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人物
奧黛麗?赫本
她是優雅的同義語,她是女人與天使的精致結合體,她是聖潔與美麗的標尺。這個世界上,無論男女都為她傾心,甚至連上帝都渴望親吻她的臉頰。她是飄落在人間的天使,她是奧黛麗?赫本。
人物簡曆
1948年,初次登上舞台,參演音樂劇High Button Shoes。
1953年,與好萊塢著名影星格裏高利?派克一起主演的《羅馬假日》正式上映,奧黛麗?赫本所扮演的安妮公主形象深入人心。
1954年3月25日,榮獲第26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1961年,主演的《蒂凡尼的早餐》成功上映,再次聲名大噪。
1969年1月18日,距離她和梅爾正式離婚的6周後,奧黛麗?赫本同比她小9歲的意大利著名心理學家安德烈?多蒂結婚。
1989年,與好萊塢大導演史蒂芬?斯皮爾伯格合作,出演最後一部電影《直到永遠》。
1990年,當選美國著名雜誌《人物》“世界50大最美麗人物”之一。
1993年1月20日,在瑞士托洛徹納茨的住所,因結腸癌病逝。同年,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傳奇語錄
“人生最重要的莫過於享受生命,過得快樂——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抬頭挺胸,仔細聽別人講話,麵帶笑容。”
“愛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愛情的枯萎和變質。經曆過一切之後,我才意識到原來它可以殘酷地扭曲你的生活,粉碎你的人生。”
降落凡間的天使
如果你看過《羅馬假日》或者《蒂凡尼的早餐》或者《窈窕淑女》,你肯定無法忘記一個兼顧外表美與心靈美的的天使,那就是奧黛麗?凱瑟琳?赫本?羅斯頓。她的美超出外在,抵達了內在,就像一位天使,降落在了人間。
奧黛麗?赫本的“禦用”攝影師,鮑勃?威洛比回憶起初次見到赫本的那一刻時說:“那是在1953年,華納的片場,我驚呆了,我從來都沒有見到過如此優雅美麗的女孩。她的微笑是上帝創造的,用來融化凡人的心。”
苦難童年
1929年5月4日,伴隨著比利時布魯塞爾一名纖弱女嬰的啼哭,荷蘭貴族後裔的女伯爵艾拉?赫姆斯特拉和英國銀行家迎來了他們愛情的結晶——奧黛麗?赫本。出身名門的顯赫家世,藝術之都的文化積澱為赫本最初的成長打上優雅的印記。但好景總不長久,少女時代的赫本遭遇更多的是磨難。
赫本六歲時父親離家出走,從此家中鮮有笑語和歡聲;1939年二戰的爆發更讓赫本飽嚐了人間的辛苦。比利時淪陷後,赫本母女輾轉來到荷蘭,在紛飛炮火籠罩下的地下室裏度過整整五年。轟炸的威脅、饑餓的難挨、納粹的入侵成為赫本從兒童時期走向少女時代的主要記憶。後來讓赫本引領全球時尚風潮的高挑纖瘦身材就是拜戰爭時期物資匱乏之所賜。
但對於命中注定要走向輝煌的人來說,再艱苦的條件也無法阻撓她的綻放。赫本從小就對音樂產生了濃厚興趣,而芭蕾則讓赫本癡迷。她的芭蕾舞訓練從戰前就已經開始,從此之後持續多年,即使是戰火蔓延也沒能斷絕赫本對芭蕾的熱愛。嚴格的舞蹈訓練塑造了赫本亭亭玉立的身材,也賦予了她隱忍謙和的性格。
公主誕生
二戰結束後,為謀生計,已經出落得光彩照人的赫本開始當攝影模特並參與一些歌舞劇團的演出。她天生的鏡頭感和純美氣質也讓她有機會在幾部電影中擔當小角色。在英國影片《天堂裏的笑聲》中,赫本說出了自己的第一句電影台詞,成功吸引了英國電影界的注意;稍後她又被選為舞台劇《金粉世界》的女主角,登上美國舞台。《金粉世家》在百老彙引起轟動,而赫本也由此進入好萊塢的視線。正在為《羅馬假日》遴選女主角的威廉?惠勒在觀看該劇後為赫本深深著迷,她迥異於傳統好萊塢肉欲性感美女的清純打動了惠勒,他說:“我終於找到我的公主了!”
此後的故事全世界都耳熟能詳:赫本以完全的本色演出打造了好萊塢最迷人的形象之一,成為當年度奧斯卡和金球獎的雙料影後;她征服了全世界的觀眾,並掀起了全球性的時尚潮流,瑪麗蓮?夢露的豐滿性感從此不再是美的唯一標準。她在電影中的短發發型被命名為“赫本頭”,在世界各地受到效仿。
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赫本激動的說:“這真讓人有點受不了”。的確《羅馬假日》不僅煊赫一時,更完全改變了赫本今後的人生軌跡。從此赫本走上了通往偉大演員和超級偶像的康莊大道。
璀璨星光
《羅馬假日》為赫本開啟了輝煌的道路。之後赫本主演了多部大獲成功的優秀影片,鞏固了自己的偶像地位。在《莎賓娜》中,赫本與巨星亨弗萊?鮑嘉合作演繹扣人心弦的愛情故事;在《蒂凡尼的早餐》中赫本又與著名設計師紀梵希合作,塑造了令世界動容的優雅造型,《月亮河》的旋律也被赫本唱響世界;而《甜姐》中單純可愛的模特,《偷龍轉鳳》中冰雪聰明的女賊,《謎中謎》中優雅迷人的少婦以及《窈窕淑女》中麻雀變鳳凰的貴婦人都令赫本的偶像地位日益鞏固,無人可及。
赫本作為明星和時尚偶像的身份如此煊赫,以至於人們往往忽視了她在表演領域所具有的才能和複出的努力。事實上,赫本自始至終都致力於挖掘自己的表演潛力,並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為了開拓戲路,她絲毫不擔心損害“玉女”形象,大膽嚐試各種角色,在《雙姝怨》中出演同性戀,在《修女傳》中出演樸實無華的修女,在《盲女驚魂記》中扮演盲人。所有這些嚐試都可圈可點,後二者還為赫本帶來兩次奧斯卡影後提名。
赫本不僅是電影明星,還是時尚締造者。紀梵希曾經笑言:“赫本即使隻是披著一個裝土豆的口袋,也能夠顯露出高雅的氣質。” 她崇尚樸素簡潔的穿衣觀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的共識,她的平底鞋、三分袖、緊束腰身、立領套頭毛衫、誇張黑色太陽鏡……都曾是時代的焦點,使赫本成為時尚界的象征人物。
坎坷情路
事業有成的公眾人物往往不得不在個人生活方麵作出犧牲,女性更是如此。赫本的愛情之路便十分坎坷。
赫本的初戀發生在她事業起步初期,對方是英國企業家詹姆斯?漢斯。盡管母親一再勸告赫本事業和愛情難以兩全,但赫本始終抱著魚與熊掌兼得的幻想。但隨著《羅馬假日》在全球範圍的成功,赫本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裂痕和矛盾不可避免的產生。思前想後,赫本痛苦的放棄了青澀的初戀。
在《羅馬假日》的倫敦首映式上,赫本與電影人梅爾?費勒結識。費勒比赫本大十四歲,他的成熟氣質俘獲了赫本的芳心,二人很快合作出演《莎賓娜》並舉行了婚禮。公主有了稱心如意的歸宿,二人還誕下一子肖恩。但之後赫本的事業一帆風順,如日中天,而費勒卻始終在二流作品中掙紮。生活在赫本光芒掩蓋之下的費勒壓力越來越大,婚姻裂痕漸漸顯現。盡管赫本試圖挽回 ,但這段婚姻還是在1967年走到盡頭。
1968年,赫本在希臘旅行期間邂逅心理醫生安德烈?多蒂。多蒂是意大利人,從少年時開始就是赫本的崇拜者,此時他以意大利人特有的熱情感染了赫本。二人不顧年齡的差距舉行了閃電式的婚禮,並誕下一子盧卡。赫本接受上次婚姻失敗的教訓,徹底息影,在家相夫教子。但多蒂意大利式的放蕩不羈讓赫本承受了越來越重的壓力。七年後,忍無可忍的赫本提出離婚並重返銀幕。但此時她已為這段不值得付出的婚姻浪費了一個演員的黃金時代。
1980年,赫本與羅伯特?沃特斯相遇,這個後來被她成為靈魂伴侶的男人當時正遭受喪妻之痛,兩顆受傷的心靈同病相憐,緩慢而堅定的靠近。此後二人相濡以沫十多年,指導赫本病逝。因為羅伯特,赫本度過了平靜和美的晚年。
1993年1月20日,奧黛麗?赫本在瑞士家中走完人生的最後幾步。赫本一生留下20多個經典銀幕形象,更以巨大的人格魅力贏得全世界的喜愛。她終其一生保持著謙和溫厚,優雅高貴的性格,以仁愛之心應對整個世界。尤其是在晚年,赫本淡出影壇,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大使,致力於慈善事業,多次不顧重病纏身遠赴非洲為飽受 戰火蹂躪的兒童貢獻力量。世紀之交時,權威雜誌評選二十世紀最完美女星,赫本高居榜首。赫本的傳奇超越了時間和空間的桎梏,走向永恒。
奧黛麗?赫本的生活哲學
奧黛麗?赫本對生活的態度和她的個性緊密相關。赫本擁有無可爭議的巨大成就,但她卻從未有過多的野心,而是崇尚儉樸、自然的生活方式,充實祥和的家庭生活是赫本人生最重要的追求。 這不僅表現在她為了挽回瀕臨失敗的婚姻,甘願在事業巔峰時期突然息影,還更生動的體現在她對待平凡瑣屑日常生活的認真態度上。赫本長子西恩在著述中回憶道:“母親熱愛家庭生活,我經常看到她在廚房中一絲不苟地準備食物。對於每一件事情母親都竭盡所能地去做,這讓她由衷地感到滿足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