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老家02(1 / 3)

第一卷 第1章譚官湖

譚官湖在我老家村子的東邊,在“船”頭上。我老家的村子叫船形,這是名副其實的。因為那條叫做斜瀨水的河流,自資興市的湯市鎮蜿蜒下來,從我們村子西邊的山峽中奔騰而出,經過村子南邊,在村子東部環繞而過,再經過村子的北部,從村子的西北角的山穀中奔騰而去,我們的村子就變成了一個三麵環水的橢圓形半島,就成為了羅霄山脈群山當中的一條俯臥在山坳裏的大“船”。

船形“船”不行,流水天天行。斜瀨水自急灘上奔瀉而下,遇到高大的岩壁便拐彎,每次拐彎,都要在岩壁下淘出一個大而深的水潭,譚官湖那個“湖”便是這樣的一個水潭。有了這樣一個水潭,又有從村頭下到河岸的路旁的一個譚官石,譚官湖就得到了它的這個名字。譚官石很大,有禾桶那麼大,也就是說那個圓而突出在路旁的大石頭,差不多有一間房子那麼大。緊挨著譚官石有兩棵大樹,一棵是柞樹,樹幹一個人抱不攏;一棵是黃檀樹,和柞樹一樣大。譚官石跟前就是村路,石頭鑲砌的路麵,成一級一級階梯狀。譚官石下有一個很小的岩洞,穀籮那麼大,經常有人在那洞裏燒幾根香,供一盤米稞,求譚官保佑,免災祛病。這樣一來,譚官湖便有一點神秘和詭異的味道,讓小孩子經過那裏總要生出一些害怕來。譚官石石路那一邊還有一棵大樹,也是柞樹,三個人還抱不攏,樹幹上野藤纏繞,稀奇古怪的,更增添了譚官湖的神秘、古老和滄桑。

其實,小時候,我們去玩得最多的地方就是譚官湖。不是我們膽大,而是那地方確實蠻好玩。

譚官石後麵兩棵大樹下有一個平地,生產隊在那裏建了一棟牛欄。牛欄雖然是一層高的平房,泥土幹打壘的,當中卻用杉木隔成兩層,下麵一層關牛養牛,上麵一層便堆放稻草,給黃牛們過冬用的幹稻草。秋收以後,稻草進了牛欄,堆放得厚厚實實。稻草上免不了會有一些殘存的穀子,麻雀找到了這些稻草十分高興,就在稻草堆裏安家做窩了。麻雀們不曉得我們這群小男孩放了學也很喜歡那裏,捉迷藏經常爬到牛欄的上麵,躲進稻草堆裏,又隱蔽又舒服,膽子小的人即使曉得我們躲在那上麵,因為不敢過那兩根杉木搭成的懸空便橋,便不能贏了我們。而有一天,我們發現有麻雀飛進牛欄的稻草堆,我們便感到稀奇了,悄悄地潛伏過去,居然看見了稻草堆當中有一個鳥窩,鳥窩裏居然還有幾個拇指頭那麼大的鳥蛋,我們便高興得不得了,掏了鳥蛋,還想捉老麻雀。在我們耐心的等待下,老麻雀竟然又飛回來了,我們第一次失敗了,第二次居然就用網勺逮住了一隻老麻雀。

冬天逮牛欄稻草堆裏的麻雀是一件樂事,到譚官石下麵的油鋪裏去坐鐵輪碾車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譚官石下麵三四丈遠處公社建了一座小水電站,電站發的電可以供我們整個村子和公社大院、學校、糧站、衛生院和供銷社等機關照明日用。電站裏還配裝了一台碾米機,村子裏的社員和公社糧站都在電站碾米。背著一個空穀籮陪父親或者母親去電站碾米,既可以看看碾米的神奇,又可以看看發電機的水輪機的旋轉,和發電師傅忙前忙後先放水發電然後開動碾米機的神采。於是便想,將來當一個發電師傅也是很風光很有威風的事情。

當然,更重要的是電站的水圳上留了一個下水口,水從電站房屋的地底下經過,在站房門前的石路下湧出來,一條小水圳把流水引到了油鋪的屋後。那裏有一座筒車,五六尺直徑大小的一座鬆木筒車,上麵架著一節木板做的水槽,安著一個可以推拉移動的閘門。把閘門推開,流水便從水槽直衝向筒車,筒車便迅速地轉動起來。筒車一轉動,就帶著油鋪裏的一個兩丈直徑的碾車飛快地轉動起來。筒車豎著轉,屋裏的碾車卻橫著轉,這就顯得十分神奇了。把閘門拉過來,流水便被擋在水槽外側的那個缺口上流出去,筒車不轉,屋裏的碾車便也不轉,這就是我們村裏一些人常常自豪地說的“巧盡了的胡椒擂”。

十冬臘月,山上的油茶籽收回來,堆漚在秋收後的稻田裏。茶包都開裂了,生產隊便把油茶連籽帶殼分到每家每戶去挑揀,茶殼歸各家做柴火,油茶籽再交回生產隊,統一安排人到油鋪去打油。

打油是一件蠻有油水的事情。不但可以記高工分,還可以吃上幾頓油足菜香的白米飯。平時在家裏每家每戶幾乎都要摻上一半的紅薯絲做飯,每個月的口糧才夠吃。到了油鋪打油,因為是力氣活,又髒又累,生產隊自然就給幾個打油的勞力補充了大米,而且直接補到油鋪。菜倒是各家自己湊一些,茶油便幾乎不限製使用,隻要不帶回家裏去就行。我父親那時候年輕體壯,幾乎每年打油都有份。所以,隻要油鋪的大門一打開,那個大碾車一轉動,我就可以不被嗬斥地和幾個小夥伴進入油鋪。我們機巧地雙手扶著碾車四個輪柱當中的某一個,追隨著碾車跑上一陣,然後雙手用力一撐,兩腳起跳,跳上碾車車槽的外邊,再趁勢走上幾步,伺機一跳,便很輕捷地坐在了四方的輪柱上麵,像坐上坦克一樣,揮舞著雙手,在碾車上旋轉,耀武揚威,“嘭咚”開炮。

碾車是油鋪用來碾壓油茶籽的器械,功能和中藥鋪的藥碾子一樣。碾車車槽是一個兩丈直徑的大圓環,木頭做的外殼,拳頭大的車槽裏鑲著鐵皮,車槽立在地上。碾車的碾輪有四個,每個有一寸厚、七八寸大,都是鐵打的,用鬥碗大的劈成四方的木柱鑿槽固定著。木柱互相之間被木條牽連著,又被一個十字架連接在圓環的中心立軸上,立軸的下端安裝有團圍都是勻稱的手指樣的齒條,與地坑裏一個豎立著的大齒輪交錯在一塊。屋外的閘門打開,筒車旋轉,帶著屋裏地坑中的大齒輪轉動,大齒輪帶著碾車的中心立軸轉動,碾車也就很快的旋轉起來。打油的師傅在車槽裏倒上已經烘烤幹爽的油茶籽,開動碾車,那裏便變成了我們這群孩子的樂園。半天或者一個整天,我們在轉動的碾車上跳上跳下,前進後退,交錯換位。兩隻手或者伸成手槍,或者端成衝鋒槍,嘴巴上嘟嘟嘟地開著槍,把一個碾坊熱鬧成一片戰火紛飛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