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肺係病證醫話(七)(2 / 3)

此案之義,在醫者遇四合脈時,切切不可作實論,作虛實挾雜亦不可,謹識於此。

暑天補陽愈哮喘羅致強

丘君,已古稀之年,患支氣管哮喘已20餘年,每屆秋冬,務必發作,每次發作斷斷續續2~3個月,發病時采用多種中西藥物治療可以緩解,否則需入院治療。餘思病發才治,治之晚矣,故宜治其本,治本必早,治早應治未病。治未病應從何時開始?憶《黃帝內經》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說,患者年邁體衰,正氣虛損,宜補益正氣。遂囑患者於每年小暑,大暑節 令之間,即公曆7月7日至8月7日之間,連續30天,隔天1次紅參6g,1次鹿茸2g,交替燉服。患者遵囑服用3年,哮喘發作便逐年減輕,至今數年未再發作。餘疑是否屬於偶合?又以同樣方法囑年幼之病孩(一為7歲,哮喘已3年;一為9歲,哮喘已2年),按上藥量減半服用,同樣取效。故證明中醫學的理論,確有指導實踐之價值。

(陳慶全羅斯馨整理)

靈芝燉雞治哮喘林毓文

近治一哮喘者唐某。訴說1974年以前素體健康,無哮喘病史及家族史。後因車禍受傷,體質虛弱一直未能康複。此後,每遇氣候突變則感氣短,喘促,且逐日加重。冬季尤甚,發作前先感胸膈滿悶,咳嗆陣作,繼之呼吸急促,張口抬肩,喉中有水雞聲,咳痰白而量多,稀而多沫。某日用冷水洗頭後,上症大發。每晚喘甚而不能平臥,使用“氣喘靈噴霧劑”噴喉後喘稍緩解,或暫平息。

麵色晦滯,唇色紫黯,皮膚蒼白而幹燥,舌質淡紅。語聲低微無力,痰多難咯。脈弦而滑。多方治療喘未止。餘得一民間單方:用靈芝菌燉雞,療效良好。靈芝菌止咳平喘,安神定誌。雞肉性平味甘,益五髒、補虛勞,適用於老年體弱、久病。則給該患者靈芝菌50g,雞肉90~120g,放少量鹽油調味,加水適量,隔水燉l小時。吃雞肉及湯。當晚病情即感明顯好轉。後連服7劑,哮喘之症緩解。為鞏固療效,培補其體質,根據辨證施治,除繼服靈芝燉雞外,另予生脈參蚧散加減以健脾補腎納氣。紅參3g、蛤蚧3g、五味子6g、麥冬6g、黃芪20g、白術6g、法半夏3g、沉香6g、茯苓20g。水煎服,日1劑。7劑後諸症悉除。1年未見複發。

哮喘之病,宿根深固,病因複雜,且易複發。日久累及脾、肺、腎三髒皆虛。臨床往往表現為本虛標實。醫者隻注意治其標,多投以平喘止咳方藥,忽視對根本的培補。認為培補應待緩解期才進行調理,這觀點其實是片麵的。靈芝菌燉雞就是一個攻補兼施能用於發作期,又可用於緩解期,既平喘止咳又補虛。對於一些體虛哮喘發作者在治法上獨具一格,可見散在於民間之中的飲食療法中有許多是卓有成效的好經驗。

小青龍湯之變通曹其旭

小青龍湯具解表散寒、溫肺化飲之功,主治外感風寒、內停水飲證。但臨床醫者運用此方,往往在病機上執著於“寒”,在方藥上失於變通,從而限製了此方的應用。餘體會此方無表證而兼裏熱者,或心肺虛弱者,皆可靈活加減變通以治之。

風寒表證較重,惡寒無汗屬表實者,以及水飲侵入肌表而現身體沉重疼痛者,重用麻黃、桂枝以辛溫發汗解表,使邪從汗解。表證較輕,或體質較弱者,麻黃、桂枝用量宜輕,或去之,而以荊芥、防風代之。荊芥、防風宣肺祛風而無過汗之弊。表證已解,或本無表證,惟見咳嗽氣逆、胸悶、痰稀而多,日久不愈者,可去桂枝以減緩發汗之力,加杏仁增強宣肺平喘、止咳化痰之功。如兼熱象,出現煩躁、咽幹、口渴、脈數等症者,應去桂枝、幹薑之辛熱,重用白芍,並加生石膏、黃芩清裏熱。曾遇一老年男性患者,咳喘月餘不愈,舌苔黃厚膩,脈滑數有力。諸醫按肺熱治,但予清肺化痰止咳劑,皆不效。按上述加減法數劑而愈。

如病以哮喘為主,表現為喉中痰鳴、喘鳴迫塞,則重用麻黃,同時加葶藶子。此取葶藶大棗瀉肺湯之意,瀉肺中之痰水,開肺氣之閉塞。李時珍說:“肺中水氣鬱滿急者,非此不能除。”且葶藶子無毒,無耗傷肺氣之弊,具強心利水之功,肺心病用之更妥。

肺氣腫患者,多久病體虛,可加服人參蛤蚧散以補肺腎而止咳平喘。

肺心病患者,因心肺虛弱,一般不用麻黃,如用則須蜜炙,且量宜輕,重用五味子、白芍、炙甘草,另加茯苓、黨參,以養心肺。

至於小青龍湯之禁忌證,筆者體會,除外感風熱之溫熱病外,凡陰虛、血虛重者亦不宜用。曾見一素體血虛青年婦女患哮喘病秋冬不發,而春夏常常發作,誤服小青龍湯後,煩躁不安,哮喘更甚。

第四節 喘證醫話

小青龍湯中麻黃、幹薑的運用經驗周連三

小青龍湯中麻黃有宣肺解表,平喘利水之功;幹薑有回陽溫中,溫肺化飲之效。二藥相伍,外解風寒,內散水飲。餘常用此方治療哮喘、水飲等病,重用麻黃、幹薑,每收捷效。如治馬某某,患咳嗽氣喘已十餘年,每感寒即發,近年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氣喘漸著。今年入冬後即臥床不起,多次服藥無效。近日症狀加重,飲食不下,氣喘胸憋加劇。患者麵色蒼白,唇爪發紺,心胸憋悶,喉中痰鳴,漉漉有聲,咳逆喘促,張口抬肩,惡寒,體溫38.5℃,舌苔白滑,脈滑。觀前醫所處之方,乃小青龍湯,然方中麻黃改為蘇葉,幹薑易為生薑。餘處以原方,麻黃用至9g,幹薑用至15g。家人觀後問:其方與前醫之方藥僅差兩味,可否見效?答曰:“麻黃能散在表之寒邪;幹薑可溫在裏之水飲,今若棄之,焉能見功。”服3劑而表解寒除,氣喘減輕,原方加減繼服6劑而愈。

又治馬某某,幼患哮喘,頻繁發作,遇寒加重,入冬增劇,多方醫治,時輕時重,近日因衣著不慎感受風寒,咳喘加重。患者惡寒無汗,發熱頭痛,麵目虛浮,咳喘氣急,不能平臥,入夜加劇,痰多稀白,飲食不下,口吐清水,舌苔白滑,脈弦緊。前醫處方:麻黃、幹薑各4.5g,甘草3g,桂枝、半夏、五味子各12g,細辛、白芍各9g。上方2劑,咳喘稍減,仍麵目浮腫,餘證同前。患者求愈心切,請餘診治,餘觀所處之方謂:“麻黃、幹薑用量過小,藥不勝病也。”遂改麻黃、幹薑各為15g,餘藥同前,3劑而愈。

個人體會,麻黃、幹薑乃本方主藥,溫中解表,宣肺平喘,止咳化飲,實靠兩味以建功,但需重量運用,方可收效。麻黃量小有解表發汗之力,量大則有宣肺平喘之功。且量大宜先煎,量小則後下為宜,是亦不可不知。

(唐祖宣許保華等整理)

食果丹治虛喘張百慶

近年來,我用自擬丸劑“食果丹”,治療5例虛證哮喘患者,獲得顯著效果。方為:栗子200g(先煮去皮)、核桃仁200g、炒杏仁100g、炒桃仁50g、生山楂100g、花生米200g、黑芝麻200g、大棗泥200g、柿餅200g、生薑50g。上藥在一起搗爛,然後放在籠裏蒸熟,做成丸,每丸50g,隨每頓飯服1丸,1日3次。

方中核桃仁、黑芝麻、花生米滋陰補腎,斂肺定喘。桃仁活血化瘀,潤燥滑腸。生薑散寒止痛。大棗、柿餅、栗子、生山楂健脾益胃,消食化滯。如治崔某,男性,63歲。患哮喘病二十多年。但近幾年來病情逐漸加重。咳嗽,吐痰,動則作喘,飲食少納,形體消瘦,麵黃無華,精神不振。餘囑其服用食果丹,半年後,哮喘即愈;且體質增強,滿麵紅光,精神大振。

可見此方不但能治虛證哮喘,而且確有增強體質的作用。

實喘之辨證一例王俊奇

有一患者,喘促氣粗,痰聲漉漉,咳嗽痰稠,咳痰不爽,胸中窒悶,納呆,舌苔白膩,脈滑。某醫診之,曰喘證,以麻杏石甘湯加減治之。服數劑,痰由稠變稀,易於咯出,其症減輕,但續用此方而病不愈。餘詳察之,曰:其診斷無誤,而用方謬也。喘有虛實,實喘病勢急驟,呼吸深長有餘,以呼出為快,氣粗聲高,脈數有力。虛喘病勢緩慢,呼吸短促難續,以深吸為快,動則喘息更甚,氣怯聲低,脈微弱或浮大無力。該患者屬實喘,然實喘亦當辨其因。實喘之中,有風寒襲肺之喘、風熱犯肺之喘、痰濁阻肺之喘、氣鬱傷肺之喘,表現各不相同,治法亦不一致。該患者之喘,屬實喘中之痰濁阻肺者。喘促氣粗,痰聲漉漉,咳嗽痰稠,咳痰不爽,胸中窒悶,皆由痰濁壅阻於肺,氣道被阻、肺失肅降所致。納呆和脾胃有關,脾為生痰之源,痰濁不但壅阻於肺,亦困於脾。苔白膩、脈滑皆為痰濁內蘊的外在表現。故治療應以三子養親湯合二陳湯加減,祛痰降氣平喘。結果照此用藥十餘劑而喘平病瘳。觀此,治療喘證,不但要辨虛實,而且還當從虛實之中再細求其病因,從大到小,從粗到細,精益求精,治療方能絲絲入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