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黨獄再興起 (2)(2 / 2)

而一直旁觀得清醒明白卻沒有雲奇那樣的不顧一切為理想為職責而獻身的勇氣和無私的侍駕官李賀,當即便抓住這個機會,顫抖抖地大著膽子,俯伏奏道:“胡維庸要想謀逆,已非一日,事實上前次吳良犯駕也是胡維庸的主使。隻不過因為陛下正在寵信胡維庸,且兼曾下諭不得再提黨人一事,所以群臣都不敢入奏。”

太祖大怒道:“朕未曾薄待胡維庸,他倒如此負朕!”於是當即諭令殿前都尉俞英專同錦衣校五十名、禁軍一千名,一同前往抄撿胡維庸宅第。

俞英領諭後,飛也似地帶了校尉,點起禁軍馳出了東華門,將胡維庸宅第團團圍住。一千名禁軍在外把守著,俞英領著五十名錦衣校尉,打開大門進內抄查。

這時胡維庸的府第中,正張燈結彩,大廳上滿設著筵宴,左右衣壁內,埋伏著二十名的甲士,準備太祖駕到,在飲酒的功夫,甲士齊出,殺了太祖,不料事機顯露,被內使雲奇得悉,便舍著性命去阻攔禦駕,硬是拚著一死把太祖活生生地點醒了。

其時胡維庸不曾提防,俞英突然進入,好似甕中捉鱉一般,把胡維庸一家老幼三百多口並二十多名的甲士一古腦兒捆綁了起來,由錦衣校尉押解著,械係到了刑部,同時將胡維庸的宅門上了封條,然後俞英去複旨。

塗節得知這個消息,意識到大禍臨頭,為了給自身脫罪,他急忙奔告太祖,說是胡惟庸妄圖謀逆劫主。塗節這話還沒全說完,羽林軍就已將胡惟庸捆縛到了麵前,備感侮辱的太祖親自審訊追究。開始胡惟庸還不肯承認,經過塗節的當麵對質指證,他抵賴無法,可依然嘴硬,於是太祖著令交付刑部,嚴加重刑。

刑部尚書張玉見事關篡逆,案情重大,立時就把胡維庸提訊,結果還是動了大刑,胡維庸這才因為受不住苦痛,老老實實招了供,又攀出尚書夏貴、校尉馬琪、都僉事毛紀、將軍俞通源、太傅宋景、都禦史岑玉珍等。張玉不敢擅專,上達太祖。太祖命按名單逮捕,爾後盡行斬首棄市。

當然胡惟庸是首先被牽出,寸磔於市曹的,並且胡維庸還被滅了九族。然後又將陳寧等一律正法,塗節雖然自首,但究竟屬於同謀,也得加以死刑,他的僚屬黨羽,非常非常多的受到了連坐,誅戮達萬餘人。

太祖聽說李善長、陸仲亨、費聚也通同謀逆,勃然大怒,立刻諭錦衣校尉去捕,然後械李善長等入刑部,命審訊明白後回奏上來。這時的刑部主事陳炎,一向和李善長不睦,竟然隻胡亂審了一次,就來入奏李善長果然也有謀逆之嫌疑。太祖升朝說還打算要對李善長議其結拜之親,並議其數年征戰謀略之功,故而要對李善長格外寬宥。一隻雄貓拖了隻肥老鼠當街走著,邊吃邊落淚,以此讓人們看看它是多麼地慈悲。那一班朝臣個個心裏明鏡似的,都以為自己其實是揣測準了上意聖心,於是聯章交劾李善長,統說是大逆應誅。

落井下石,彼時人人心裏都在悲歎著這四個字,可他們的臉上卻是無限的驕傲與歡欣,為自己過人的聰明,畢竟能揣準上意而交劾李善長的也不是個個都如此,這說明這樣的聰明不是人人都有的;更為自己終得此對仕途大大有利的寶貴機會,幹好做好不如拍好,現在皇帝陛下就喜歡這個。在這班聰明的朝臣中,太史是最為極端的,他的奏言還以星變為聳人聽聞的重頭戲,說什麼此次占象,是應在大臣身上,必須加以極罰嚴懲,於是太祖便抹著淚下了嚴旨,賜李善長自盡。可憐李善長已是七十七歲的人了,活活地被三尺白綾斷送了性命,李善長所有家屬七十餘人,也盡行被戮。隻有一個兒子名叫李琪的,因為娶了臨安公主,得蒙特恩,免於一死,流徙江浦。其他如吉安侯陸仲亨、延安侯唐勝宗、平涼侯費聚、南雄侯趙庸、江南侯陸聚、宜春侯黃彬、豫章侯胡美即胡定瑞、滎陽侯鄭遇春等,一並坐獄論死。

這一次的黨獄,誅連的又是七千九百餘人,太祖悉令誅戮,總算是太祖朱元璋又一次殺了個爽快。並且太祖條列諸臣罪狀,與作奸黨錄,布告天下。

在行刑的現場,殺戮的慘狀真是讓人不忍描繪,隻說那西華門外的河流都是赤紅的,就可想而知了,當時的百姓私下裏通稱朱太祖為屠手。

事後,太祖才想到了那個勇敢而渺小的特務內使雲奇,深讚他的忠誠,追諡為忠節,封右都禦史敬侯,其子雲忠襲爵,封都指揮使,子孫食祿千石,賜褒忠匾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