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阿瑟·拉弗:“神童式”的經濟學家(1 / 1)

阿瑟·拉弗美國供應派經濟學家,被人譽為“神童式”的經濟學家。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商學院擔任經濟學教授,在美國經濟學界小有名氣,曾在尼克鬆政府時期,成為總統經濟管理和預算辦公室的成員。他提出了有名的拉弗曲線。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推動起來的供給學派革命,是以拉弗曲線作為其理論核心的。拉弗雖然沒有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但他建立起的拉弗曲線,卻比一些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毫不遜色。

拉弗曲線是拉弗於1974年提出的一種稅收理論。他認為稅率、稅收與生產率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可以附圖來說明拉弗曲線的含義。圖中橫軸TR為稅收,縱軸t代表稅率,圖中的曲線就是拉弗曲線。

從圖中可以看出,如果稅率為零,則稅收也為零。正因為如此,該曲線從原點出發,隨著稅率提高,稅收也在增加。但稅收的增加有一個最大量,即圖中的m點。在這個例子中,當稅率達到40%時,稅收就達到r最大。如果稅率超過40%。稅收就會減少。稅收的減少是因為可以征稅的活動規模小了。假設是對汽油征稅。沒有稅收時,開車的人很多,汽油消費量也很大。如果對汽油征稅,它的價格就會上升,需求量減少。起初,購買量減少的比率小於稅收增加的比率,稅收增加。但是,當達到需求量的減少比率大於稅收上升的比率時,稅收就要減少。人們就會用各種辦法少用汽油。稅率上升,但稅基減少,稅收也減少。

由此可以看出,是稅率提高增加稅收,還是稅率下降增加稅收,取決於處於拉弗曲線的哪個位置。比如說,在拉弗曲線的a點上,則降低稅率可以增加稅收;但如果是在b點上,提高稅率可以增加稅收。

經濟學家認為,各種稅率處於拉弗曲線的不同點上。某些人認為一些高稅收的商品,例如汽油、煙草、酒類,處於拉弗曲線的向後彎曲的部分,因此提高稅率就會減少稅收。但是,很少有人認為一些主要稅收,例如個人所得稅和銷售稅也是這種情況。在這些稅種中,提高稅率可以增加稅收。

拉弗曲線隻是說明了稅率與稅收之間的關係,但對於現實的稅率處於什麼狀態,人們看法很不一致。例如,在80年代初,拉弗及其他供給學派經濟學家認為美國個人所得稅稅率太高,裏根政府正是以此為依據實行了大幅度減稅。但現在很少有人認為個人所得稅稅率高。所以,拉弗曲線隻是一個原理,它不能告訴我們在現實中如何確定各種稅的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