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9章 一個塞外的美麗傳說 (2)(1 / 3)

失裏延吾夫,你在他日伉儷合歡,莫要見了新人忘舊人,要記得冥冥中有一個為你而死的苦命人,以後的子孫們也要讓他們知道有一個斷頭的母親。我書到這裏,實在傷心得支持不住了……

王滿奴的燈下絕筆。

孝宗把這篇譯文細細誦讀罷,也不覺歎道:“想不到沙漠荒地,倒有這樣的一個烈婦。”於是命司儀局將王滿奴的屍體收殮了,以王妃禮從豐安葬。那張蒙文書也交給了塞外使者,帶給小王子失裏延。

接到塞外使者攜來的滿奴之手書,小王子失裏延讀罷放聲大哭,又因新值兵敗,頓時哭得滿營淒慘,部下親信的將士也一個個流下淚來。

小王子哭了半天,才收淚和諸將商議,想要取回王滿奴的遺骸,經遣使入天朝商議,明廷又不許。得到使者這麼個回報,氣得小王子咬牙切齒,當即拔出寶劍來砍去一個指頭兒,就著那鮮紅的血珠,他恨恨寫道:“我和明朝勢不兩立,倘若報不得擄我心愛眷屬的仇怨,願死在疆場!”

然後他又欲整頓人馬殺入邊地,可是計點自己殘卒不滿三千人,並幹羅西借來的軍馬也不及萬人。足智多謀的小王子經過再三考慮,決定與也同明廷結怨極深的桂林苗瑤結盟,他深知苗瑤人最是貪財,於是雙方得以議定,小王子但求複得前仇,子女玉帛悉歸苗瑤取去。

偶獲大奸心

孝宗自王滿奴自刎後,心中常是恍恍惚惚若有所失。除金、戴兩妃之外,六宮粉黛沒有一個再能稍合孝宗心意的。在兩三年之中,孝宗又立了一個常妃一個馬妃,但都是些庸脂俗粉,怎及得王滿奴的那種風流別樣冶豔,卻又可望不可即,令人懊悶欲絕。

其時海內安然,承平無事,隻有北方小王子偶為邊患,但經明軍戰守有方,也隻得斂眾退去。當然這話也是明廷的一個明顯的自誇之辭,當日明廷的這任三邊總製呂文律一見小王子又來寇邊,忙整兵出迎。可一經交鋒,就大敗特敗且慘敗,於是一麵閉門堅守,一方麵飛章告急。

這時王越已死,老將韓起鳳猶在。孝宗馬上授韓起鳳為征虜大都督直趨邊地,結果同小王子兵一相遇,韓起鳳也是同樣大敗,甚至自己也當場戰死。當時孝宗得報大驚失色,幾經東調動西征派,才終於得以靖除了邊患。

於是孝宗政體清閑,又加上近侍的諂諛令人難以抗拒,且因東廠未革,仍然由內侍作主,舞文弄弊,蔽塞主聰。所以自從弘治八年以後,孝宗求治漸怠、視朝日晏,太監楊鵬、李廣朋比為奸又暗中爭寵,尤其是在李廣以修煉齋醮等術慫恿後,害得聰明仁慧的孝宗也居然對仙佛迷信極深,到了那次求雨事敗後,李廣居然有本事讓他自己在孝宗心中的寵任未有馳衰,而且李廣還越加縱恣,權傾中外,可見他果然是邀寵有術,其中的一項就是不僅會獻歡送樂,而且還會為皇帝排憂解愁。

恰好當時正趕上韃靼部的小王子寇邊,而前兵部尚書王越雖然貶謫有年,雖然已七十高齡且有餘,可他並不想就此老死家中,而派人暗中賄通了李廣;於是李公公就在關鍵時刻向皇帝進行了保薦,乃複旨起用,令他仍總製三邊軍務。而七十老翁馳至賀蘭山,襲破小王子營,截獲駝馬牛羊器仗等各以千計,論功而晉為少保銜。

李廣因為所舉得人,同樣也受到了重賞。從此李廣每日都會獻議保薦,每議每薦無不見從,比如勸孝宗建毓秀亭於萬歲山。李廣沒想到剛一工成,幼公主忽然夭逝,接連清寧宮又被大火光顧了一回。

清寧宮是皇太後所居之處,火災後,楊鵬忙暗中做了好腳,於是由司天監奏稱,說建毓秀亭,犯了歲忌,所以有此禍變。皇太後立時大怒道:“今日李廣,明日李廣,日日鬧李廣,果然鬧出禍事來了。李廣不死,後患恐怕尚未了!”這話傳到李廣耳中,不覺戰栗異常,於是悄悄回家,飲了鴆酒,死於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