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本的骨感美令很多人豔羨不已,但赫本從來不會為身材特意控製飲食,而是推崇健康有節製的飲食安排。赫本的日常飲食搭配十分全麵,畜肉、禽類、魚類、蔬菜和碳水類都有攝取;在吃自己偏愛的意大利麵時,赫本都會搭配一份蔬菜沙拉以保證均衡營養;此外,不管多麼美味的食物,赫本都不會過量食用,對快餐食品赫本也堅決地說“不”。
除此赫本還一直保持午睡和散步的習慣。在羅馬生活時,城市交通狀況不佳,赫本幹脆徒步出行。而在瑞士家中時,赫本則將遛狗作為晚餐後的必修課。
赫本風格:奧黛麗?赫本與時尚
作為好萊塢奉獻給世界的最完美偶像之一,奧黛麗不僅在演藝生涯中取得輝煌成就,同時也是時尚界的寵兒和潮流引導者。
本的獨特外在特質和脫俗的內在氣質是她備受時尚青睞的先決條件。赫本的童年正逢物資匱乏的二戰,她在發育時期遭受營養不良的煎熬,但卻因此獲得頎長纖細的身材;長期的芭蕾訓練則塑造了赫本舉手投足間的優雅儀態。氣質是性格的自然流露。赫本溫良謙和,平易近人的個性使她擁有與生俱來的親和力和吸引力。對於設計師來說,這樣的女星最能賦予服裝以靈魂。紀梵希,瓦倫蒂諾等知名設計師都表示赫本是自己的重要靈感源泉。
赫本對時尚有深刻的見解。她認為,每個人都應著重尋找適合自己的風格,在此基礎上根據流行風潮和季候變化進行精雕細刻,而不是人雲亦雲追趕潮流。赫本崇尚簡潔之美,他的兒子西恩總結說,“越簡單越好”是赫本時尚之道的核心。優雅通過簡潔來體現,而與繁複無關的觀點如今已是歐美時尚界的共識。赫本展示的清新簡潔之美一掃好萊塢一貫推崇的華貴和肉感,成為時尚潮流重大逆轉的前奏。
作為電影演員,赫本的時尚觀點在其電影作品中得到極大體現,她最令人難忘的電影造型往往貼有“赫本風格”的時尚標簽。《羅馬假日》中的清新短發《莎賓娜》中的曳地無袖純白刺花長裙,《第凡尼的早餐》中的黑色雞尾酒裙,《謎中謎》中經典的圓框太陽鏡,《窈窕淑女》中精致的寬簷帽,都是時尚曆史上的經典元素,並至今深刻影響人們審美理念。 赫本鍾情時尚,但在她看來,時尚的東西永遠是個人風格的體現,是內在美的延伸。做時尚的主人而非奴隸,也許正是赫本風格長盛不衰廣受追捧的原因。
迷人的銀幕形象和對時尚的完美把握使奧黛麗?赫本成為傳奇,但她的愛心使傳奇成為永恒。
赫本一生都關注慈善事業,這可能與她的童年經曆有關。赫本在二戰的困苦環境中度過童年,對缺乏關愛的兒童的痛苦有深刻體會。赫本在數十年後還對戰爭結束後得到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救助的情景記憶猶新,幫助他人的力量讓赫本記憶深刻。這也是赫本與聯合國兒基會的首次接觸。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赫本逐漸淡出影壇,就任聯合國兒基會大使,不遺餘力的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喚起社會對索馬裏、蘇丹等落後國家兒童生存狀況的關注。赫本曾說:“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但是世界隻有一個,它正變得越來越小,人們之間的接觸也不得不越來越頻繁。我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那些富有的人就有義務、有責任去幫助那些一無所有的人。”除了參與活動,發表演講,赫本還親力親為,多次不顧戰亂和傳染病的危險親赴非洲,走到地球上苦難最深重的角落擁抱飽受折磨的兒童,展開考察並實行援助。
赫本對兒童慈善事業的關注源自內心深處的真誠。這不僅占用了赫本晚年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就是在彌留之際,赫本也須臾未曾忘懷。赫本之子西恩回憶赫本去世前一天的情景:“我問她有沒有什麼遺憾的。她說:‘沒有,我沒有遺憾,……我隻是不明白為什麼有那麼多兒童在經受痛苦。’”
45、貓王
傳奇人物
搖滾之王:“貓王”艾爾維斯
毋庸置疑,已經離開人世超過30年的“貓王”,仍然是世界音樂史上最有影響力的藝人之一。他開創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音樂風格——把藍調、鄉村、藍草以及福音歌等音樂風格融合在一起,催生了搖滾樂的時代,並為以後此類風格的歌手和音樂人鋪平了道路,他是名副其實的“搖滾之王”。作為一位優秀的藝人,他的抱負卻僅限於此:在音樂世界裏發現的樂趣終究未能抵抗住藥物的誘惑。最終,他成了一位充滿悲劇色彩的明星,甚至缺乏掌握自己的生活的必要能力。更諷刺的是,英年早逝的艾爾維斯比生前更具經濟價值。不過他始終是一位神奇人物——這個來自社會最底層的男孩,成長為了一個高高在上的“王”,隻不過“在位”的時間十分短暫。
人物簡曆
1947年,母親格拉迪絲為他買了第一把吉他。
1953年,在孟菲斯錄音服務室錄了一張名為《我的幸福》的唱片,作為送給母親格拉迪絲的生日禮物。
1954年,7月5日,錄了第一章商業唱片《沒關係,媽媽》。
1956年3月13日,發布第一張專輯,銷量達到100萬張。
1957年3月,買下“優雅山莊”。
1958年,正式進入軍隊服役。
1960年,已經晉升為中士的艾爾維斯退役。
1975年,憑借專輯《您是多麼偉大》獲得他最後一個格萊美獎。
1977年8月16日去世,時年42歲。
1982年,“優雅山莊”麵向公眾開放。
傳奇語錄
“搖滾基本上就是福音和節奏藍調。”
“有人說我創造了一種全新的音樂風格,對此我無法評說,因為我譜寫的旋律其實都古老得如同音樂本身。”
“當我們相信自己對這個世界已經相當重要的時候,其實這個世界才剛剛準備原諒我們的幼稚。”
“當你對自己誠實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人能夠欺騙得了你。”
叛逆先鋒?放蕩歌手?
自1962年以來,“滾石”樂隊一直占據著文化主流的地位;在發布他們的第一張專輯三十年後,“空中鐵匠”樂隊仍然在不斷推出膾炙人口的歌;卡洛斯?桑塔納也簡直就是個不朽的傳奇……僅僅在十年多一點的時間裏,事業就從巔峰跌入低穀的艾爾維斯自然無法隻與他們做簡單的對比。但因演唱搖滾樂時那套“撞與扭”的動作,而賦予了“骨盆艾爾維斯”的綽號的他,不管是被視為音樂先驅,還是悲劇人物,依然是20世紀影響力最大的藝人之一。因為,在不知不覺當中,亦或是叛逆先鋒,亦或是放蕩歌手的他成了上承20世紀50年代艾森豪威爾時代中規中矩、談性色變的保守文化,以及帕特?布恩式的淺吟低唱,下接60年代晚期風格尖銳的反傳統文化的一座橋梁,他用他誇張的臀部扭動將搖滾這個新藝種帶入了千家萬戶。“艾爾維斯有一千種麵龐,喜歡他的人也有千種理由,討厭他的人則有千種借口。”年輕的艾爾維斯和誕生初期的搖滾樂一樣,飽嚐媒體老拳與文化大棒,但也是這重重的壓力,使得他名聲日隆。
“還沒有學會說話時就開始嚐試唱歌了”
1935年1月8日,一個寒風凜冽的冬日,中午時分,艾爾維斯?阿倫?普萊斯利出生在美國密西西比州的圖佩羅。對於母親格拉迪絲來說,這次生產過程是漫長而痛苦的——她遇上難產;醫生還驚奇地發現,她懷的是一對雙胞胎,不過其中一個是死胎。失去了一個孩子的格拉迪絲傷心到了極點,便把自己所有的感情傾注到了艾爾維斯身上。少女時代夢想成為一名舞蹈演員的格拉迪絲,對於音樂也十分喜愛,自然對於兒子艾爾維斯身上音樂方麵的天賦自會覺得欣喜。她到處宣揚,說艾爾維斯“還沒有學會說話時就開始嚐試唱歌了……在唱歌方麵,艾爾維斯有著神奇的天賦,他又一副天使般的嗓子。”普萊斯利的父母都是貧苦的佃農,家裏生活一半都是政府救濟。不過,隻要他們手裏有多餘的錢,母親格拉迪絲就會給艾爾維斯買些特殊的禮物。1947年,在母親的節衣縮食和精打細算之下,艾爾維斯擁有了生命中的第一把吉他。盡管艾爾維斯曾一度懷疑自己能否喜歡上這個新奇的玩意,但是在擁有了之後,他越來越愛這種樂器。當時吉他知識少的可憐的他完全靠自己摸索學習彈奏,有時,他會獨自坐上幾個小時,跟著收音機裏的音樂努力地邊彈邊唱。那時候,當地人有每周六晚收聽“大奧普裏”鄉村音樂音樂廣播節目的習慣,由於家裏拮據,艾爾維斯便隻能跟著父母到鄰居家去聽節目。人多的時候,他隻是坐在遠遠的角落默默地聽。但是如果人少,她便會跟著收音機唱起來,雖然很小聲。在幾年之後,艾爾維斯對這段的回憶是:自己從來就不是一個真正的鄉村音樂迷,隻是喜歡唱歌而已。不過兒時在貧民窟的生活,使得黑人靈歌和白人的鄉村音樂漸漸占據了艾爾維斯這個小鬼的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