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寅,詔:“行在及東京百司官,如擅離任所,並停官根捕,就本處付獄根勘。”

乙卯,詔:“成都、京兆、襄陽、荊南、江寧府、鄧、潭州,皆備巡幸。”

宗澤複上疏,略謂:“本朝提封萬裏,京師號為腹心,宗廟社稷所在,民人依之。今兩河雖未敉寧,猶一手臂之不伸;乃欲並腹心而棄之,豈祖宗付托之意,與睽睽萬目所以仰望之心!昔景德間,契丹侵澶淵,警報一聞,中外震恐。是時王欽若江南人,勸幸金陵,陳堯佐蜀人,勸幸蜀都,惟寇準請帝親征,卒用成功。臣何敢望準,然不敢不以章聖望陛下也。且臣奉迎鑾輿還都而後,即當身率諸道之兵,直趨兩河之外,親迎二聖,雪靖康一再之恥,然後奉觴玉殿,以為億萬斯年之賀,臣之誌願始畢。”上疏後,澤複營繕宗廟、宮室、台省,又以東門乃回鑾奉迎之地,特增修之。

王彥及金人戰於新鄉縣,敗績。兵潰,彥奔太行山。嶽飛以單騎持丈八鐵槍刺殺金帥於陳,金人為退卻。

初,彥既得新鄉,傳檄諸郡。金人以為大軍之至,率眾數萬薄彥壘,圍之,彥兵寡,且器甲疏略,乃決圍出。敵盡銳追擊,彥與麾下數十人馳赴之,所向披靡,轉戰十數裏,弓矢且盡,會日暮,得免。彥收散亡,得七百餘人,保共城縣西山。部曲感其義,皆麵刺“赤心報國”字。未幾,兩河響應,忠義民兵首領傅選、孟德、劉澤、焦文通等皆附之,綿亙數百裏,金人患之。

是日,賊趙萬入鎮江府境,守臣趙子崧遣將逆擊於丹徒,調鄉兵乘城為備。府兵敗歸,鄉兵驚潰,子崧率親兵保集焦山寺。賊逾城入,遂據鎮江。

初,傅雱既見金完顏希尹於雲中,留彌月。會製置使張渙、招撫使張所遣兵渡河,皆失利,渙為亂軍所殺。金以用兵責使者,雱遜謝。希尹乃以國書授雱等還,書中索河北人之在南者及為夏人請熙寧以來侵地,又欲於河陽置榷場以通南貨,雱受書以歸。金人無聘幣,伴使李侗自以乳香、白金等贐之。

金人遣直史館王樞持冊使高麗。

冬,十月,丁巳朔,帝登舟如淮甸。

戊午,隆祐太後至揚州,駐於州治。

庚申,詔:“諸路官司及寄居待次官,或非王命備補之人,以勤王為名,擅募民兵潰卒者,並令散遣;有擅募者,帥、憲司案劾以聞。”

宗澤複上疏言:“臣契勘京城四壁濠河樓櫓與守禦器具,當職官吏,協心並力,夙夜自公,率勵不懈,增築開浚,起造輯理,浸皆就緒。臣又製造決勝戰車一千二百兩,每兩用五十有五人,一卒使車,八人推車,二人扶輪,六人執牌,輔二十人執長槍,隨牌輔車十有八人,執神臂弓弩,隨槍射遠,小使臣兩員,專幹辦閱習車事,每十車差大使臣一員總領為一隊。見今四壁統製官日逐校閱,坐作進退,左右回旋曲折之陳,委可應用。又,沿河十六縣與上下州軍,相接作連珠寨以嚴備禦。臣見使王彥、曹中正在河西攻擊,收複州縣,西京、河陽、鄭、滑等州同為一體,敵人畏讋,不敢輕動。臣自到京,奉揚陛下仁風德意,街市人情物態,忻悅敉寧,同太平時景象。顧臣犬馬之齒六十有九,比緣陛下委付之重,常患才力不任,惕惕憂懼。近日頓覺衰悴,萬一溘先朝露,辜負陛下眷恤憐憫之意,臣死不瞑。儻使臣與將士官民獲望回輦之塵,俯伏百拜,然後身填溝壑,則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先是群盜王再興以兵數萬,王貴萬餘人往來河上,王善以車百乘寇濮州;楊進兵尤眾,連擾京西諸郡。至德安府,守臣直龍圖閣陳規,晝夜相持,十有八日,而進技窮,乃以百餘人自衛,抵濠上求和。規出城,與進交臂而語,進感其誠,折箭為誓,明日,引眾去。圍光州,澤遣招之,皆聽命,以進為留守司統製。澤理財有方,凡兩河及京東、西諸郡求軍需者,皆輟東京所有與之,不以為間。既而澤聞帝已南遷,又上疏,詞意忠懇,帝優詔答之。

癸亥,募群盜能並滅賊眾者,授以官。

甲子,李綱落職,依舊宮祠。

時張浚論綱罪未已,略言:“綱陰為慘毒,外弄威權,當時台諫如顏岐、孫覿、李會、李擢、範宗尹,重者陷之以罪,輕則置之閑散。若非察見之早而養成其惡,則宗廟之寄,幾敗於國賊之手。願早賜竄殛。”章再上,乃有是命。

直龍圖閣知秀州趙叔近招杭賊陳通,降之。

乙醜,詔罷帥府、輔郡、要郡等招置新兵,水軍準此。

丁卯,有內侍自京齎內府珠玉二囊來上,帝投之汴水。翼日,以諭輔臣黃潛善曰:“太古之世,擿玉毀珠,小盜不起,朕甚慕之,庶幾求所以息盜耳。”

是日,沙州回鶻遣使貢於金。

庚午,帝次泗州。

壬申,升揚州天長縣為軍。

丁醜,詔:“東南諸州縣所樁私茶鹽礬賞錢,每處各以千緡計,綱赴行在。”用都省請也。

戶部言諸路所收民間助國錢,乞令計置,輕齎赴行在,從之。

己卯,帝次寶應縣。禦營後軍作亂,有孫琦者為首。左正言盧臣中從駕不及,立船舷叱賊,為所逼,墮水死;帝命求臣中所在,得之水中,拱立如故。張浚以為雖在艱難,不可廢法,乃劾統製官定國軍承宣使韓世忠師行無紀,降觀察使。贈臣中左諫議大夫,賜其家銀帛,官子孫二人。

自罷常平司,而諸路提舉官多以未受命為詞,居職如故;偽黨之被竄逐者,往往不行。言者以為國家所恃以號令天下者,威信而已;今無所忌憚如此,不可以不申戒。乃詔帥臣、監司體量罷奪,其竄斥人護送貶所,隱庇者重坐之。

庚辰,命劉光世討鎮江府叛兵。辛巳,複命光世為滁、和、濠、太平州、無為軍、江寧府界招捉盜賊製置使;禦營統製官苗傅為製置使司都統製,從光世行。

癸未,帝至揚州,駐蹕州治。舊製,三衙管軍未嚐內宿,至是始日輪一員,直宿行宮。

詔:“內侍不許與統兵官相見,如違,停官送遠惡州編管。”時入內內侍省押班康履,以藩邸舊恩頗用事,諸將多奉之,台諫無敢言者。

丙戌,兩浙製置使王淵率統製官張俊等領兵至鎮江府,軍賊趙萬等不知其猝至,皆解甲就招。時辛道宗前軍將官苗翊,猶在叛黨中,乃委翊統之,眾心稍定。淵尋紿賊以過江勤王,其步兵先行,每一舟至岸,盡殺之,餘騎兵百餘人戮於市,無得脫者。

李孝義攻德安不下,行至蘄州,張世斬之,餘黨悉降。

十一月,丁亥朔,以揚州路滑,始聽百官乘轎。

戊子,李綱鄂州居住。

時張浚等論綱不學無術,競氣好私,不早竄殛,無以謝天下。言者又奏:“近日辛道宗叛兵自蘇、秀而來,綱傾其家貲數千緡,並製造緋巾數千,遣其弟迎賊,其意安在?今陛下駐蹕維揚,人(清水)〔情未〕安,綱居常州無錫縣,去朝廷不三百裏。綱素有狂愎無上之心,複懷怏怏不平之氣;常州風俗澆薄,萬一盜賊群起,藉綱為名,臣恐國家之憂,不在金人而在蕭牆之內。”故有是命。

張遇入池州。

遇本真定府馬軍,聚眾為盜,號“一窩蜂”,自淮西渡江,水陸並進,池州守臣滕祐棄城走。遇入城縱掠,驅強壯以益其軍,民辭以不習戰,遇曰:“吾教汝。”即命二人取器械相擊,殺一人乃止,曰:“此戰勝法也,能殺彼,則汝可活耳。”

己醜,詔:“諸路無額上供錢(水)〔依〕舊法更不立額,自來年始。”

庚寅,詔求忠信宏博可使絕域及智謀勇毅能將萬眾者,詣檢、鼓院自陳。其後得宇文虛中、劉誨、楊應誠、劉正彥,皆擢用之。

徽猷閣直學士、知揚州呂頤浩試戶部侍郎,兼權知揚州。

辛卯,金人圍磁州。

朝奉郎王倫為大金通問使。

時傅雱、馬識遠至汴京,詔趣還,問金人意,複遣倫與邠門宣讚舍人朱弁見宗翰議事。雱至揚州,以金國書對於後殿。擢雱朝請郎,識遠尚書考功員外郎。

乙未,張愨守尚書左丞兼禦營副使、提舉戶部財用,顏岐同知樞密院事。

乙巳,詔:“自今被受中使傳宣者,當時密具所得旨,實封以聞;如事有未便者,許奏執。”又詔:“凡宣旨及官司奏請事,元無條貫者,並中書、樞密院取旨;非經三省、樞密院者,官司無得受。”複舊製也。

丙午,張愨守中書侍郎,兼知如故。

丁未,黃潛厚請許淮、浙鹽入京東,每袋納借路錢二千。東京,舊東北鹽地分也,時濱海道不通,故許之。

戊申,顏岐守尚書左丞,兼權門下侍郎。

許景衡守尚書右丞。

先是景衡陳十事,謂方今人才未備而政事不立,法度未修而宿弊尚存,浮費不節而國用空虛,賦役煩重而民力困弊,命令不行而事多壅滯,賞罰未明而人無懲勸,盜賊繼作而吏民被害,邊境危急而武備弗嚴,奸贓未逐而貪暴滋多,公議未申而親黨害政。帝歎息曰:“真今日之急務!”未幾,擢為執政。

刑部尚書郭三益同知樞密院事。

右諫議大夫王賓試禦史中丞。

初,責授安化軍節度副使趙野,行至密州,眾推野領州事。時山東群盜縱橫,劇寇宮儀據即墨不退,野患之,棄城去。杜彥時據密州,乃與軍士李逵、吳順謀自稱權知州事,追執野於張蒼鎮,數其棄城之罪,臠之,惟一子學老得脫。彥盡刺城中人以益其軍。

辛亥,金人破河(中)〔間〕府。

趙叔近言杭卒今已就招,請授以官,許之。劉玨言:“今盜賊數殘州縣,以招安之說誘之也。金陵黥徒,既被厚賞,錢塘之兵,建安之卒,道宗之師,又襲是跡而動,今湖又見告矣。其視殺漕憲守倅,若刈草菅,非徒無罪,且有子女金帛之獲,紫袍象簡之榮。觀今叔近所乞,乃群盜逼作此奏,非實情也。”許景衡亦言:“官吏無罪,而被誅戮,軍吏有罪,反受爵命,其為賞罰,不亦倒置乎!”帝用二人言,乙卯,寢其命。

初,壽春賊丁進,自號丁一箭,聚眾至數萬,遂圍壽春府。守臣康允之募人出城見進,許以金幣犒師。進殺使者,圍城二十五日,不能拔,乃引去。

劉光世討張遇於池州,至近郊南門,賊望之曰:“官軍少,且不整,可破也。”時湖水涸,賊出城,越湖占長堤,繞出官軍背,官軍敗績,遇率眾循江而上,光世亦整兵追之。

十二月,丙辰朔,詔以侍從四員充講讀官。

命諸路轉運司類省試以待親策。

先是諸州發解進士當以今春試禮部,會圍城,不果。上以道梗難赴,乃命諸路提刑選官,即轉運司所在州類省試,每路選官六員,臨期實封;移牒漕臣一員監試,不得幹預考校;仍用省額,統計十有四人而取一人。省試有額自此。

丁巳,詔:“朕罔好遊畋,有以鷹犬輒稱禦前者,流海島。”

辛酉,禦營使司都統製王淵入杭州。

初,淵至秀州,下令治兵,十日乃行,杭賊陳通等聞之,緩為之備。及是淵與統製官張俊馳至城下,傳呼“秀州趙龍圖來”,通出不意,出迎。淵諭以朝廷遣賜告身,通等皆喜。淵、俊入州治,命軍士分守諸門,淵召其首三十人至庭下,遽執之。通呼曰:“已受招安,何為乃爾!”淵曰:“我受詔討賊,不知其它!”並執其餘黨,悉腰斬之,凡百八十餘人。百姓相賀。

壬戌,資政殿學士、京東東路製置使、知青州曾孝序為亂兵所殺。

先是臨朐土兵趙晟,聚眾為亂,奪門而入。孝序度力不能製,因出據廳事,瞋目罵賊,與其子宣教郎皆遇害,時年七十九。詔贈光祿大夫,諡曰威。

癸亥,金人攻汜水關。

初,宗翰聞帝如維揚,乃約諸軍分道南侵。宗維自河陽渡河,攻河南;右副元帥宗輔與其弟宗弼自滄州渡河,攻山東;陝西諸路都統洛索與副都統薩裏罕自同州渡河,攻陝西。時西京統製官翟進扼清河白磊,而帶禦器械鄭建雄守河陽,敵不得濟。宗翰乃屯重兵於河陽北城以疑建雄,而陰遣萬戶尼楚赫自九鼎渡河,背攻南城,破之,建雄遂潰。

西京留守(陳)〔孫〕昭遠,既罷西道都總管,所調西師,以非所隸,悉引去。昭遠數以洛陽無城池而強敵對境侵軼之狀聞於朝,且遺其子書曰:“今日捍禦,甚難為功。四男二女,無可置念,要為忠義死耳。”乃遣驍將姚慶拒之於偃師縣,軍敗,慶死之。昭遠知城危,即命其將王仔奉啟運宮神禦間道赴行在。既而金人大入,昭遠引餘兵南去,翟進率軍民上山保險。

宗翰據汜水,引軍而東,命尼楚赫分兵攻京西。先是知階州董庠以勤王兵入援,潰散無所歸,宗澤以庠知鄭州。澤聞金兵入境,遣將劉達援之,未至,庠棄城走。是日,尼楚赫至鄭州,不入城而去,徑如京西,中原大震。

甲子,諫議大夫衛膚敏上疏,謂:“本朝後族、戚裏,祖宗以來例不得任文資。乃者除邢煥徽猷閣待製,孟忠厚顯謨閣直學士,比又降中旨,王羲叔與郡,王羲叟除太府寺丞。物議太喧,頗為聖政之累。”疏入,改煥光州觀察使。

乙醜,詔:“自今除授及行遣有罪之人,並須經由三省及宰執進呈,方得施行;或有幹求請托,乞禦寶以行下者,重置於法。”

丙寅,張遇寇江州,守臣陳彥文視事始十日,固守不下。遇引去,江淮製置使劉光世截其後軍,破之。

丁卯,詔:“諸路都總管司走馬承受公事使臣,依舊法隸屬帥司。”先是政和中,改走馬承受為廉訪使者,其權與監司均敵;朝廷每有所為,輒為廉訪所議,樞密院藉以搖宰相,因複舊製。

戊辰,衛膚敏疏論:“先朝嬪禦皆至行在,建承慶院以處之,又置升暘宮以治兵器及服禦所須之物,而使內侍典其役。或母後戚裏之家,有所幹請,間以內批禦寶行之,人言嘖嘖。望以承慶營繕付之揚州,升暘造作歸之有司,戚裏內侍有幹請過例者,勿複降出。其錫賚之費,量功支賜,則人言不戒而自孚矣。”上嘉納之。

金人圍棣州,守臣薑剛之率軍民拒守,不拔而去。

金洛索渡河,拔韓城縣。

初,京兆府路經略製置使唐重在關中,以將官曲方為沿河安撫使。方老而繆,統兵屯韓城,日以飲食蹴鞠為事。時河東經製使王在陝府,遣人渡河劫寨。洛索遂自慈、隰引兵而南,重遣兵馬都監、貴州刺史劉光弼齎金帛至河犒師。光弼至華州,聞敵逼河,遂留不進。洛索至河中府,官軍扼蒲州西岸。洛索患之,夜,潛由上流清水曲履冰渡河,出龍門山,並河而南,距韓城四十裏,方始覺,引兵遁去。光弼聞之,不歸長安而走邠、岐間。

先是榮州團練使陳迪,自瀘南安撫司走馬承受公事還行在,重以敵兵逼近,奏留迪提舉軍馬措置民兵以備敵。又有嘉州軍事推官王尚,被檄過岐下,重辟尚主管機宜文字,留長安。時京兆餘兵皆為經製使錢蓋調赴行在,重度金兵且入,以書別其父克臣曰:“忠孝不兩立,義不苟生以辱吾父。”克臣報之曰:“汝能以身殉國,吾含笑入地矣。”見者皆義之。

壬申,直龍圖閣、知秀州趙叔近罷,仍奪職。

時叔近既招降杭寇陳通,而言者論其嚐受賊金,由是免官,拘係於郡。

甲戌,金洛索攻同州,守臣直秘閣鄭驤死之。

先是驤聞帝幸維揚,上章請自楚、泗、汴、洛以迄陝、華,各募精兵鎮守,有急則首尾相應,庶幾敵勢不能衝決,不報。至是金兵及韓城,驤帥兵扼險擊之,師小卻。金人乘勝徑至城下,通判以下皆遁,驤獨曰:“我為太守,義在效死。”閉州門,赴井死。眾推前知沙苑監周良立青蓋於城上,軍民猶守禦。金人諭降,良曰:“苟無殺戮,當聽命。”許之,即授良定國軍節度使、知同州,惟遣十數騎入州學,取書籍而歸。州人感驤之義,斂葬之;後贈樞密直學士,諡威湣。

同州既破,王軍亂不能整。先是邠門祗候張昱棄慈州奔,乃命昱治陝,而率眾由金、商西入蜀。州縣震恐,欲閉關拒之。利州路提點刑獄張上行,破眾議迎屯興元府,供其衣糧。時叛賊史斌僭號興州,將攻興元府,遣統製官韋知幾、統領官申世景領兵拒之,複興州。既而留屯久,軍餉不繼,成都府路轉運判官趙開等乃率兩川民間助軍錢佐之,又以便宜截用遞歲應輸陝西、河東三路綱。川、陝屯西兵自此始。

初,直龍圖閣、知黃州趙令峸奉詔修城,始畢,會張遇自江州西上,招令峸出城相見,飲以酒。令峸舉杯曰:“固知飲此必死,願諸君勿殺城中軍民。”遇驚曰:“酒誠有毒,以此試公耳。”奪潑地上,地裂有聲。群盜皆重令峸器識,引軍東去。未幾,丁進及群寇來犯,皆擊卻之。

乙亥,命守令勸農賑乏,罷獻助錢物。

金西北路都統鄂囉卒。鄂囉伐遼有大功,後追封鄭國王。

丙子,親衛大夫、寧州觀察使、知東上邠門事韋淵言:“橫行五司,尚未遵元豐舊製,乞並引進司歸客省,東、西上邠門合而為一,以省冗員。”從之。

丁醜,詔:“宗室歸朝官添差者勿罷,已去任者複還之。”始,議以軍興,悉罷州縣添差官以紓民力,至是惟二者得留。

己卯,金尼楚赫破汝州。

初,宗輔既渡河,議先攻汴京,且分兵趨行在。而東京留守宗澤增修守禦之備,城外千裏,無糧可因。金人擾瀕河州郡,諸將請斷河梁,嚴兵自守,澤曰:“去歲城破,正坐此爾,尚可襲其軌邪!”命統製官劉衍趨滑州,劉達走鄭州,各率車二百乘,戰士二百人保護河梁,以俟大軍北渡。金人聞之,夜,斷河梁而遁。時孫昭遠既棄河南去,西京殘民無主,乃開門出降。宗翰入西京,以李嗣本知河南府,自屯西京大內,與澤相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