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鐵血維政權 (2)(2 / 3)

太祖在路上玩了一會燈,覺得興致勃勃,忽見景運街的左邊設著一個燈虎攤子,閑看的人滿滿地圍了一大堆,太祖叫廖貞分開眾人走近攤前,見那裏懸著十幾個謎麵,並不是什麼四書五經,卻是用圖畫著一種會意謎兒。其中有一條畫謎,是個不得誌的窮秀才做的,上畫一個婦人抱著個西瓜倚在馬鞍旁,馬蹄後麵橫著一隻很大的人足。太祖瞧著尋思了半晌,恍然大悟,心想這一群遊民不是在這裏譏笑馬皇後嗎?原來那畫謎上含著“淮西婦人,馬後足大”八個字義。婦人抱西瓜,是懷西的意思,懷淮諧音,馬皇後正是淮西人,又恰是大足。太祖頓時氣惱異常,但不便立刻就發作,於是隻好把廖貞一拖,君臣離開了謎攤,往西邊的街上走來。

一路走著,太祖想起他曾經作詩雲:

百僚已睡朕未睡

百僚未起朕先起。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一丈猶擁被。

說起江南富家,當首推沈秀,他別號沈萬三,綽號活財神。當年太祖大兵取了應天金陵,想築皇城,隻是軍餉浩繁,倉庫又空虛,一時無力興工,聽說沈萬三有錢,便差人和沈萬三商量,借錢來築城。那沈萬三倒很是慷慨,情願擔任城工的一半作為捐助。太祖十分高興,就和沈萬三分半築城。到了結果,沈萬三的一半比太祖先完工三天。太祖表麵上雖然誇讚了沈萬三,心裏卻很是嫉妒。恰巧沈萬三修築姑蘇的街道,采山石砌路,極其講究。太祖微服出行,聽說了這個消息,便以擅掘山脈為名,下旨處沈萬三死罪。馬皇後聽說就勸諫道:“沈萬三捐資築城,於國家不為無功。縱有死罪,應念其前功而抵贖。”太祖說:“沈萬三是個平民,卻富可敵國,他恃財作威作福,在地方上是為民妖,曆任是為蠹吏,怎可不加以誅戮?”

馬皇後爭辯道:“妾隻知民富乃國強,民富也正是國家之福;我從未聽說有民富即為妖,須加以誅戮的道理。這樣說來,天下隻有貧民,不許有富民了?民貧國家還能夠強盛嗎?那樣怕國也要成貧國了。”

太祖被馬後一駁,弄得無可回答,不得已命將沈萬三釋放,但死罪雖免,活罪難饒,太祖命將沈秀沈萬三重重地行過了杖刑後,遠戍雲南,這位江南首富就這樣帶著一身的血肉模糊皮破肉碎的杖刑傷,窮困饑寒地死於赴雲南的路上。他死後,家財盡皆入官。

知道太祖作了這首自怨詩後,蘇州另一個早就被沈萬三的悲慘結局而嚇破了膽的大富翁聽說了,就悲歎道:“皇上對富家積怨已深,恐怕不日就將大禍臨頭了。”於是他力行善舉,不幾時便將家產蕩然耗光。一時間,因為太祖的吹毛求疵,妄求富人,致使有錢人家傾家蕩產家破人亡的,不計其數,倒是蘇州的這個聰明自覺的大富翁因為已經破產,得免罪名,保全了自己和家人的性命。

那年發生一場天災,馬皇後立刻便率全宮人都吃粗茶淡飯,還不斷地詢問太祖發給百姓賑恤的糧開倉了沒有?銀子撥去了沒有?平時馬皇後常常關心百姓的疾苦,她這樣對太祖說:“帝為天下父,妾為天下母,赤子不安,父母如何可安?”

太祖一路上想到這兒,不禁為馬皇後大抱不平,如此愛心如此賢德如此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百姓不僅不知愛戴,反而如此羞辱於她,作為她的丈夫理所應當保護她,自己如今是天下第一人,不再是當年那個必須要看著心愛的人受委屈,眼睜睜無力於此的平頭百姓窮癟三了,當年的那一幕傳頌千古的愛情經典場麵,再次在太祖朱元璋的眼前清晰了起來,平民百姓如果妻子被有譏笑還要去和人家打個頭破血流,何況自己乃天下至尊,那麼作為皇帝,要保護愛妻就要拿出平民百姓所沒有的魄力來,讓這群瞎了眼黑了心大了膽的小民們等著吧。看我今日的朱元璋到底還是不是當年那個可以任人欺淩的小可憐,也看看我的妻子是不是可以隨意羞辱的,羞辱妻子即是羞辱丈夫,輕視皇後自然也就是蔑視皇帝,蔑視皇帝的後果是一定要讓他們嚐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