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政略決勝者(3)(2 / 3)

11

年輕的將領聽不進這番諍言,認為不過是老年人謙衝為懷的場麵話。他立即率領所屬軍隊離開,自行另找位置紮營【114】。漢尼拔對於這些狀況了如指掌,一直在注意觀察,等待有利的機會。一個小高地位於漢尼拔和米努修斯兩軍之間,看來像是有利的位置,不難占領用來作為營地;從遠處看過去,四周的田野非常開闊平坦,雖然有些不引人注意的溝渠和窪坑,肉眼很難分辨出來。漢尼拔隻要願意,可以很容易占領那個地點,他一直讓它留下當做誘餌,預備在適當的時機,引誘羅馬軍隊出兵作戰。等到米努修斯和費邊分手以後,他認為有利的時機已經來到,就在夜晚派出相當數量的兵員【115】,配置在不起眼的溝渠和窪坑裏麵,清晨來臨以後卻派出少數分遣部隊,在米努修斯可以看到的狀況下,前去占領那個小高地。

果然不出所料,米努修斯上了大當,他首先派出輕裝部隊,然後又增加一些騎兵,要將前麵的敵軍趕走。最後他看到漢尼拔親自出陣支援手下人馬,便率領全軍到平原去列陣。米努修斯與高地上的敵軍接戰,忍受各種投射武器的襲擊,雙方的戰鬥在相當時間內維持勢均力敵的局麵。等到漢尼拔發覺米努修斯全軍,已經落入他所布置的陷阱,背後正對著藏在低地的伏兵,於是他發出號令,埋伏的人馬從各處衝殺出來,喊聲震天在側背攻擊米努修斯的軍隊。這場奇襲帶來重大的傷亡,全軍陷入驚慌和混亂之中,米努修斯本人也失去信心,眼看手下一個一個部屬,全都無法麵對危險奮戰到底,打算趕快脫身撤退。此刻要想安全離開已非易事,努米底亞(Numidia)騎兵部隊大獲全勝,正在這片平原上麵縱橫飛馳,到處追殺落單逃亡的人員。

12

費邊知道羅馬軍隊會遭到危險,從米努修斯的魯莽衝動和漢尼拔的詭計多端,早已預料會有事故發生。他一直使部隊處於全副武裝的狀況,隨時準備應付事態的變化;而且不信賴旁人,親自在營地前麵觀察戰況的進展。他看到米努修斯的軍隊被敵人圍得水泄不通,從他們的舉止驚措和改變陣式得知,已經沒有抵抗的決心而是要脫離戰鬥。這時費邊深深地歎口氣,用手拍了一下大腿【116】說道:“啊,赫拉克勒斯!可悲的慘劇怎麼比我預料的來得更快;就他的性格來說,這種後果是遲早的事,米努修斯終究走上毀滅之路!”然後他下令擺出他的儀仗在前麵引導,全軍隨著出發。他對大家說道:“我們必須趕快去援救米努修斯,他是一個英勇的戰士,熱愛自己的國家,他是為了急於作戰而深陷敵陣,雖然行事過於衝動,以後我們再勸他也不遲。”

費邊率領軍隊向著敵人前進,首先清除平原上麵的努米底亞騎兵,接著攻打從背後襲擊羅馬部隊的敵軍,殺死奮勇抵抗的步卒,對其餘的敵人喊話要他們趕快逃命,不然的話就如同先前的羅馬人一樣被包圍。漢尼拔看到戰局突然發生變化,費邊根本不考慮已經老邁的年紀,發揮難以置信的精力,從陣列中打開一條血路向著山坡突進,要去與米努修斯會合。這位迦太基人的將領保持謹慎的作風,盡量克製自己的情緒,下令退兵,領著手下的人馬回到營地,讓羅馬人能夠安全撤走。據說漢尼拔在這個時候用開玩笑的口吻向友人說道:“這片一直籠罩在山頭的烏雲,終究會變成襲擊我們的暴風雨,我不是早就說過這話嗎?”

13

費邊在他的手下將戰場的戰利品收拾完畢以後,便回到自己的營地,沒有對他的同僚說過一句指責的重話。米努修斯把他的部隊集合起來,向他們說道:

辦理軍國大事而從不犯錯幾乎是人力所無法達到的要求;品德高尚的有識之士應盡的本分,是領受錯誤的教訓而謀求改進。我有理由埋怨流年不利,但是更要感謝所遭遇的厄運,能在短短的幾個時辰之內,糾正我長期以來的過錯,給我一個難忘的教訓,不要做一個“既不能令,又不受命”的人。對於那個掌握勝利契機的長者,我們隻有奉令不應抗拒;因此,從今而後,無論任何事情都唯笛克推多馬首是瞻;隻有在對他表示感激這件事,我才是你們的領導者,除此以外,我永遠是第一個聽命從事的人。

說完這些話以後,他下令高舉軍團的鷹幟在前麵引導,全軍隨著他前往費邊的營地。在他走進營門的時候,士兵都為這個非比尋常的景象感到驚愕,不知道他的來意何在。等他快要走近笛克推多的帳幕,費邊出來迎接,於是他馬上把鷹幟放在費邊的腳前,高聲稱呼他為父親,他的手下也向費邊的士兵致敬,稱他們為“恩主”,這是解放奴對贈給他們自由的人所用的尊稱。等到整個場麵安靜下來以後,米努修斯說道:

啊!笛克推多,你今天贏得兩場會戰的勝利:一場是你靠著英勇的行動和領導的才能戰勝漢尼拔,另一場是你用智慧和仁慈贏得同僚全心的順服。前麵這場勝利你保全我們的性命,後麵這場勝利你使我們獲得教訓。我們從漢尼拔那裏遭到可恥的失敗,但是我們很高興輸在你的手裏,因為從而恢複我們的榮譽和安全。我稱你為仁慈的父親,除此我想不出還有更高尚的稱呼,即使是父親的賜與,也比不上從你那裏所獲得的恩惠。我的父親給了我個人的生命,你保全我和全體部下的生命。

他說完以後,就投入笛克推多的懷抱,雙方的士兵也都相互擁在一起,大家極為興奮流出歡欣的眼淚。

14

過了不久以後,費邊辭去笛克推多的職位,按照從前的方式選出兩位執政官【117】。他們接替職務以後還能遵守原來的策略,指導戰爭的遂行:避免與漢尼拔展開正式的會戰,僅僅對盟邦提出援助,不讓那些城鎮倒向敵人的陣營。特倫久斯·瓦羅(Terentius Varro)【118】的家世雖然清寒,膽大包天而且深受人民的喜愛,到了後來等他出任執政官,輕率衝動和愚昧無知的個性,以及孤注一擲的賭徒心理,使國家陷入危險的處境。他總是在市民大會中發表演說,羅馬要是還繼續派用費邊之輩的將領,戰爭將永無結束之日;而且大言不慚的宣稱,無論他在何處見到敵軍,當天就可以將他們一舉肅清,意大利再也見不到外人的蹤影。這些承諾產生很大的影響力量,竟能用來建立一支出征的大軍,人數之眾多為羅馬前所未見,總共征召88000名戰鬥人員【119】;然而人民所表現的信心,隻會讓見多識廣和深具經驗的人士感到驚慌,尤其是費邊更加如此。要是這支由羅馬青年的精英所組成的隊伍,一旦葬身在戰場,就再也找不到足夠的人力用來保衛羅馬。

他們去同另一位執政官埃米裏烏斯·保盧斯(Aemilius Paulus)商談。這個人的作戰經驗豐富隻是聲望不足,過去受到指控和處分因而對市民大會懷有畏懼之感,所以必須對他多方鼓勵,才會願意出頭反對同僚過於莽撞的行動。費邊告訴他,如果他想貢獻一己之力報效國家,那麼反對瓦羅愚昧無知的求戰,較之抗拒漢尼拔處心積慮的挑釁更為重要,因為這兩件事的目標相同,都想用一場會戰來決定羅馬的命運【120】。費邊對他說道:“談到有關漢尼拔的問題,照理說你應該聽我的意見,而不是讓瓦羅牽著鼻子走。我可以告訴你,如果今年還是拒絕開戰,漢尼拔的軍隊不是自行瓦解,就是他要主動率軍離開。當前的狀況看得很清楚,即使迦太基人獲得多次勝利,意大利的城邦或市鎮沒有一個投向他的陣營;據我所知,他們的兵力現在已經不到當初的三分之一。”

據說保盧斯在聽完這些話以後,對這群來人說道:“就我個人來說,寧可與漢尼拔決一死戰,不願再次忍受同胞的投票處分,因為羅馬人民都在熱切期望你們所不讚成的行動;然而這件事關係著全城的生死存亡,我對於戰爭的遂行和指揮,一定會遵照費邊的意思辦理,至於其他人的看法如何隻有置之不理。”

15

雖然保盧斯的心中自有打算,還是不敵瓦羅的剛愎自用【121】。他們兩人都留在軍隊的時候,瓦羅堅持全軍的統一指揮,兩位執政官輪流負責一天,輪到瓦羅總領兵符,就把軍隊部署在漢尼拔附近,奧菲杜斯(Aufidus)河岸一個名叫坎尼(Cannae)的村莊【122】。他在天剛亮就將一件猩紅上衣掛在帳篷上麵,這是發起會戰的信號。執政官的勇敢行動,以及人數龐大的羅馬軍隊,具有兩倍的優勢兵力,使得迦太基人為之驚愕難安。

漢尼拔還是下令全軍備戰,自己帶領少數人員,騎馬前往不遠處一塊高地,觀察正在布陣的敵軍。他的隨員之中有一位名叫基斯科(Gisco),是出身同等階層的迦太基人,向他提到敵軍的數量如此龐大,真是令人大吃一驚。漢尼拔帶著嚴肅的神色向他說道:“基斯科!還有一件更令人驚異的事,你怎麼沒有注意到!”基斯科問他是什麼事,漢尼拔回答道:“好在我們前麵這一大群敵人當中,沒有一個人的名字叫做基斯科,否則的話怎麼得了!”將領所講這個出乎意料的笑話,使得大家為之捧腹不已,他們從山上向下走的途中,就把這件事告訴他們遇到的人,又引起一場大笑,幾乎沒有人能夠禁得住。軍隊看到漢尼拔帶著隨員從觀察敵陣回來,一路上笑聲不絕,使他們獲得深刻的印象,那就是當麵的敵軍不堪一擊,才使得他們的將領表現出歡樂的心情。

16

漢尼拔按照一貫的作風,運用能夠發揮優勢戰力的策略:首先他在排列陣式的時候保持在上風的位置,當時的風勢猛烈,掠過大片沙質平原,在迦太基軍隊的頭上揚起陣陣的塵土,向著羅馬人迎麵吹襲過去,使他們的戰鬥受到很大的幹擾。其次他把軍中戰力最強的人員部署在兩翼,訓練最差和最弱的單位排列在中央較為突出的部分。他特別交代兩翼的部隊,當敵軍大舉進擊中央的突出部隊,他們抵擋不住就會被迫後退,羅馬人一定向前追擊,會深入到兩翼的正麵之內,這時他們應該從左方和右方向中央席卷,同時攻擊敵軍的翼側,盡全力將他們包圍起來【123】。這種戰術運用的方式成為羅馬人失敗的主因。漢尼拔的正麵受到壓力隻有逐漸後撤,整個部隊構成半月形的連續陣線,負責指揮兩翼先鋒的將校獲得最好的機會,攻擊羅馬部隊的左右兩個翼側,迦太基人在後方會師切斷退路,把未及逃出包圍圈的敵軍全數殲滅。

據說羅馬騎兵犯了一個不可思議的錯誤,也跟這場慘劇有很大的關係;保盧斯的馬受傷將他摔落在地麵,執政官左右的人員都下馬給予協助,羅馬騎兵部隊看到他們的指揮官丟下坐騎,認為已經發出命令要大家下馬,對敵人實施徒步戰鬥。漢尼拔看到這種情形,說了一句話:“根本不要我們操心,他們是在自取滅亡。”有關這場會戰的細節,讀者可以參閱敘述詳盡的戰史【124】。

執政官瓦羅帶著少數人員逃到維奴西亞(Venusia)【125】;埃米裏烏斯·保盧斯無法製止手下人員的逃走,也沒有力量抵擋戰勝敵人的追擊;身體布滿傷口,心靈痛苦不堪,坐在一塊石頭上麵,期待死亡給他帶來解脫。他的臉孔受傷已經毀形,渾身滿是血汙,連他的朋友和奴仆從旁邊經過都無法辨識,最後有位出身貴族的年輕人科爾涅裏烏斯·連圖盧斯(Comelius Lentulus)認出他來,立即跳下馬背,要將坐騎讓給保盧斯,請他趕快離去,好為國家的安全保存一分元氣,危險的關頭特別需要經驗豐富的將校。無論如何他都不願接受這番好意,含著眼淚要年輕的連圖盧斯騎上自己的馬匹,然後站起來握著他的手,吩咐他去告訴費邊·馬克西穆斯,說是埃米裏烏斯·保盧斯直到臨死時刻,都遵照他的指示,從來沒有違背兩人所商議的辦法。他的時運不佳,開始受製於瓦羅,後來敗於漢尼拔之手。等到他把這件任務交付給連圖盧斯,找到雙方搏鬥最為激烈的地方,投身於敵人的刀鋒之上,求仁得仁,不忝所生。在這次會戰中,據說有5萬羅馬人被殺【126】,被俘的人數在戰場是4000人,還加上兩個執政官營地的1萬人。

17

漢尼拔的僚屬都用誠摯的態度勸他乘勝發起追擊,跟在逃亡的潰軍後麵進入羅馬城,保證隻要五天的功夫就可以在卡庇多神殿用晚餐;漢尼拔基於何種考慮因素所以未能那樣去做,到目前已經無法得知【127】。他之所以如此猶豫或遲疑,似乎出於超自然或神明的力量加以幹預。有位名叫巴卡斯(Barcas)的迦太基人,用憤慨的口氣對他說道:“漢尼拔,你知道在軍事上獲得勝利,但是不知在政治上加以運用。”【128】然而他打贏這場會戰,原來的處境發生極大的變化;過去他無法擁有任何一個城市、市場或海港,不能維持和供應軍隊的給養,隻能靠著每天的掠奪和搶劫,既沒有藏身之所也缺乏作戰的基地,像一大群強盜在他的率領之下到處流竄。現在成為意大利最好行省和許多城市的主人,像卡普亞(Capua)【129】這個僅次於羅馬最富裕和繁榮的大城,都降服在他的權威之下【130】。

歐裏庇得斯說過這麼一句話:“一個人到了要考驗朋友情分的時候,表示他的處境已經糟不可言。”同樣的道理,一個國家證明他們缺乏高明的將領,整個局勢必然不堪設想。羅馬人的情形正是如此:坎尼會戰之前,他們把費邊的建議和行動貼上怯懦和畏縮的標簽,現在則趨向極端,認為過去的建議和行動都是超凡入聖的睿智,隻有神明的慧眼才能如此高瞻遠矚,做出與常人判斷完全相反的預測,產生的結果連身曆其境的人都難以置信。

他們將所有剩餘的希望全部寄托在他的身上,把他的智力當做聖壇和神殿,想在那裏找到安全的庇護;完全是他的主張而不是任何其他的原因,大家才不會像過去高盧人占領羅馬所麵臨的困境,紛紛逃離城市分散到鄉村去避難。過去羅馬人自認處在順境的時候,他們將費邊視為膽小如鼠之輩,現在到處充滿著無邊無際的混亂和沮喪,卻隻有他一個人沒有顯示出恐懼的模樣,還是用穩重和鎮靜的神情在街道上走動,到處與市民同胞交談,規勸過分哀慟的婦女,對於那些要公開發泄憤怒的人們,他出麵阻止他們舉行集會。他提出議案要元老院召開會議,激發官員的士氣,實際上他成為全城所有職責的靈魂人物和主導力量。

18

他在全城各處城門配置衛兵,阻止驚慌的群眾逃離羅馬;對於市民哀悼死難親友的時間和地點,全都加以規定和限製,下達命令要大家在自己家裏舉行葬禮的儀式,守喪的時期不得超過一個月,全城在這個期間之內完全淨化,展現新生的氣象。那個時候正值西瑞斯(Ceres)節慶即將來臨【131】,他下令暫時停止舉行祭典,唯恐參加儀式的人數過少,大家都帶著悲傷的神色,使得人民感受到災禍的慘重【132】;何況隻有獻祭的人員帶著歡欣的心情,神明才樂於接受他們的崇拜。懇求天神息怒的儀式,獲得吉利的征候和預兆,在占卜官的主持之下,用戒慎恐懼的態度按規定實施。費邊·皮克多(Fabius Pictor)是馬克西穆斯的近親,派到德爾斐去請示神讖;就在這個時候,發現兩位灶神女祭司違犯守貞的規定,其中一位自殺身亡,另一位按照慣例處以活埋的極刑【133】。

就這件事來說,我們對於羅馬人所表現的崇高精神和鎮靜態度,應該給予格外的敬佩。執政官瓦羅因為處置乖張和行動錯誤,以致被敵人擊敗,滿懷羞愧和屈辱之情,逃離戰場回到家園【134】,全體元老院議員和人民還是到城門口去迎接,用尊重和恭敬的態度表示慰勉之意。等到熱鬧的場麵安靜下來,高階官員和元老院的資深議員,包括費邊在內,全都當著人民的麵前公開予以讚揚,遭遇這樣重大的損失之後,他對於國家的前途沒有感到絕望,仍舊回來主持政府的事務,執行法律的規定,幫助同胞解救未來的苦難。

19

漢尼拔經過這次會戰,率領部隊向意大利其他的地區進軍,等到這個消息傳來,羅馬人的士氣才逐漸恢複,開始把將領和軍隊派遣出去。其中最為顯赫的主將就是費邊·馬克西穆斯和克勞狄斯·馬塞拉斯(Claudius Marcellus);雖然兩位都極負盛名,個性卻大相徑庭。馬塞拉斯誠如我們在他的傳記中所述,是一位行動積極而又心靈高尚的人,膽大心細而且機警敏捷,隨時完成出擊的準備,就像荷馬在詩歌中描述的英雄人物,不僅凶狠無比而且喜愛戰鬥。他的將才表現在戰術的創意和用兵的特質之中,勇敢豪邁和冒險犯難足以與漢尼拔相提並論。費邊仍舊堅持原訂的策略,隻要緊纏著漢尼拔而不與他交戰,他的軍隊最後會因精力衰竭而自行絕滅,正如一個鬥誌激昂急著取勝的角力士,體力在過度用盡的狀況下很容易突然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