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中國“社科四大發明”對西方的貢獻——曾經的輝煌 第2章中華文明:歐洲啟蒙運動的思想之源
在17—18世紀的歐洲,中國思想的傳播,讓一批歐洲啟蒙思想家都狂熱地崇拜中國,如伏爾泰、萊布尼茨、霍爾巴哈、魁奈、歌德等。正如伏爾泰所言:“商人發現東方,隻曉得追求財富,而哲學家則發現精神的世界。”
伏爾泰是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他的思想對18世紀的歐洲產生了巨大影響,後來人認為18世紀是伏爾泰的世紀。伏爾泰是中國思想在歐洲最有力的鼓吹者,他和他的“百科全書派”一直主導著法國的啟蒙運動。
伏爾泰在他的書中說,“我全神貫注地讀孔子的這些著作,我從中吸取了精華,孔子的書中全部是最純潔的道德,在這個地球上最幸福的、最值得尊敬的時代,就是人們遵從孔子法規的時代,在道德上歐洲人應當成為中國人的徒弟”。
伏爾泰還認為:“中國是全世界最優美、最古老、最廣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國家”。他說:“當中國已經成為繁榮而且製度完善的國家時,歐洲還是一小撮在森林中流浪的野人呢!”他大聲疾呼法國要“全盤華化”!他主張,每個法國人都應該把“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魁奈、狄德羅、愛爾維修都是法國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都是“百科全書派”的領導人。他們認為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的將政治和道德結合的國家,中國的統治者明白要使國家繁榮,必須仰賴道德,中國的學說值得所有國家奉為楷模。霍爾巴哈宣稱法國要想繁榮必須以儒家的道德代替基督教的道德。
中國思想在德國的傳播
在17、18世紀,“德意誌”隻是一個地理概念,實際上是由數百個騎士國組成。在各方麵都遠不如法國,在思想文化上,德國更是唯法國馬首是瞻。當法國人追捧中國的時候,德國對中國文化的熱情自然也不低。德國哲學的鼻祖萊布尼茨就勤於研究中國文化,他年輕的時候就閱讀了法文版的孔子傳記,後來又從傳教士手中獲得了許多關於中國的第一手資料。
萊布尼茨認為,中國有著令人讚歎的道德,還有自然神論的哲學家,其哲學體係的創立遠在希臘哲學之前。萊布尼茨所創製的二進製算法、成為近代信息技術的基礎,他認為是中國讓歐洲覺醒了。
萊布尼茨的哲學思想,對於以後的德國哲學家康德、黑格爾都有重要影響。萊布尼茨的學生沃爾夫認為儒家哲學具有理性的特點,是非宗教性的。康德、赫爾德等人都很了解中國,也了解孔子和儒家的主張。真正把東方價值觀研究透了的是文學家歌德,他對中國文化的認識也是從一些文學作品開始的。歌德讀過《好逑傳》、《老生兒》、《花箋記》、《玉姣梨》等中國小說,並通過男女主人的高度的道德克製敏銳地發覺了中國禮教的特點。對於中國的孝道,歌德認為孝是一切之本,在歌德晚年,他仿照中國詩歌寫了《中德四季晨昏雜詠》,對於儒家的“中庸”之美和道家的“自然”意境體會頗深。
1769年,有人寫文章認為中國比歐洲的某些地區還要知名。啟蒙運動開始時,孔子成為歐洲的名人,歐洲啟蒙思想家言必稱孔子和中國,來推行他們的思想主張,儒學成為攻擊世襲特權的武器。在當人們翻閱18世紀法國思想家、經濟學家撰寫的作品、遊記或文章時,會驚訝地發現,中國的名字是如此頻繁地出現,激起了那麼多的讚譽。經過啟蒙思想家的努力,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戰爭,法國的啟蒙思想推廣到全歐洲,這時歐洲人也開始了曆史的新紀元,從此進入了曆史發展的快車道。
中華文明對西方文明的四大貢獻
中華文明對西方的影響是多方麵的,是持久且不可逆轉的,筆者認為其中最具有實質性意義的主要為四個方麵:人文社會的形成、現代民族國家結構的建立、現代文官製度的製定和西方經濟思想的產生,這四方麵幫助西方國家走出了中世紀的陰霾,構成了現代思想文明的根基,這四大方麵也是中國在社科領域的四大發明,其對現代世界的影響,絕對不次與我們所熟知的另外四大發明。下麵幾節就對這四方麵進行重點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