,大事小事,事必躬親,都是他說了才算。單單一部T型車的改型問題,便暴露了他管理上的不少問題。通用公司、克萊斯勒公司後來居上,決不隻是它們開發了一種新車趕過了福特的舊車,屬技術競爭,而是一種先進的管理體製與另一種落後的管理體製的競爭。

艾德索也反抗過父親的權威,開始並不是有意識的。

1926年是美國經濟發展極為順利的時期,各種投資都會收到豐厚的回報。正如人們所說的;“那時候想不賺錢也很難”。艾德索的連襟,以前在福特公司給他當過副手的歐尼斯·坎茲勒拉了幾個人辦了好幾個投資公司,艾德索也在其中。幾年後,公司實力擴充,兼並了二十多家銀行和信托公司,被稱為管理人商業銀行,成為密西根州最大的金融財團。歐尼斯任總裁,艾德索是最大的股東,擁有5萬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