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諾伯特·維納:創建控製論的先驅(1 / 3)

機器、生物、社會,這些在常人看來毫無共同之處的東西,都被維納以他所創立的控製論聯係到了一起。20世紀中葉,科學和社會的發展出現了對這種聯係的需要並為這種需要的實現提供了可能。機器人、自動化、經濟及社會控製均由此而出,控製論的創立開辟了科學史上的新時代。

“控製論之父”諾伯特·維納,1894年生於美國哥倫比亞城,父親是哈佛大學斯拉夫語教授。小維納是遠近聞名的神童。他11歲上大學,18歲獲哈佛博士學位。他通曉10國語言,曾先後做過教授、工程師和新聞記者,是個才華橫溢、豐產多收的科學大師。

科學經過世紀之交危機、革命、振興的痛苦而又亢奮的過程之後,到20世紀中葉便出現了綜合發展的趨勢。這時,科學各領域的獨立發展均已達到碩果累累的相對穩定的階段,到了利用相鄰學科彌補自己在對世界整體性把握上的不足並在相鄰領域為自己學科成果尋找意義的階段。正如維納所說,屆時,“科學的發展史上,可以得到最大收獲的領域是各種已經建立起來的部門之間被人忽視的無人區”。正是維納等人所開始的對從前人類不曾涉足過的科學荒地的開發,才催生出20世紀中後期新興交叉科學群。

由於涉足領域的寬泛和成果範圍的廣博,對維納一生科學思想和事業選擇起過作用的人很多,但其中重要的有4人:他的父親裏奧·維納;英國大數學家、大哲學家羅素;20世紀數學巨人、德國大數學家希爾伯特,以及維納的好朋友、科學夥伴羅森勃呂特。

維納上大學前的所有學業都是在家中在其父親的督導和教育下完成的。父親的廣博學識和嚴謹作風,幫維納為以後學業的進一步發展和才能的進一步施展打下了基礎。這位哈佛教授從兒子一出生的那天起,就承擔起了對兒子的教育職責。早期開發的得法,使維納智力的進步非常迅速。他3歲就開始看書,而且鑽進去就忘記一切。隻要能拿到手的書,他就會無所不讀,連神學書、漢語詞典、出土文物報告他都興趣盎然地翻閱。廣泛地閱讀奠定了維納寬廣的知識結構,開闊了視野,也為他以後多樣性興趣發展及多學科的綜合能力打下了基礎。

從這個角度看,裏奧是個寬容的父親,他使維納逃脫了學校古板教學模式對人的想像力、創造性等天賦的束縛,使他在最易廣泛接受新事物,最能養成良好思維習慣的時候得到了輕鬆、和諧而又極富感染力的環境。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裏奧又是個嚴厲的父親,他對維納管束和引導極有條理,要求也極嚴格,常常為一點兒小事兒就大發雷霆,隨口罵出“蠢驢”、笨蛋”、“畜生”之類的粗話。致使40年後維納回憶當時的情景仍然心有餘悸。但是,裏奧對維納的管束絕不是毫無道理的,他懂得如何為兒子培養出出類拔萃的素質。

寬容和嚴厲並重的督導原則最大限度地開發了維納的智力。他不滿7歲的時候就已經學完了初等數學到解析幾何的全部中學數學教材。學了物理、化學,學了法文、德文、拉丁文。閱讀了從達爾文進化論到精神病學,從凡爾納科學幻想小說到18、19世紀世界文學名著等等許多人一生都讀不完的書。這是他成年後超群智慧之泉的源頭。

除了早期教育之外,裏奧所做的影響維納一生的決斷是讓兒子的大學就讀於塔夫茨學院。這是哈佛附近的一所小型理工學院。為什麼放著堂堂哈佛不讀卻選擇了這樣一所小型學院呢?裏奧不想讓哈佛緊張的考試摧毀了兒子的健康心態,也不想讓一個11歲入大學的孩子引起哈佛的轟動。他要讓兒子專心學習數學。可是數學卻拴不住小維納的心。他的興趣一轉再轉,飄浮不定。這雖然違背了裏奧的初衷,但也確實是父親為他安排的這個氣氛相對寬鬆、自由的小學院成了維納原本豐富多彩的知識結構和思維優勢得以進一步生長的肥沃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