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盧瑟福眼中,學生沒有國籍、民族、宗教信仰和膚色上的差別,隻有他們特長的不同。他在工作中從來不想當然地給學生分配工作,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研究課題的自由,他認為這樣才能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潛能,有所成就。小達爾文(進化論發現者達爾文的孫子)不想做實驗物理方麵的工作,隻對數學感興趣。雖然盧瑟福領導的是物理實驗室,但在小達爾文堅持要留下來的情況下,盧瑟福並沒有將他拒之門外,而是讓他專門從事實驗數據處理,後來小達爾文也成了一名有所成就的科學家。
盧瑟福特別善於根據學生和助手的特長和興趣來幫助他們設計研究課題,從不讓他們去辦力所不能及的事。他培養學生講究循序漸進的原則,反對急於求成。
卡文迪什實驗室作為實驗物理學家的搖籃,當然會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動手實驗能力,做出準確的實驗和獲得可靠的數據。但盧瑟福不僅要求學生實踐能力強,還十分重視學生理論思維的培養,主張將實驗和理論結合起來。
有一次,他的一個學生得意地對他說:“我現在整天都呆在實驗室裏做實驗,應該很快就會有成果了。”
盧瑟福的回答大大出乎學生的意料,“你這樣做十年實驗也不會有什麼研究成果。”看著學生大惑不解的樣子,他又繼續說道:“你整天都呆在實驗室裏,什麼時候用來想問題呢?實驗必須有理論作指導。你成天做實驗,沒有時間思考問題,也不能吸收有用的理論知識。你想一想,這樣會出成果嗎?一個成功的實驗物理學家,莫不是將理論鑽研和實驗相結合起來的楷模。你應該認真想一想這個問題了。”
一席話把學生說得連連點頭稱是。
盧瑟福對待學生,在工作上是老師,是朋友,在生活中則是慈父,給予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大科學家玻爾曾說過,“對於我來說,你(盧瑟福)幾乎是我的第二個父親。”
盧瑟福心胸開闊,待人寬厚,又有很好的民主作風,並時刻保持著謙虛的態度。他從來不以自己的權威來壓製別人的思想。索迪曾經剽竊過他的《放射性》一書中的內容,可是他仍然提名索迪獲諾貝爾獎。他對玻爾的原子軌道模型雖然有懷疑,但他還是極力推薦玻爾的論文。
在學生和朋友的心目中,盧瑟福從來沒有樹立過一個敵人,也從來沒有失去一個朋友。
他是數以百計的科學家的導師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