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向電泳全稱為PAGE雙向電泳,是一種由任意兩個單向PAGE組合而成的、在第一向電泳後繼而在其垂直方向進行第二向電泳的分離方法。1975年O′Farrall等人根據不同組分之間的等電點差異和分子質量差異建立了IEF/SDS-PAGE雙向電泳。IEF/SDS-PAGE雙向電泳對蛋白質(包括核糖體蛋白、組蛋白等)的分離是極為精細的,因此特別適合於分離細菌或細胞中複雜的蛋白質組分。“蛋白質組”即指某一生物係統中的所有蛋白質組分。通過蛋白組學分析,可以在蛋白質水平上對不同蛋白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從而比較不同的蛋白質組。細胞提取液的二維電泳可以分辨出1000~2000個蛋白質,有些報道可以分辨出5000~10000個斑點,這與細胞中可能存在的蛋白質數量接近。由於二維電泳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它可以直接從細胞提取液中檢測某個蛋白質。例如將某個蛋白質的mRNA轉入到青蛙的卵母細胞中,通過對轉入和未轉入細胞提取液的二維電泳圖譜的比較,轉入mRNA的細胞提取液的二維電泳圖譜中應存在一個特殊的蛋白質斑點,這樣就可以直接檢測mRNA的翻譯結果。
一、基本原理
IEF/SDS-PAGE雙向電泳中通常第一維電泳是IEF,在細管(1~3mm)中加入含有兩性電解質、8mol/L的尿素以及非離子型去垢劑的聚丙烯酰胺凝膠進行IEF,變性的蛋白質根據其等電點的不同進行分離。在第二維的電泳過程中,結合SDS的蛋白質從等電聚焦凝膠中進入SDS-聚丙烯酰胺凝膠,在濃縮膠中被濃縮,在分離膠中依據分子質量大小被分離。這樣各個蛋白質根據等電點和分子質量的不同而被分離。
樣品製備是雙向電泳過程中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理想情況下,要進行研究的生物樣品中的所有蛋白質都應是已溶解的,否則由於樣品在緩衝液中緩慢溶解,而可能出現明顯的條紋。
二、基本操作
下麵以分離PC12細胞蛋白質組分為例,詳述其操作過程。
(一)溶液配製
(二)操作步驟
1.第一向IEF(用自製的水化上樣緩衝液,17cm的膠條,pH4~7)
① 從冰箱中取-20℃冷凍保存的水化上樣緩衝液(Ⅰ)(不含DTT,不含Bio-Lyte)一小管(1mL/管),置室溫溶解。
② 在小管中加入0.01g DTT,Bio-Lyte 4~6、5~7各2.5μL,充分混勻。
③ 從小管中取出400μL水化上樣緩衝液,加入100μL樣品,充分混勻。
④ 從冰箱取-20℃冷凍保存的IPG預製膠條(17cm pH4~7),於室溫放置10min。
⑤ 沿著聚焦盤或水化盤中槽的邊緣至左而右線性加入樣品。在槽兩端各1cm左右不要加樣,中間的樣品液一定要連貫。注意:不要產生氣泡。否則影響到膠條中蛋白質的分布。
⑥ 當所有的蛋白質樣品都已經加入到聚焦盤或水化盤中後,用鑷子輕輕的去除預製IPG膠條上的保護層。
⑦ 分清膠條的正負極,輕輕地將IPG膠條膠麵朝下置於聚焦盤或水化盤中樣品溶液上,使得膠條的正極(標有+)對應於聚焦盤的正極。確保膠條與電極緊密接觸。不要使樣品溶液弄到膠條背麵的塑料支撐膜上,因為這些溶液不會被膠條吸收。同樣還要注意不使膠條下麵的溶液產生氣泡。如果已經產生氣泡,用鑷子輕輕地提起膠條的一端,上下移動膠條,直到氣泡被趕到膠條以外。
⑧ 在每根膠條上覆蓋2~3mL礦物油,防止膠條水化過程中液體的蒸發。需緩慢的加入礦物油,沿著膠條,使礦物油一滴一滴慢慢加在塑料支撐膜上。
⑨ 對好正、負極,蓋上蓋子。設置IEF程序。
⑩ 聚焦結束的膠條。立即進行平衡、第二向SDS-PAGE電泳,否則將膠條置於樣品水化盤中,-20℃冰箱保存。
2.第二向SDS-PAGE電泳
① 配製10%的丙烯酰胺凝膠兩塊。配80mL凝膠溶液,每塊凝膠40mL,將溶液分別注入玻璃板夾層中,上部留1cm的空間,用MilliQ水、乙醇或水飽和正丁醇封麵,保持膠麵平整。聚合30min。一般凝膠與上方液體分層後,表明凝膠已基本聚合。待凝膠凝固後,倒去分離膠表麵的MilliQ水、乙醇或水飽和正丁醇,用MilliQ水衝洗。
② 從-20℃冰箱中取出的膠條,先於室溫放置10min,使其溶解。
③ 配製膠條平衡緩衝液Ⅰ。在桌上先放置幹的厚濾紙,聚焦好的膠條膠麵朝上放在幹的厚濾紙上。將另一份厚濾紙用MilliQ水浸濕,擠去多餘水分,然後直接置於膠條上,輕輕吸幹膠條上的礦物油及多餘樣品。這可以減少凝膠染色時出現的縱條紋。將膠條轉移至溶脹盤中,每個槽一根膠條,在有膠條的槽中加入5mL膠條平衡緩衝液Ⅰ。將樣品水化盤放在水平搖床上緩慢搖晃15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