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過了三年多這樣的生活之後,仍舊是一個光頭和尚,袱被外無行李,缽盂外無長物。光頭和尚朱元璋於是停止了雲遊生涯,返回了皇覺寺。
這個時候的皇覺寺已是塵絲蛛網布滿殿廡,香火沉沉,禪床寂寂,據鄰人介紹說,造成這樣淒涼局麵的原因是,連歲荒年,寇盜四起,民生凋敝,米珠薪桂,哪有什麼餘力供養這一班遊手好閑坐享其成的僧侶,僧侶們熬受不住,於是便統同散去。
朱元璋於是便暫時作為住持,住在了皇覺寺裏。又是三四年後,元璋決定投奔舅父郭光卿,因為他聽人說無兒無女的舅父如今在滁州混得很不錯,機靈的朱元璋暗自尋思,舅父沒有兒女,自己若去,一定會很喜歡,這樣將來那一份家業也就非已莫屬了。於是等到積蓄了些川資,朱元璋不日就上路了。隻打算為一份小小家業之莫屬的朱元璋,做夢也不會想到,他此一去,竟然開始了他無尚輝煌的生涯。
果如聽說的那樣,這個時候的郭光卿在滁州,雖說隻是做著鹽販生意,可手下竟有一兩千個幫手,真的算是轟轟烈烈。郭光卿見了朱元璋非常歡喜,也果然如朱元璋所料想的一樣。隻有一樣是朱元璋做夢也沒有想到的,那就是郭光卿時常在外,朱元璋住在郭家裏,郭氏一家大小,差不多沒一個人看他順眼的,尤其是郭光卿的堂房侄子,一見朱元璋來了,深怕郭光卿收他做了螟蛉義子,將來分去了家產,越發把朱元璋當成了眼中釘,常常到了吃飯的時候,他就和那些勢利眼的婢仆們串通好了,不許朱元璋吃喝。
朱元璋於是天天得挨個一兩頓的餓。朱元璋幾番也如當年在皇覺寺一樣忍耐不住,可是為了不再受那慚愧的折磨,以及心裏那尚還有餘溫的曾經的感激,他決心要讓那樣的懊悔不再出現第二次。朱元璋是一個自製力很強的人,他相信他會克製自己成功的,他一直深深地認定了一個理兒,那就是一個人如果沒有自我約束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這個人就將一事無成。
而這一切在郭光卿的養女馬秀英姑娘的眼中,卻完全不是這樣,她看到的是一個無辜而有誌的好青年,備受折磨卻行為正大端方,這也就更發顯出了那班小人的短視無聊和殘忍,這如何不讓她敬佩,這樣的人還是她第一次在生活中碰到的。於是馬秀英常常暗中偷點餅餌什麼的給朱元璋充饑。
朱元璋憑借馬秀英的這份幫助,就這樣一天天勉強地混著時光度著歲月。不必說的是,在朱元璋的心上又有了一份也是萬分的感激,這感激自然是對馬秀英的。在感激之外,朱元璋開始留心馬秀英的一切事情,諸如她如何成為郭光卿的養女的。馬秀英的身世問題不久就讓朱元璋給弄了個一清二楚。
原來當年在郭光卿寒微之時,曾與宿州馬公為刎頸之交。馬公家住新豐裏,富甲一鄉,隻因馬公慷慨仗義樂善好施,所以把個偌大的家業弄得日漸衰落,以至於貧困艱難起來,他的妻子鄭夫人在這樣的家境中生下一女,這便是日後青史留名的大腳皇後馬秀英。鄭氏沒多久便病逝了。
後來馬公一時晦氣,失手殺了人,為躲避仇家和官府,遠逃前的他把愛女托付給郭光卿。郭光卿把年幼的馬秀英領回家中,視同己出。後來聽說馬公客死他鄉,郭光卿就越發憐惜此女孤苦無依,在撫養教育上也就越發用心。於是郭光卿授以文字,郭光卿的妻子李氏教以針黹,這個未來的國母馬氏自小便聰慧過人,一經指導,無不立刻領會,這一點與明太祖朱元璋,恰是合轍一致。
到了年將及笄,聰明的秀英姑娘還出落得身材窈窕,容貌清秀,神情端莊,穠而不豔,美而不佻,無論遇到什麼樣的急事,總是舉止從容,從不見她疾言遽色。那一種幽婉的沉靜的端淑的言談舉止,的確是國母風範。
可雖然郭光卿很是善待馬秀英,但馬秀英在郭家也不是個得寵的人。郭光卿的妻子李氏為人十二分地悍惡,婢仆們但凡有點過錯,舉起皮鞭就狠抽猛打,有時打得那些鮮花般柔嫩的當小丫鬟的女孩子們,殺豬般地嚎叫。可任憑鮮花般柔嫩的她們皮破肉綻鮮血淋漓,李氏竟半點憐惜的意思也沒有表現出來,由此她家法的嚴厲也就可想而知了。馬秀英雖然不是當小丫鬟的,可鮮花般柔嫩的她也沒少領教李氏的母老虎雌威,於是在沒人的時候,馬秀英就去和她非常有好感的朱元璋訴說著心裏的苦楚。平日裏朱元璋對馬秀英又是敬重又是憐愛,每每在相對說話時,那種殷殷的心意和綿綿的真情,就自然而然地從眉宇間流露出來。馬秀英也正是豆蔻初開,立刻就從那無聲勝有聲中敏感到了什麼,於是兩人雖不曾明言,但那一切盡在不言處的美好和甜蜜讓兩人的心裏都非常幸福喜悅。可淑女風範的馬秀英與君子作派的朱元璋兩人雖然麵對麵時,不至於太害羞,可兩人在真誠傾訴的時候,卻都努力把這種情境裏的話語界定在禮的範圍內,雖然內心裏那朦朦朧朧卻又強烈躁動的情感讓兩人都是背地相思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