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洛夫的研究還揭示出一個非常重要的道理,即在上述例子中市場徹底失效之前,有一個逆向選擇的過程。正像上述所說,當消費者由於無法辨別商品質量時,他們不再願意出高價錢購買商品,此時高質量商品不得不從市場上撤出。因此市場上就隻剩下低質量商品。但是按照通常的經濟學上的思路,市場的競爭機製應該使得市場上保留下高質量商品而淘汰假冒偽劣商品。上述由於市場上買賣雙方信息的不對稱性,導致了市場隻“選擇”了假冒偽劣產品而“驅逐”了高質量產品的過程因此被叫做“逆向選擇”。同樣的道理也存在其他很多市場上。如資本市場、承包市場、保險市場等。在資本市場上,借款人總是想展示自己是多麼地守信用,能夠按時還款。而放貸人總是要小心翼翼。當一個市場具有良好信譽時,它就會正常運行,貸款利率也比較正常。當良好信譽沒有建立起來時,考慮到風險因素,放貸方為了確保贏利,就不得不提高利率。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現實中看到有時借貸利率很高的原因。並且,一個社會越是處於動蕩不安狀態,誠信機製越是沒有完善地建立起來,則貸款利率越高。在另一個例子——保險市場裏,有的人在購買醫療保險時隱瞞自己的健康狀況。而如果保險公司要想了解被保險人真正的健康狀況,其代價(或成本)是很高的。如果保險公司為了確保贏利而提高保費的話,那麼那些比較健康、很少生病的人就不再願意購買保險從而退出市場。當保險市場上隻剩下那些身體不太好而經常生病的被保險人時,保險公司就不得不經常賠付。為了確保贏利,他們就不得不再次提高保費。如此往複,就像前麵所說的汽車市場一樣,最後由於高昂的保費,所有的人都不再願意購買保險,保險市場也就無法存在下去。這又是一個市場失效的例子。在這個市場徹底失效之前,保險公司所歡迎的身體健康的被保險人逐漸從市場上退出,因此市場上隻剩下經常生病的被保險人。這與保險公司的願望恰恰相反,因此,也是一個逆向選擇的過程。
正文 第41章 喬治·阿克洛夫:不對稱信息市場分析大師(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