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樣品處理
用1mL樣品處理液溶解10mgDTT,按樣品體積的10倍加入樣品處理液,4℃,10000r/min離心5min。
3.聚焦
去除IEF管裏的重層液,加入樣品,上樣上限為50μL;沿管壁加入10μL重層液,再加入100μL上部電極液至管口,加時要慢不能擾亂界麵,整個管內不能有氣泡,否則影響電泳效果;在下部槽中加入500~550mL下部電極液,上部槽中加入40mL上部電極液開始等電聚焦,泳動電壓300V,泳動時間150min。
4.固定和染色
電泳後,不可用染色劑直接染色,因為常用的蛋白質染色劑也能和兩性電解質結合,因此應先將凝膠浸泡在5%的三氯乙酸中去除兩性電解質,然後再以適當的方法染色。測量蛋白帶到酸端的距離,以及膠條的總長度。
5.等電聚焦標準曲線
預留一根製備好的膠不加樣品,其他步驟與加樣品的膠操作相同,同時進行等電聚焦。聚焦完畢,膠柱兩端和玻璃管外壁用蒸餾水洗滌三次,以免汙染電極液而影響真實pH,從玻璃管中取出膠柱,用刀片以0.5cm的長度分段切下,按次序分別浸入4mL、0.01mol/L的KCl中,4℃過夜。置室溫平衡後,測出各段的pH。以各段膠所在的位置與膠條長度的比值為橫坐標,以相應的浸泡液pH為縱坐標做圖,可得膠柱的pH梯度曲線。
6.等電點的測定
根據加樣膠柱上的染色位置與膠條總長的比值,與標準曲線圖相比,即可測出蛋白質的等電點。
三、應用
利用IEF技術,可對蛋白質組分進行分離、分析、純化、定性、定量以及製備,最廣泛應用於測定蛋白質的等電點。
用標準蛋白質的等電點(作為縱坐標)對其在IEF中移動的距離(作為橫坐標)作圖,即可得到標準的等電點曲線圖。當測定未知蛋白質的等電點時,隻要在同樣的IEF條件下求出其移動距離,就可以從等電點曲線圖中查出相應的等電點。
這種方法測定等電點的不足之處是,有些蛋白質會與兩性電解質載體發生可逆性結合,形成虛假的多重譜帶,故應用此方法鑒定蛋白質純度時必須注意。在等電聚焦時,改變加樣部位,或改變凝膠中兩性電解質的濃度,電泳圖譜不會發生改變。另外,等電聚焦形成的單一譜帶再進行等電聚焦,其仍為單一譜帶時,則表明兩性電解質載體和待測樣品組分並不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