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造成北魏分裂的胡太後(1 / 3)

曆史反光鏡

這可真是一位狠心的母親,竟然為一己私欲毒死了自己的親生兒子!結果引發動亂,造成了北魏的分裂。

自從孝文帝大力提倡鮮卑人漢化以來,舉凡官製、教育、禮俗、語言、文字、服飾、度量衡等都采用漢人的製度和習俗,經過二十八年的努力,等到宣武帝即位,鮮卑人已經充分漢化,後宮妃嬪也多為漢人女子。

北魏宣武帝靈皇後胡氏,生在安定臨涇,是司徒胡國珍的女兒。據說胡皇後降生的時候,她的母親看見臥房內紅光照射,不知是何征兆。胡國珍將這件事拿去問當時很有名氣的術士趙胡,趙胡立即說:“這是吉兆,有大貴之表,方為天地母,生天地主。”等到胡皇後長大,通過出家做尼姑的姑媽大事宣揚,都知道胡家有這麼生有異象又才高貌美的女子。宣武帝也聽到了風聲,把她召到後宮,冊封為承華世婦。

當時宣武帝拓跋恪的高貴嬪正得寵而被封為皇後。高皇後貌美性妒,所有後宮妃嬪都不準接近皇帝。唯獨胡承華纖麗動人,行止乖巧,善伺人意,頗得高皇後的歡心。於是網開一麵,特準胡承華服侍皇上,因而藍田種玉,珠胎暗結,十個月後竟為皇家產下承繼大統的兒子。

北魏時期仿照漢武帝“立子殺母”的例子,嚴格規定:“子為儲君,母當賜死。”因而六宮妃嬪多不願生子為太子,然而胡承華卻慨然道:“國家舊製,未免苛刻,但妾卻不惜一死,寧可為皇家育一嗣續,卻不願為貪生計,貽誤宗桃。”妊娠期間,後宮中妃嬪多勸她服藥墮胎,都認為:“生兒居長,必為太子,而生母則必死無疑!”胡承華始終不為所動,不久果然生下一個男孩,宣武帝大喜過望,取名叫詡。又擔心高皇後妒忌,致生不測,特地另派乳母,放在別宮中養育,不但高皇後不得過問,就連生身之母胡承華也不準撫視。

拓跋詡被立為皇儲,宣武帝不但沒有遵照舊製將他的生母胡承華賜死,反而晉封胡承華為貴嬪,高皇後大為憤懣。多虧朝中大臣劉騰、於忠、崔光等從中相助,才保障了胡承華的生命安全。

宣武帝駕崩後,拓跋詡衝齡嗣位而為孝明帝,尊高皇後為皇太後,胡承華為皇太妃,不久胡承華就逼皇太後到瑤光寺出家為尼,自己成為太後。

從此胡太後親覽萬機,裁決政事,把朝政處理得有條不紊。胡太後飭令製造一輛“申訟車”,設座車內,外垂簾幕,定期出巡雲龍門及千秋門等繁華地區,接受吏民訴訟並伸冤案件,當即裁判或交有司妥為處理,獲得朝野的好評。凡州郡薦舉的孝廉秀才,都由胡太後親禦朝堂,臨軒發策,自閱試卷,評定等級,然後量才使用,頗得時人好評。

胡太後大肆崇佛,深信佛法能減輕罪孽。臨朝後,她佛事日熾,耗資巨萬廣建寺院,開鑿石窟,其建築規模之宏大,實屬曆代之最。如在洛陽龍門山、伊闕山建造石窟寺,前後用工達80多萬個;她還在皇宮旁修建永寧寺,其中一所浮圖塔高90丈,塔上立柱高10丈,離開京城百裏之遙猶能見之。寺內僧房多達千間,其中鑄丈八金佛像一尊,中等金佛像10尊,玉佛像2尊。佛刹上有金寶瓶,瓶下有容露盤30重,周圍皆垂以金鐸。浮圖塔四麵窗扉上綴滿金釘。高風永夜,寶鐸和鳴,鏗鏘之音,聲聞10餘裏。當時,全國廟院激增至3萬餘所,僧尼多達200餘萬人。僅洛陽一地,寺院竟有1367所,自佛法傳入中原,塔廟之盛,未之有也。為了取得“真經”,胡太後又派好多使臣和和尚遠涉沙漠,到西域去求佛經,耗財無數。

胡太後不停地營造廟觀,無複窮已。她又下令各個州都興建五級浮屠,民力為之疲憊。洛陽城內,諸王、貴人、宦官、公主等各建寺廟,相互鬥比。又常常設立齋會,大加施舍,動以萬計,府庫為之虛竭,但她從未有施惠子民的舉措。鑒於崇佛造成大量社會財富流失,大臣李崇、張普惠等人多次上疏諫淨,然而胡太後固執如常。

胡太後還曾在法流堂前設置箭靶習射,並曾經親自挽弓搭箭,正中靶心。此外,在華林園春花競豔、芳草如茵的時候,在落英繽紛的曲水之旁,胡太後宴集群臣,令王公以下各賦七言詩一句,聯吟為樂。史書記載,當胡太後首先吟出“化光造物含氣貞”後,年方7歲的幼主孝明帝拓跋詡立即續道:“恭己無為仰慈英。”意存謙仰,使胡太後心花怒放,群臣當然是跟著湊趣齊呼“萬歲”。

北魏累世強盛,東夷西域,貢獻不絕,且與南朝設立“互市”以通有無,因此府庫盈溢。胡太後有一次來到絹庫,一時興起,命令隨行的王公大臣及妃嬪公主一百餘人,盡一己之力,負絹布出庫,能背多少出庫就把所背出來的賜給他。大夥兒一擁而上,扛負最多的超過二百匹,少的也有百多匹。尚書陳留公李崇、章武王拓跋融,扛負過重,體力不支,顛仆在地。李崇傷腰,拓跋融損足,胡太後笑奪其絹,使他們空手而出,引得時人作歌謠諷刺:

留章武,傷腰折足,貪婪敗類,自取其辱。

另外長樂公主手持二十匹而出,表示不同於眾人,得到胡太後的嘉許。大將軍崔光僅取兩匹,胡太後怪其太少,崔光回答道:“臣隻兩手,唯堪兩匹而已!”眾人聽後,皆有愧色。

這時候,雖然胡太後過崇佛法,小皇帝又好遊獵玩樂,母子還是很聽得進臣下進諫。尤其像張普惠這樣的諫臣常常上表議論時改得失,胡太後和小皇帝常常把他請到宣光殿親自聽取他的意見,對於王公親戚犯法,也很少寬貸。

但是,胡太後的另一麵卻很有爭議。

清河王元懌風儀俊美,胡太後看上了人家,就逼著他成就了好事。

元懌王爺並非隻是個德行輕薄的小白臉,他素有才能,好文學,禮敬士人,在當時很有威望。胡太後妹夫元義是當時掌管禁軍的領軍將軍,他和大太監劉騰都因賣官弄權受過元懌申斥而懷恨在心。兩個人密謀後,指派平日伺候小皇帝進膳的太監胡定告發說元懌派他毒殺皇帝,許諾自己稱帝後給胡定榮華富貴。小皇帝當時才11歲,對此話信以為真。當夜,元義和小皇帝等人把胡太後關在永巷門內,幾個人把元懌騙入宮內秘密殺害,時年34歲。

接著,一行人又詐稱胡太後詔旨,說胡太後自己得病,還政於皇帝。於是胡太後被幽禁於北宮宣光殿,大門白天黑夜都不開,大太監劉騰自己親自掌管鑰匙,小皇帝想見親媽都沒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