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喬治·施蒂格勒:管製經濟學的先驅(1 / 2)

喬治·施蒂格勒於1911年1月11日生於美國華盛頓州雷登的西雅圖郊區。

施蒂格勒從華盛頓大學畢業後,來到西北大學攻讀碩士學位,這時他結識了科爾曼·伍德布裏。此後,他開始對學術生涯產生強烈的興趣。畢業後,施蒂格勒進入芝加哥大學,開始了他成為經濟學家的基本訓練。他在三位著名的經濟學家指導下進修博士學位,他們是弗蘭克、奈特、亨利·西蒙斯、雅各布·維納。奈特的專業是經濟思想史,是一位強有力的懷疑論哲學家,他喜歡揭示一些像大衛·李嘉圖這樣早期著名經濟學家的謬誤。

維納和奈特教育他們的學生不要隻注重學術聲望和頭銜,而應對所提出的觀點進行批判性的驗證。30年代的芝加哥大學學術空氣活躍,有一批經濟學造詣很深的學者和老師,施蒂格勒尊崇並受其強烈影響。施蒂格勒的學位論文《生產與分配理論:形成時期》,內容是關於1870—1915年的生產和分配理論史,是在奈特指導下完成的。這篇關於19世紀和20世紀早期學術成就概論的論文完成於1938年,並由麥克米蘭公司於1942年出版。施蒂格勒現在常因當時他的一些極端和不成熟的觀點而感到遺憾。

在完成了除學術論文之外的全部博士課程之後,施蒂格勒於1936年離開芝加哥來到艾姆斯地區的依阿華州立大學任助理教授。

施蒂格勒始終對經濟學保持興趣。他幾十年來不間斷地購買和收集這方麵及其他有關的書籍。他說自己是一個“勤奮的書籍收集者”。

在施蒂格勒的早期學術生涯中,他對經濟學的許多領域都感興趣。在1938年,他著手於價格理論方麵的研究並發表著作。他在芝加哥大學負有盛名的《政治經濟學》雜誌上發表了他的第一篇論文《社會福利和差額價格》。不久,他就著手撰寫他的第一本專著《競爭價格理論》(1942)。1946年,他又推出了《價格理論》。

當時,他剛剛定居於艾姆斯,完成了他的博士論文,於1938年獲得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這時,他已在衣阿華州立大學任教兩年。這時,弗雷德裏克·加弗邀請他去明尼蘇達州大學任職,他接受了。在這裏,他與弗朗西斯博士和阿瑟·馬吉特共事。

1942年,已是副教授的施蒂格勒請假赴紐約的國家經濟研究局工作,他受聘在美國經濟產出、就業和生產率趨勢研究項目中研究服務業這一部分。在國家經濟研究局工作時,他與阿瑟·伯恩斯(後來成為聯邦儲備委員會的主席)、傑弗裏·穆爾和米爾頓·弗裏德曼合作。在施蒂格勒離開之後,研究局仍給於他極大的支持,對於他進行的製造業中,特別是在寡頭壟斷狀況下的價格行為及收益率的經濟研究,曾撥款進行資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前夕,施蒂格勒參加了哥倫比亞大學統計研究小組,他對這個小組應用統計分析來解決軍事問題做出了貢獻。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施蒂格勒返回明尼蘇達,但不久就去了布朗大學,在去之前,他已獲得明尼蘇達大學的教授職稱。1946年,施蒂格勒接到芝加哥大學的邀請,但是後來他說,在一次麵談中,他與當時的校長歐內斯特·科爾弗爾疏遠了。在其後的11年間,他一直沒有再得到在此工作的機會。施蒂格勒在布朗大學做了一年的教授,便前往哥倫比亞大學任教。

1947年,施蒂格勒開始了在哥倫比亞大學長達11年之久的教學生涯。他教授的課程為產業組織、經濟思想史和經濟理論。他的同事有阿瑟·伯恩斯、威廉·維克裏、艾伯特·哈特、雷格納·納斯克和卡爾·肖普。當他在哥倫比亞工作將滿一年時,弗裏德裏希·A·馮·哈耶克曾邀請他參加一個有自由市場傾向的學術團體,並在瑞士的維伊集合。在這裏,他幫助建立了蒙特·皮萊林協會,這是一個致力於保護自由社會的團體,1976—1978年,施蒂格勒曾擔任該協會的主席。在第一次會議上,他結識了艾倫·J·雷克托,並與他保持了多年的密切聯係。施蒂格勒在一本書最後的獻辭中,曾承認J·雷克托對他產業組織和管理觀點上的影響。

1958年,也就是在發表《生存方法》論文的同一年,施蒂格勒被認命為芝加哥大學商業研究生院美國製度查爾·R·沃爾格林講座的教授。這樣,他就開始了在這所大學的長期任職生涯。在此期間,他與米爾頓·弗德裏曼一道,幫助領導了主張自由市場經濟的芝加哥學派,這個學派由於重視貨幣主義和降低政府作用而聞名於世。

1957—1958年,施蒂格勒離開了芝加哥大學赴加利福尼亞斯坦福的行為科學高等研究中心進行為期一年的研究工作,他與肯尼思·阿羅、梅爾文·裏德、米爾頓·弗德裏曼和羅伯特·索洛一起渡過了他在回憶中所稱的“輝煌的一年”。這些人中除裏德外,後來全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