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侖流淚了,他慢慢地舉起一隻手來,向這位騎兵還禮。多麼忠誠的士兵啊!他們隻是責怪和詛咒惡劣的天氣,卻沒有一個人責備帶領他們陷入困境的統帥。
天降大雪,俄皇亞曆山大喜出望外,他決心把拿破侖的殘兵敗將消滅在俄國土地上,使他不再興風作浪。
麵對惡劣的環境和極端的困難,拿破侖並沒有膽怯和屈服,他的性格如同鋼鐵一樣,越煉越硬。他下令讓他的隊伍加快撤退速度,趕在俄主力追來之前渡過別列津納河,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11月24日,一個不幸的消息傳來,河上那座至關重要的大橋己被俄國遊擊隊毀掉,前無退路,而後麵又有大量追兵,法軍可謂是上天無路,下地無門,許多人開始絕望了。
拿破侖可沒被危險嚇倒,他不但沒有沮喪,反而比以前更加充滿活力,他顯示出了一個英雄在危難時刻的超凡勇氣。他開始向軍隊下達一連串命令:一部分法軍在下遊佯渡,吸引俄軍,一部分軍隊擋住追兵,掩護工兵在上遊架設浮橋。
一切就像拿破侖所計劃的那樣,25日下午,兩座浮橋完全架好,步騎兵開始有秩序地進行撤退。
就在最後一批部隊準備過橋時,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一萬多名掉隊的士兵趕到了橋邊,他們不聽指揮,爭先恐後地朝橋上擠去,後麵追隨而來的俄軍發起了猛烈進攻。大炮呼嘯而來,在擁擠不動的人海中炸開了一道缺口,人們被嚇得魂飛魄散,奪路而逃,突然,“轟隆”一聲,橋塌了,橋上的人全部掉進了水裏,在陣陣的慘叫聲中被冰冷的河水吞沒了。
瘋了的人群又潮水般地湧向另一座橋。為了不使俄軍渡河追擊,保證主力順利撤退,拿破侖已顧不上掉隊士兵了,他斷然下令炸毀浮橋。一萬多名掉隊士兵無路可逃,很快都葬身於俄軍的炮火之下。
渡過河的士兵,境況也好不到哪裏去。氣溫的驟然下降,使許多人的手腳被凍壞,幾乎每時每刻都有幾十個、幾百個人死去,大道上到處都堆滿了法軍的屍體。
12月6日晚,拿破侖留下幾名大帥鎮守陣地,他自己則秘密回國了,他要征召新兵卷土重來。
拿破侖征俄慘敗,但他卻很快組織了一支新軍團,可是歐洲各國並未給他喘息機會,將戰火燃燒到了法國本土。
拿破侖第一次意識到,他的大帝國已處在岌岌可危的境地,歐洲所有的國家都視他為敵人,連他的妹夫也背叛了他。
聯軍大炮已開始在法國境內轟鳴,盟國君主猜想拿破侖一定會停戰談判,就派人來到了巴黎。然而,拿破侖並沒有接受停戰建議,他堅強的性格和對榮譽的嗜好,不允許他在沒有取得勝利前就接受談判,他現在就像個賭紅了眼的賭徒,不奪回損失,決不罷休。
他現在需要的是重新組織一支軍隊。1813年12月,他提前征召了1815年新兵。這時,法國國內情況已經發生了變化,一次又一次的戰爭,已使幾十萬青年白白送死在戰場上,失去了親人的老百姓已開始表示不滿,甚至一些將軍也厭倦了打仗,他們渴望過常人的生活。拿破侖對此充耳不聞,他又一次把那些還是小孩子的新兵送上了戰場。
1814年1月,20萬反法聯軍兵分幾路,向巴黎挺進,英國威靈頓公爵的軍隊也通過西班牙進入法國。拿破侖的處境更加危險,聯軍又趁機提出新的談判條件,拿破侖憤而拒絕。
戰爭已不可避免,拿破侖似乎也意識到這次戰爭的後果,於是在前往軍中的頭一天晚上,他在皇後的陪同下,拉著未滿3歲的兒子召見廷臣,用平時慣用的聲調交代了不同尋常的囑托:“我離開首都時,把珍愛僅次於法國的一切全留給你們守衛,托付給你們照料了。”
接著,他又任命皇後為攝政王,並且宣布自己一旦死去,他的3歲兒子就在母親攝政之下馬上即位。
l月25日,拿破侖親自指揮部隊迎戰普軍。當時,布呂歇爾率領的普軍正駐紮布裏埃納。他雖然知道拿破侖正率軍前來,不過,他不在乎。在他看來,拿破侖和他那些乳臭未幹的孩子軍隊要穿過沼澤,簡直是異想天開,可他萬萬沒有想到,拿破侖在當地農民的幫助下,已來到他的眼皮底下。
正當普魯士人為自己的勝利幹杯時,突然,宴會廳的一扇窗戶被炸飛了,餐桌上的吊燈也被炸成碎片。緊接著,炮聲陣陣如驚雷,槍擊聲聲如暴雨,小鎮遭到了法軍的襲擊。
毫無防備的普軍驚慌失措,亂成一團。許多將領被生擒活拿,布呂歇爾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以幸免。普軍兩次登上城堡,但是法軍400名新兵始終堅守陣地,使之固若金湯。
隨著黑夜的降臨,激戰逐漸停止,法軍占領了布裏埃納,布呂歇爾率著殘軍逃之夭夭。
這時,普王、俄皇、奧皇帶著12萬大軍也來到這裏,拿破侖手下隻有3萬人,但他毫不氣餒。