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中國“社科四大發明”對西方的貢獻——曾經的輝煌 第1章“中學西漸”路線圖:中國思想如何傳到西方
早在100多年以前,西方思想家就將火藥、指南針、印刷術看做是預告資本主義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火藥把騎士階層炸得粉碎,指南針幫助西方打開了世界市場並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術則變成新教的工具。總的來說,這些發明成為西方科學複興的手段。
在指南針和火藥的幫助下,1492年,哥倫布從歐洲航行到了美洲;1498年,達·伽馬繞過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到達了印度;1521年,麥哲倫又從美洲到達了菲律賓。此後,中國與西方在海路交通上有了突破性的進展,一改自古“絲綢”一條陸路的曆史,在16—18世紀進入了一個通過海路進行文化交流的新時代。正是在如此的曆史背景下,也就是在明末清初,西方一批批的傳教士進入了中國,並將中國思想文化帶到了西方,這成為西方啟蒙運動的思想來源。
我們應該了解這段曆史事實,這對於當代中國人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在世界文明發展進程中的角色和作用,消除“西方中心論”所滋生的殖民地文化心理,重新認識自己的民族文化,挺直自己民族文化的脊梁,乃至中華民族的複興,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再度輝煌都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
在現代西方文明的形成過程中,中華文明功不可沒,也可以說中華文明是現代西方文明的主要思想源泉,中國先是西方的老師,後是西方的學生。
17—18世紀的“中國潮”時期,孔子的道德哲學、老子的治國思想、中國的悠久曆史、漢語的哲學意義,一時都進入西方人的生活,成為他們談論的話題、模仿的對象與創造的靈感,1600年到1649年,歐洲每年就要出版30—50部包含中國的著作,1700—1759年共出版了599部有關中國的著作。
中華文明西傳可以分為啟蒙運動前期和啟蒙運動時期兩個階段。啟蒙運動前期主要是介紹傳播階段,而啟蒙運動時期,則是西方思想家直接用中華文明對西方中世紀文明宣戰,這一時期的思想奠定了西方現代文明的基礎,可以說沒有中華文明的傳入,也就沒有現在的西方文明,而西方對中國的了解之早,之深也遠超文明的想象,這裏筆者就掛一漏萬地將中華文明向西方傳播的曆史做一個簡略的歸納。
中學西漸
1275年:馬可波羅來到中國,並在政府任職。他在華20餘年,回國後大力宣傳中國文明,激起了強烈反響,從此西方人知道了在東方存在一個強盛繁榮的中國,這也拉開了中華文明向西方傳播的序幕。
1582年: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來到中國,在中國生活了27年,他於1598年完成了用拉丁文注釋《四書》的工作,1610年去世,留下了一本《出訪中國記》,歐洲人第一次從此書中知道中國的聖人孔子和儒家經典。
1584年:西班牙傳教士出版了《中華大帝國風物史》,對中國的介紹比較豐富,其中提到中國法律不僅用於懲治犯罪,還用於獎賞善舉,認為歐洲法律隻講懲罰犯罪,是片麵的、不正確的,對中國政治製度表示欽佩。
1590年:葡萄牙人在澳門出《絕妙論著》一書,向西方介紹中國曆史地理、人口物產,讚譽了中國的瓷器、印刷、繪圖、航海、天文、火藥等科技成就,同時也稱頌中國的政治製度。
1616年:金尼閣著有《中國傳教史》,又於1626年用拉丁文譯出了《五經》。
1621年:英國人伯頓讚譽中國人勤勞整潔、彬彬有禮,中國政府有組織、效率高,有完善的文官製度。
1624年:英國人赫伯特發表了《真理論》,奠定了“自然神”論基礎。該書認為孔子是“自然神”論者,他汲取孔子的思想,反對超自然的力量,反對“神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