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學派的奠基者(2 / 2)

弗洛伊德在後期提出了死亡本能即桑納托斯,它是促使人類返回生命前非生命狀態的力量。死亡是生命的終結,是生命的最後穩定狀態,生命隻有在這時才不再需要為滿足生理欲望而鬥爭。隻有在此時,生命不再有焦慮和抑鬱,所以所有生命的最終目標是死亡。死亡本能派生出攻擊、破壞、戰爭等一切毀滅行為。當它轉向機體內部時,導致個體的自責,甚至自傷自殺,當它轉向外部世界時,導致對他人的攻擊、仇恨、謀殺等。

弗洛伊德是一個心理決定論者,他認為人類的心理活動有著嚴格的因果關係,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的,夢也不例外,絕不是偶然形成的聯想,而是欲望的滿足,在睡眠時,超我的檢查鬆懈,潛意識中的欲望繞過抵抗,並以偽裝的方式,乘機闖入意識而形成夢,可見夢是對清醒時被壓抑到潛意識中的欲望的一種委婉表達。夢是通向潛意識的一條秘密通道。通過對夢的分析可以窺見人的內部心理,探究其潛意識中的欲望和衝突。通過釋夢可以治療神經症。

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教授丹尼爾·威格內爾曾與他的同事們在世界範圍內首次對弗洛伊德一百多年前提出“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夢形成理論進行了實驗驗證。

參加本次實驗的誌願者是該校330名心理學專業的學生。研究人員要求第一組誌願者在睡覺前集中精力想那些他們曾經想過的人,要求第二組隻對他們所認識的人想一秒鍾,要求第三組隨便想其所想,早上起來受試者必須將他們所夢見的事物寫出來。結果發現,受試者集中精力特意去想的事物在夢中出現的機會更多。這樣,弗洛伊德的夢形成理論在世界上首次通過了實驗驗證。

研究人員還得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研究結果:如果受試學生們選擇的想像對象與他們自己有“情感接觸”的話,那麼他們所想像的人物在夢中出現的機會則更高。而此前弗洛伊德也曾經強調,情感聯係是影響解夢的一個重要因素。他認為,夢境是通向人類本能的神秘大道。

與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相類似,此次研究結果還對內科治療也有很大幫助,因為那些飽受過度緊張和憂鬱折磨的人則同時會受到噩夢的摧殘,其夢境中還可能會顯現出其白天碰到的一些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