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常懷謙虛之心
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隻有謙虛謹慎,不驕傲自大的人才能獲得成功,一步一步向人生的頂峰攀登。它是人生成功的奠基石,是黑暗中指引方向的路標,是乘風破浪前行的有力武器。
受世人崇敬的周恩來總理,一生謙虛謹慎,平易近人,身為總理雖日理萬機,公務繁忙,但每到一處都要深入群眾,了解情況。一次,他到上海考察,與電影演員們會麵,在親切交談中,有個小同誌熱情地想他建議,說:“總理,您給我們寫一本書吧!”可他卻回答說:“如果我寫書,就寫我一生中的錯誤,讓活著的人們從過去的錯誤中吸取教訓。”
這樣的事例舉不勝舉,都意在告訴我們,謙虛不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激勵青少年積極向上的力量。謙虛之心更能顯示人的智慧。人人都希望自己充滿智慧,變成聰明人;隻有謙虛地去學習,在成功中不斷進取,一步一個腳印,才能產生更多的智慧。
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曆史學家郭沫若先生,一生中曾創作過很多作品,名聲大振。可他仍然不忘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在一次演出前,臨時將一句台詞進行更換。這並不是沒事找事做,而是在原優秀作品上鍍上一層金,味道更濃了。但是,有些人並不是這樣,他們一直自認為自己很優秀,很了不起,不願意聽取別人的意見,總是一意孤行,任憑自己的做法胡亂操作下去,結果可想而知。
孔老夫子,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弟子萬千,可他從沒有自滿,常常以自謙的態度教育弟子,還告誡弟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謙虛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修養。謙虛者可以包容別人、善待別人,學習和吸取別人有益的經驗和知識,從而提高自己,避免淺薄無知。常懷謙虛之心,會多一分清醒,少一分陶醉;常懷謙虛之心,會多一分合作,少一分孤立;常懷謙虛之心,會多一分警惕,少一分危險。
在每一個人追求成功的人生道路上,謙虛是人們必備的一種品質。謙虛是一個人正確對待自己,正確對待別人的重要道德要求。謙虛不是軟弱而是自知,是一種廣闊的胸懷,是一種虛懷若穀的情操,是一種難得的品質,是一種對知識、真理追求的真誠態度。隻有謙虛的人才有智慧的頭腦。
偉人毛澤東說過: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青少年朋友在成長的道路上,更應該以此作為自己人生的座右銘,時刻以這句話來激勵自己,在以後的人生中可以更好地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