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阿爾弗雷德·魏格納:德國傑出的地球物理學家(2 / 3)

“我要讓自己健壯起來。”魏格納倔強地說。

為了增強身體素質,魏格納開始了近乎殘酷的體育鍛煉——整個冬天,他每天都去雪地練習滑雪,就是遇到暴風雪,也不間斷。夏天,他規定自己每天早晚各跑5000米,有多少次,他不顧家人的勸阻,仍按時出發,義無反顧地衝進大雨中……暑假到了,魏格納約上弟弟庫特,爬上一座山峰,進行了整整一個假期的登山活動。大學畢業前兩年的冬天,他常去拜訪一所小型氣象觀測站的朋友。盡管這個觀測站座落在山頂上,山路陡峭不平,樹叢密布,滑雪相當困難,魏格納卻總是奮力前往,摔倒了再爬起來,直到目的地,方才罷休。艱苦的磨煉,使魏格納的身體漸漸強壯起來。

1905年,魏格納以優異的成績結束了在柏林因斯布魯克大學的讀書生活。接著,他便投身於柯彭教授的門下,從事高空氣象學新技術的研究。

高空探測氣球,是當時測量高空氣象情況的必要手段。魏格納認為理論應該和實踐相結合,沒有事實,科學就是僵死的,就沒有說服力。為了獲得可靠的第一手資料,必須到空中去看一看。

魏格納要讓氣球將自己帶上天空,這不僅需要嫻熟的技術,身體條件也至關重要。盡管魏格納經過艱苦的磨煉,體質健壯。但是他第一次坐上氣球,剛剛升空不久,就因頭昏眼花而被迫停飛。

“我早就說過,你的身體不行。”父親又一次相勸。

“我看你還是將精力放在地麵工作上,這是你自身條件決定的。”柯彭教授也不願讓自己的學生受罪。

“不,我認為我行!”每次,魏格納總是重複著這句話。

這以後,魏格納憑著自己堅韌的毅力和勇氣,進行強化性訓練。經過訓練,魏格納的身體一次比一次適應了,技術一次比一次熟練了,在不到半年的時間裏,他掌握了高空飛行的全部技巧,飛行高度達到3000公尺。不久,傳來一個好消息:1906年4月,將進行文登·貝爾特探空氣球比賽。魏格納異常興奮,他認為這是一次評判和考驗自己的好機會,於是,他的訓練更加刻苦了……4月5日這天中午,魏格納和他的弟弟合作,乘坐3000立方米容量的大氣球,開始了驚心動魄的氣球飛行。他們從柏林飛往德國北部的尤特蘭德,又往南飛到阿沙芬堡,在空中飛行了整整54小時,飛行高度達3700公尺,打破了當時在空中停留35小時的世界紀錄。

兄弟倆在白雲中間飄蕩,好像踏著雲朵走來走去。仰望藍天,太陽時出時隱,氣球越飛越高了。到了夜晚,氣溫降至零下16度,凍得無法睡眠。第三天,氣球上升到3000多米高空,真是冷氣徹骨,好在魏格納平時經過艱苦訓練,他終於得以完成了這次氣球飛行。在這次飛行中,他們準確地測得了高空的氣溫、氣壓、風速和風向,達到了預期的目的。這兩位英俊的青年一著陸,便被前來采訪的記者們團團圍住了。

記者們熱情地讚揚:

“啊,上帝!真是棒極了!”

“熱烈祝賀你們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請談談你們的感想。”

魏格納兄弟愣住了。他們沒有想到自己會打破世界紀錄。

“我們隻是熱心於這項工作。在空中,我們總想再飛一會兒,再飛高一點兒,就是這樣。”魏格納的回答竟這樣輕描淡寫。弟弟微笑地點點頭,完全讚同哥哥的話。

顯然,創造世界紀錄的勇士是一直潛心致力於科學的人們。他們參加探空氣球比賽,完全是為了科學事業。

在從事高空氣象學的研究中,魏格納雖說是後來者,但在大學畢業後不到一年的時間裏,他憑著自己的鑽研精神,寫出了好幾篇有獨到見解的論文。這些論文受到了當時氣象學界權威人士的高度重視。

當時,氣象學是一門新的學科,各國從事這一領域研究的許多專家、學者都以全球為目標,迫切需要了解各式各樣的氣象資料,以便推動這門新學科向更準確、更完整的方向發展。於是,許多氣象科學家隨各種考察隊、探險隊一起,前往世界各地,親自去獲取那裏的第一手資料。

1906年夏天,魏格納得知將有一支著名的丹麥探險隊去格陵蘭考察。這是一次多麼好的機會!魏格納立即向政府提出申請,要求隨隊一道前往,對那裏的氣象進行實地考察。

然而,提出這一申請的遠不止他一個人。在眾多的競爭者中,年輕的魏格納憑著在氣象學領域內的突出成績,和他那遠近聞名的頑強精神,終於贏得了政府的信任。政府派他以官方氣象學者的身份,隨這支丹麥探險隊一起前往格陵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